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的万寿寺是皇家祈福祝寿场所被称为小故宫。这是慈禧当年宁可不建水师把钱花到这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的皇家寺庙里面出现欧式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五年,万历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为了借佛事给儿子树立天子形象,于是亲自出资建了这座寺庙赐名万寿寺。建成之后用来存放佛教经典,寺院山门悬挂着顺治的《敕建护国万寿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的房顶上的这幅画是清光绪年间所绘的《青天流云百福图》,百只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寓意着“鸿福齐天”,也祝愿所有看到这个美篇的朋友们福气满满啊!</p>  <p class="ql-block">中路为天王殿,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天王殿当初供奉的是弥勒和四大天王,因为寺庙已经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天王殿改为万寿寺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永乐大钟曾经挂在这里的钟楼里,大钟挪走有一段传说,相传在明朝天启年间传言“帝里白虎分、不宜鸣钟者”意思是说在北京城的西方区域被视为凶煞之地,不宜鸣钟。于是就把大钟摘下来放在地上,结果不久,大明朝的命运也就跟这个大钟一样坠落。直到乾隆八年,才把大钟移到了觉生寺也就是现在的大钟寺重新挂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进院落的主殿慧日长辉殿,即大雄宝殿。曾经作为库房的经历也救了这里的国宝文物。殿里供奉三世佛是康熙重修寺院时所塑。它的前方是万寿寺年代最久远的文物~毗卢遮那佛。</p>  <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佛,它的莲坐花瓣上刻有1000尊释迦摩尼也称“千佛绕毗卢”非常精美。在大殿的两侧是清代泥塑的十八罗汉像,表情生动自然,细节精巧。</p>  <p class="ql-block">佛像上面涂有金粉。</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殿后面的清代彩绘泥塑:自在观音菩萨像。因为这里作为库房堆满杂物把佛像遮挡住,佛像也免遭破坏。这里也是少有的能保持原状陈列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路的第三进院落,也是万寿寺最高的建筑万寿阁。原建筑在民国时期因大火烧毁了,现在的万寿阁是2003年重建的,里面展出的都是跟“寿”有关的珍贵文物,展现着中国人的寿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四进院落的主殿大禅堂,现在作为书画馆,正在展出清代皇室书画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堪称小御花园的万寿园林景观。曲栏回廊、御书碑亭、苍松翠柏,乾隆皇帝曾三次在这里给母亲祝寿。于是就在寺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西路建了行宫院,中路是主体建筑,东路是方丈院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因此形成了集皇家建筑、园林和行宫于一体的综合性寺庙,这才有了京西小故宫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在光绪年间万寿寺遭大火焚毁,慈禧为了庆祝自己60大寿对万寿寺进行了重修。万寿寺的南边连接故宫和颐和园的长河,慈禧游玩累了就来万寿寺这儿歇一歇,慈禧留下了“只有自己万寿无疆 不顾国家疆全无”的骂名。</p>  <p class="ql-block">在无量寿佛的西侧,各有一座西洋门,中式园光门顶端,用的是金刚宝座塔式的造型,而塔座塔身都用了巴洛克风格,砖雕图案由中西方不同的元素相互结合,中西合璧充满了异域风情。为什么在中国的寺庙里建一座西洋禅门呢?这是乾隆给他的妈妈庆祝60大寿的礼物,为了让老太太欣赏异国风情就建了这门。</p>  <p class="ql-block">御制石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无量寿佛殿,清康熙二十五年初建成。殿内原供奉铜漆金无量寿佛立像一尊,今无存。现在这是渗金多宝铜像塔,为明天启年所铸,塔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四百余尊雕像,造型生动、铸造工艺精美。</p>  <p class="ql-block">假山及三大士殿,是万寿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造型俯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蝙蝠🦇,又称“蝠式山”。明万历五年建成,在大禅堂后面堆砌了假山,上修亭榭。清代万寿寺扩建为七进院落,假山被囊括进第五进院落。现存假山的整体结构分三组,象征着普陀、五台、峨眉三大佛教名山。山上分别有三大士殿,中为观音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普贤殿。山上有侧柏十余株及紫藤花卉,山间以沟壑相隔,上以小桥相通,观音殿下有地藏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万寿寺门外的河水,它与故宫、颐和园相连,当初慈禧乘船到此来万寿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