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驾故地重游

玉兔

1974年4月我们去杭州旅行结婚。光阴似箭,转瞬间已携手相伴五十载。 2024年4月我们自驾去杭州,故地重游,以作金婚纪念。 4月8日上午从高淳雅园出发,开启了愉快的自驾游模式。 沿途“考察”了丁村、天目湖、宜兴太湖、太湖、湖州青山五个服务区。 过了南庄兜收费站就要下高速进入杭州市区了。 导航将我们带到一条幽静的小路——荷花池头。 入住位于荷花池头的全季酒店。 周边环境不错,离西湖很近。 办好入住手续,就来到西子湖畔的柳浪闻莺公园。 南宋时此处为帝王御花园,称作“聚景园”。 阴雨天的西湖像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烟波浩渺,堤边柳树婀娜多姿,是欣赏西子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观景佳地。 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烟雨蒙蒙别有情趣。 钱王祠始建于北宋,时称“表忠观”,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钱镠(liú)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立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从军后屡建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后又被唐、后梁朝廷相继封为越王、吴越王,公元907年受封为吴越国王,辖两浙“一军十三州”之地。 祠內“五王殿”里供奉的是钱氏三世五代国王。 《表忠观碑记》原先是苏轼在宋元丰元年(1078年),壮年时所书,不仅是一篇经典书法作品,更是苏轼留给后人见证吴越历史的重要文物。后来碑石在战乱中遭受损毁。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郡守陈珂重修《表忠观碑记》。 钱王祠重建功德坊,牌坊两柱上为刘墉题钱王祠:“启匣尚存归国诏,解弢(tāo)时拂射潮弓。”意思是:打开匣子还留存着宋朝皇帝颁发的表彰嘉奖,钱王的勤政用射潮的故事来赞颂修固江堤的功劳。 翠光亭,据记载宋室南迁后,皇帝们游览西湖时都在此御码头上下龙船。 对面的芳华亭上楹联:“湖镜映天湖有月,柳䕃垂地柳藏莺。”这副楹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和黄莺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西湖春天的柔美和生机。 圣旨牌坊横匾:澄明湖渌(lù)。楹联:“门前柳绿霏霏舞,陌上花开缓缓归。”上联谓钱王祠附近一带的美丽景色。下联用钱镠写给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信中“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语,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寓意是:小路上的花儿都开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来。隐意:春天都到了,你怎么还没有回来。形容吴越王期盼夫人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在庄严的钱王祠写上这样的对联,是否体现了钱王的侠骨柔情。<br> 西湖自古有“金牛湖”的美称,相传逢湖水干涸,金牛即涌现吐水注满。 面对一汪湖水,远眺保俶塔、雷峰塔······西湖美景一览无遗。 近观湖水微波荡漾,岸边垂柳摇曳。 西子湖畔烟雨蒙,柳浪闻莺忆往昔。 4月9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上午从柳浪闻莺出发,顺时针方向走湖。 沿着青石板甬道漫步,依次穿过五座牌坊即到湖畔。这五座牌坊象征着钱氏三世五王的功绩。 甬道尽头是钱王钱鏐的戎装塑像,勇武威猛,气宇轩昂,令人敬畏三分。 对比昨天,这美景正如苏轼所描绘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长桥九曲十八盘,与雷峰塔隔湖相望。 “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誉为西湖三绝。 雷峰塔坐落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一塔,高7层,名皇妃塔,后因处雷峰(夕照山)之上名雷峰塔。 雷峰塔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其与北山的保俶塔隔湖相对。 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雷峰塔重建记(二00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在雷峰塔重建后题写了“雷峰塔”三字金匾,并撰写了碑记。<br> 雷峰塔的重建工作始于2002年,由铜雕大师朱炳仁负责。朱炳仁采用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重建了雷峰塔,使其成为一座彩色铜雕宝塔,并保证了其千年的稳定性。雷峰塔的重建不仅恢复了这一历史名胜,还使其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离开雷峰塔景区我们来到苏堤与南山路之间的“小南湖”水域。 面对青山碧水发发呆挺惬意! 花港观鱼公园地处苏堤西侧,前接柳丝葱茏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 花港观鱼公园大门上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1247~1326)撰写的两副楹联:一、(中间的)“静碧轩窗聊寄傲;软红尘土意忘归。”二、(两边的)“满倾竹叶春光滑;轻摘蕉花晚霞稀。”由此可见这里山林多么静谧优美,令人流连忘返。<br> 亭内有“花港观鱼”双面石碑,是康熙、乾隆祖孙俩皇帝分别题的字。 乾隆皇帝题字时将“魚”改为三点底,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 红鱼池中悠闲自在的鱼儿。 苏堤南起花港观鱼,北接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首。 康熙皇帝题写的“蘓隄春晓”石碑。(其中的“蘓”字是“苏”的繁体字,“隄”字是“堤”的异体字。) 苏堤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筑成,后人为纪念他而命名。 春光明媚,漫步苏堤,微风习习,柳丝摇曳,美景醉人,堪比天堂。 曲院风荷,南宋时这里有宫廷酒坊,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令人醉。 曲院风荷对面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 忠烈祠檐上“心昭天日”四字横匾是1979年叶剑英元帅亲笔所题。 乘坐精美华丽的画舫去湖中的三潭印月岛。 三潭印月岛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称为“小瀛洲”,风景秀丽。 岛南湖上有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的界塔,明代重建演变为景观塔,景观享誉中外。 御碑亭围栏正中央的御碑,碑额上有浮雕流云百蝠图案,碑身是康熙皇帝题写的楷书“三潭印月”四字,以红色字体显示,碑座刻二龙戏珠纹,旁饰莲花纹。背后的石柱上有篆字楹联:“潭月澄心印;湖光豁性灵。”意为:上联说水中的月亮印在心间,心和月亮一样清纯;下联言明净的湖光开拓人的心灵,变得更加聪慧灵敏。 心心相印,长相厮守。 宋义士武松之墓位于西泠桥畔,墓前牌坊上是冯骥才先生撰写的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匾额 :“嵚(qīn)奇瑰伟”。意思是说: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得意还是失意,武松都不愧为一代豪客,盖世英雄! 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御碑正、背面均刻有康熙皇帝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题行书“平湖秋月”四字。“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三面临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令人趣味盎然。 同一地点——平湖秋月,相隔半个世纪的两张合影,见证了我们的幸福。 时光只能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无法动摇我们的初心,相守相伴幸福地老去。 “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端,断桥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季赏雪最佳之处。 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的故事家喻户晓,也给此桥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夕阳西斜,站在桥上放眼望去,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步行近两万九千步丈量了西湖,环湖游圆满成功。 4月10日上午前往灵隐寺,此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 照壁上“咫尺西天”意为从这里只要再往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 飞来峰天然岩洞里和崖上布满了五代至元代的大批石刻造像,工艺精湛,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 大肚弥勒佛雕刻于宋代,它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是飞来峰造像的标志性作品。“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人生烦恼当一笑了之,其实幸福很简单。 理公之塔为纪念灵隐开山祖师慧理而建。据说慧理圆寂后遗骨就存放塔下。 大雄宝殿三叠重檐,气魄嵯峨 ,殿正中释迦摩尼木雕莲花坐像是艺术珍品。 据说龟驮碑可以辟邪挡灾,守护一方土地人寿年丰,难怪龟头被摸得如此光溜溜。 龙井牌坊上楹联节选自乾隆所作诗句:“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这句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龙井游览时的情景,强调了在晴天找到山路后,最适合去汲水煮茶的时间是在雨前。这不仅展示了乾隆对龙井茶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在游历中的心境和体验‌。 ‌“龙井问茶‌”是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huáng)岭上,附近有龙井村和龙井泉。“龙井问茶‌”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著称,还因其丰富的茶文化而闻名。 龙井村四面群山环抱,北高南低,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乾隆古道相传是为乾隆皇帝游山而筑,石径依山势蜿蜒起伏如巨龙骑山脊。古道石阶千寻,宽仅一米。两旁修篁(huáng)夹道,浓荫蔽日,环境清幽,山风习习,是夏季消夏避暑的佳处。 这段不长的爬小山坡的石阶路之半腰,有一个体量极小的四柱小路亭跨径而筑,亭内挂有一匾,为当代书法家余正先生所题“寄迹忘机”,即为寄迹忘机亭名。柱上的楹联:“石角山湾藏秀气,霞帔(pèi)水泽挹清芬。” 此亭名有点独特,借一典故颂扬此处山林风景之优美、村庄桑田之悠然,恍若世外桃源,以此抒发心情。“寄迹”为“暂时栖身”之意。“忘机”为道家语,与佛家所谓“放下”略似。 龙井村狮峰国家礼品茶定点生产基地。昔日乾隆问茶处,白云千载空悠悠。 下到茶园感受一下采茶的辛苦与快乐。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虎跑梦泉位于大慈山定慧寺内,传说唐代一高僧居此,因水源缺乏欲迁走。 一日梦中得神仙指示: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次日果见石壁涌泉水。 这头猛虎亦如五十年前一样威风凛凛。 泉水则变得温柔许多,“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回程顺道参观了杭州名人、都锦生丝织厂创办者——都锦生的故居。 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织锦以织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而闻名中外。 夜幕降临意犹未尽,又逛了颇有名气的南宋御街——河坊街,感受都市的繁华。 御街上有很多百年老店。 南宋御街的夜晚比白天更热闹,各家店铺灯火辉煌。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临安的一条主要街道,是皇帝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 4月11日上午前往西溪湿地公园,入住“溪上云间”酒店。 蒋村集市慢生活街区里众多个性小店,成了喜爱享受慢生活人们的绝佳选择。 在这里你可以寻一家舒适的小店,或品茶或看书或发呆,无忧无虑特放松。 蒋相公祠是为纪念蒋氏三兄弟坚守道德,坚持公平买卖,救济百姓六十余载。 祠前的惠和牌坊上书“德声永葆”,也是对乐善好施的蒋氏兄弟的赞颂。 河渚塔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文人学士对先哲杭世骏身怀钦佩而集资筑塔。 在溪边走一走,停一停,坐一坐,享受悠闲的慢生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携手同行,相守相伴,健康、快乐、浪漫、优雅地老去。 风雨同舟五十载,相濡以沫不离弃。 时尚的慢生活与古朴的环境相结合,使游人感到轻松而悠闲。 悠悠摇橹船,诗一般的意境。 这里也有诗和远方。 乡村茶室看似简陋,其实那独特的优雅环境深受茶客们的青睐。 丰盛而有特色的早餐。美美地享用后就向嘉兴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