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寒尚暖,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尖,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为了加强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推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11月22日上午单县实验小学在五楼录播室进行三年级语文校内研讨课。</p> 课前准备 <p class="ql-block"> 一堂高效的课程背后往往凝聚着教师团队的智慧与努力。两位执教老师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共同参与的备课研讨过程,充分展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大家能够汇聚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研讨打磨、反复试讲以及持续修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步骤不仅有助于教师们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还能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反复试讲,教师们可以发现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这样的备课研讨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在刘喜梅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朱瑞芝校长认真倾听两位老师的试讲课,课后耐心点评指导,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p> 课程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郭燕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老师的课堂切入点巧妙,环节衔接流畅,抓住关键字、词、句来展开教学,着重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一只色彩鲜艳、动作敏捷的翠鸟跃然于师生眼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带着“发现”的眼睛走进课堂,就会有美的收获,整个过程指向性鲜明,目标感明确,孩子们在感受着作者童年天真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抓外形、抓动作的写作方法,为今后观察类作文的写作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朱茜茜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单元的学习重点,朱老师精心准备了多个环节。首先通过朗读,读出变化;再利视频播放蒲公英花朵的变化;最后通过观察含羞草的变化过程,完成课后小练笔。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快速的发现变化,深刻理解变化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也培养了孩子们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p> 课程总结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有陈巧玲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郭燕老师、朱茜茜老师分别对自己执教的课进行了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 高辉老师和刘艳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课标解读</p> <p class="ql-block"> 各位听课老师积极参与评课,各抒己见,为讲课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朱瑞芝校长对这两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点评,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她强调本单元是统编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一单元自成体系。教学内容不论是在“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中、还是在“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中,都强调一个词——“观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在三年级习作的起步阶段以“观察”为主题,特别符合学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留意观察的意识,习得正确、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形成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打好“观察”的底子。</p> <p class="ql-block">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两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在教学时要紧扣各个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让孩子们每一堂课都能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远。从精心设计的课堂展示到深入热烈的教学研讨,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实小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她们以智慧为笔,以热情为墨,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共同描绘出语文教学的绚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制作:三年级全体老师</p><p class="ql-block">审核:栗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