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母亲

玉泉

<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的词写尽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母亲走了13年了,但对她的思念却如决堤的海,喷涌不止。在梦里是母亲的音容笑貌,在回忆里是母亲与老屋,与亲人的言谈中是母亲坎坷奔波而又坚强向上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一个穷困家庭,小时候外公外婆嫌姑娘多,要把她送人,她哭得泪流满面坚决不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7岁,母亲开始割马草卖,霜雪天,赤足露脚差点就把脚趾冻坏。9岁,左拼右拼外公才同意去念书,年龄大,她总是害羞地低着头进进出出。13岁,学习优秀的母亲又含泪辍学回家,碾米磨面样样干,要帮父母撑个家,动作迟缓还被生性暴烈的外公打。弟妹都长大了,终于能给自己找个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弟妹都长大了,终于能给自己找个家。大大的眼睛、乌黑的发辫,1973年,母亲在媒人的介绍下嫁给了父亲。可好景不长,一年后父亲就撇下我们离开人世。再大的坎也要过、再长的路也要走,母亲坚毅地生下我这个遗腹子。6年后分了家,母亲带着我离开了父亲的大家庭,风雨飘摇,无家可归,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母亲的气馁和绝望。挑沙灰、补鞋子、做买卖,苦难中母亲用勤劳与智慧编织生活,她总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努力。</p><p class="ql-block"> 她把最好的都给了我,花布衣、小皮鞋、新书包,别人有的我都有,她不想让我有半点的自卑与低落。6岁那年,身为农民的母亲还带着我坐班车到省城昆明游玩,翠湖、黑龙潭、筇竹寺、大观园,昆明有名的风景胜地都看了,在那个年代,对于居住在小城的很多工人家庭、干部家庭的孩子,昆明都是一个奢望。</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母亲带着我重新嫁了人,为了生活,为了能把我和弟弟培育成人,母亲严寒酷暑奔忙在改料厂。我永生永世难忘记,那个雨天母亲浑身湿透拉着推车的场景,看着母亲湿透的衣服,劳累的身体,我的眼眶湿润了,劝导母亲不必那么辛苦,我们节约一点就行。母亲歇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到,“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小学还没毕业,你外公外婆就不让读书了,只留下你舅舅一个人读。我那时最爱读书,学习又好,可有什么办法,只能含着眼泪回家帮大人碾磨推面了。所以不管现在我怎么辛苦,我都希望你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做个有文化的人。即便是我砸锅卖铁都会供你读书,只要你读得进书。”我站在堂屋望着院子里顺瓦沟垂落而下的雨帘,心里泛起阵阵的酸楚,雨水打在厦子的石沿边噼里啪啦,水花四溅如无数颗弹珠敲打在我的心坎,痛痛的、酸酸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啊!</p> <p class="ql-block">  春来冬去,四季轮回,母亲用“汗珠子落在地上摔成八瓣”一步步、一车车推出了我的大学、推出了弟弟的军旅生活、推出了全家人的衣食生活,也推弯了腰、推弯了背、推得两鬓霜白一身是病,但却乐此不彼、无怨无悔。2010年初冬,63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离开了辛劳的人世。13年了,一转眼母亲都离开我们13年,总忘不了临终前,不能言语的母亲拉着我的手,使出浑身力气紧紧一握,我想我明白她要说什么。</p> <p class="ql-block">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别了来时的路来时的雨。母亲,以后的日子我只有在回忆和梦中与你相见,想你在花开的季节,想你在稻香的时节,想你在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时刻。也许你从未走远,一直在我心里,我想告诉你,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谢谢你无论如何艰难从未放弃我,谢谢你对我严格的要求,我会像你一样做个好母亲,可惜这些话你不可能听得到,我的表白太迟了。年年清明,岁岁清明,每年这一天,离乡的人都在回乡的路上。这是一条眼泪与回忆相连的路,这是一条步履沉重写满思念的路,这是一条代代相传的路,天地两行路,行行结相思。</p><p class="ql-block"> 原文首发于2024年《红河日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