<p class="ql-block"> 在《西游记》中,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最终获封斗战胜佛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的。而二师兄八戒毛病太多,成为“净坛使者”则是得益于如来对他的优待。果真如此?</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孙悟空凭实力打上天庭,获封“齐天大圣”的话,天蓬元帅更是少年得志,一路开挂,先是仙人传道,吃下“九转大还丹”,一日飞升,仙人迎接,玉帝赏赐太上老君亲自打造的九齿钉耙,就任“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兵。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时风光无俩。与孙悟空在高老庄斗法时,八戒自言少时“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只不过机缘凑巧,得遇真仙传道才成就了青年时期的一路顺风。短期的成功,眼前的富贵繁华使得他忘乎所以。蟠桃会上一场酒,更使这位元帅真性流露,“撞入”广寒宫,欲与嫦娥成就鱼水之欢。嫦娥可是三界顶级美女,居清冷之所,性情也高冷,自然也看不上俗物一个的天蓬元帅。加上嫦娥乃万众瞩目之人,觊觎嫦娥,调戏嫦娥,更为仙界所不容,犯下众怒,定为“十恶不赦”之罪,最后被锤打二千,贬入凡尘,“错投猪胎”,变成了野猪模样,成为了“呆子”,成为了“饢糠的夯货”——猪刚鬣。</p> <p class="ql-block"> 以前读到“错投猪胎”时,心里总有一阵不忍,天蓬元帅怎么就那样心急,不辨方向,赶着投胎吗?现在想来,却多了一阵酸楚,所谓“错”,只是八戒的自我解嘲而已,实际上这是天庭给予天蓬的最残酷最惨痛的惩罚,你不是自恃颜值高吗,自恃地位尊贵吗(孙悟空去不得的蟠桃会,天蓬元帅可是贵宾一个),那么你就去野猪那儿去投胎吧。《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空,空即是色”。执着于嫦娥的色相,一念生,万古悲。变成猪刚鬣后,你看这天蓬,走到哪里都被嫌弃,真是一言难尽啊!</p><p class="ql-block"> 虽然如此,生活还得继续。猪刚鬣首先被卵二姐收留,做了上门女婿,卵二姐死了,他就去高老庄。凭着自己的努力,苦干实干,耕田耙地,收割田禾,为高家创造了很多的产业,也顺利地被高老太爷招为女婿,他以为从此能男耕女织,过上“不羡鸳鸯不羡仙”的普通生活。然而这艘希望的小船却在他变回“猪刚鬣”的那一刻顷刻沉没。高家人视他为妖怪,到处去请法师要治他于死地。高翠兰终日哭哭啼啼,被“猪刚鬣”锁在小屋。人“妖”之恋,远没有许仙白娘子那么美好。然而这位“天蓬”还妄想着有一天能唤回高翠兰的芳心,万般柔情,百般迁就,无奈是“我以我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段缘分注定是没有结果了。</p> <p class="ql-block"> 书中讲到,当悟空说出自己是取经人的徒弟时,“猪刚鬣”非常决绝,不仅赌咒发誓,还火烧云栈洞,断了自己的后路。试想,如果高老庄真的可以让八戒安度余生,高翠兰真的可以让八戒托付终身,那么八戒还愿意去遥远的西天吗?还愿意走上这段前途未卜,随时都会失败的旅途吗? 所以西行路上,一有困难,就喊着要回高老庄,他是真的要回去吗?其实,从高老庄出去后,八戒怕再也难以回头了,哪怕他再惦记高翠兰,再怎么温柔,老高家也嫌弃他,即使他能为高家挣不少家财,也难抵他的容颜之丑。回高老庄,回到那种俗世生活中去,只能是八戒的一番托词而已。所以唯有西行,才能成就他的涅槃重生。</p><p class="ql-block"> 涅槃,在佛教的意思中是指超脱生死的境界。只有超脱,才能重生。从高老庄出来,八戒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涅槃。接下来,就是重生之旅了。唐僧为“猪刚鬣”起了个别名“八戒”,是真正的对症下药,用“戒律清规”约束行为,到最终认识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才能真正成佛。与孙悟空沙僧等人相比,此时的八戒五蕴炽盛,毛病特别多。贪吃,贪色,贪睡,好大喜功,。“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痴慢疑”如影随形,与佛根本沾不上一点关系。所以西天之旅,修得正果,就必须“离一切诸相”,对八戒而言,困难是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因为贪吃,八戒怂恿孙悟空去偷人参果,害得师徒被困五庄观,如果不是观音出手,取经大业恐怕就会自此而终。因为贪色,八戒被四圣捉弄,丑态百出,狼狈不堪;因为贪色,八戒在盘丝洞被蜘蛛精活捉。三打白骨精后,八戒好大喜功,拨弄是非,怂恿唐僧赶走了孙悟空,以致于师徒三人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吊打,连唐僧也被捉拿幻化成虎。更可笑的是八戒还有私房钱,这与唐僧所说:“行脚僧,遇庄化饭,逢处求斋,怎敢受金银财帛?”格格不入。好在他知错能改,大战流沙河,义激美猴王,力拼牛魔王,开路荆棘岭。几次三番,濒临险境而不惧。最终与师兄弟们一起护得唐僧取回真经。</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回,取经团队回到长安,当晚,文章写道“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个个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后来如来封八戒为“净坛使者”,八戒嚷了一句,也不再出怨言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中。”因为心中澄澈,所以安静;因为没了执着,也就无了诸相,所以八戒最终也得了正果。</p>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