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2023年10月,我们在云南游览了13天——前面4天是和厦门鸿山寺的一个朝圣团一起走的 ,先后走了鸡足山、大理、玉龙雪山和丽江,后面9天则是我们两个人的滇西、昆明游。</h5><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特别说明:文中有些景点及历史事件的介绍来自“豆包”及网络)</b></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3.10.19 厦门—鸡足山</font></b></h3> <h5> 2023.10.19我们乘坐东航航班,从厦门飞往昆明</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机翼下的厦门翔安体育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快到昆明时看到的大片田地(云南盛产鲜花,可能是种植鲜花的花棚)</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到昆明后,用了午餐,随即登上大巴前往大理,在“恐龙山”服务区稍事休息,继续前往鸡足山</h5> <h5> 天黑后,到达鸡足山山脚下,在“福宁楼”里用了晚餐(素餐)</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当晚,我们入住鸡足山山脚下的“善德酒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3.10.20 鸡足山—大理</font></b></h3><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5><font color="#333333"> 早餐后,我们前往鸡足山顶</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店门口栽种的仙人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店所在小镇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镇风光秀丽,流水潺潺</h5> <h5> 鸡足山,位于云南大理州宾川县,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鸡足山因山峰形似鸡爪而得名。鸡足山南北7.5公里,东西15公里,面积28.22平方公里。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0米;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也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中国十大佛教名山之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步行上山</h5> <h5> 再乘坐缆车,来到山顶的缆车站,再沿着陡峭的阶梯走上最高的金顶寺。整个鸡足山上部烟雾弥漫,我们好像在雾海中穿行</h5> <h5> 登上山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笼罩在浓雾中的金顶寺楞严塔</h5><h5> 楞严塔,为十三层密檐式空心方塔,塔高约40多米,塔内为七层。</h5><h5> 楞严塔的原址,曾经是建于明朝时期的光明宝塔,但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听信谗言,拆除了光明宝塔。1929年,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在游览鸡足山后,应僧人请求出资滇币100万元修建,历时三年多建成,成为鸡足山最壮美的人文景观。</h5><h5> 抗战期间,楞严塔曾经是驼峰航线大理地区的重要航标,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顶寺2006年重铸的金殿金碧辉煌</p><p> 金顶寺位于鸡足山主峰天柱峰极顶,海拔3240米。</p><div> 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5年),有僧人在此建庵;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大理文人李元阳建普光殿;明崇祯辛巳年(1641 年),黔国公沐天波将昆明太和宫铜铸金殿移至鸡足山天柱峰,废普光殿,在其址上立金殿,更名为金顶寺。</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清康熙三十年(1691 年),殿阁遭火灾被毁,只有金殿与塔幸存,次年进行了重建。在 2006 年,金顶寺金殿花费了人民币一千五百多万和黄金二十三公斤完成重建。</span></div></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处的群山也笼罩在烟雾中</h5> <h5> 在山顶待了片刻,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下山</h5> <h5><br></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前往鸡足山华首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笼罩在浓雾中的华首门</h5><h5> 华首门被佛教称为 “中华第一门”,相传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守衣入定的地方,在整个鸡足山佛教文化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华首门高 40 米,宽 20 米,上部圆形石崖突出近 3 米,整体造型宏伟壮观,在悬崖绝壁上显得格外醒目</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这是在网络上找到的华首门照片</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过铜瓦殿</h5><h5> “铜瓦殿”原名“迦叶寺”,也被称为“铜佛殿”,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年),因建寺之处山高风急,严冬积雪覆盖,普通泥瓦极易开裂损坏,为抵御恶劣风雪环境,工匠们炼铜铸瓦,用铜瓦覆盖屋顶,故名“铜瓦殿”;上世纪 60 年代,铜瓦殿不幸被毁,直至 1979 年得以重建,建筑面积达 399 平方米。2011 年,金顶寺惟圣法师又对其进行翻修扩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到鸡足山山谷中的“祝圣寺”</h5><h5> 祝圣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清光绪31年(1905 年),虚云和尚到国内外募化功德,筹黄金万两来建此寺,历时十年始成;1952 年和 1963 年,祝圣寺曾两次得到政府的拨款修理;“文化大革命” 中祝圣寺遭到严重破坏,1980 年政府又拨款重新修复,1984 年被国家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祝圣寺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祝圣寺我们用了寺庙里的素餐午餐</h5> <h5> 离开鸡足山,我们乘坐大巴来到大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当晚,我们入住大理的“江南居精品酒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3.10.21 大理古城——丽江</font></b></h3><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5><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 上午,我们先来到大理崇圣寺</font></h5> <h5>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郊,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崇圣寺依山傍水、峰峦叠翠、环境清幽,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势磅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晨阳光下的崇圣寺金碧辉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圣寺规模很大,里面的庙堂很多,从一个门走到另一个门都要走好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圣寺的大雄宝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棵菩提树的树桩旁边挂满了祈福的布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圣寺的观音殿</h5> <h5> 从崇圣寺乘坐电瓶车下山,我们来到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崇圣寺三塔</h5> <h5> 崇圣寺三塔是我国西南的著名佛塔,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三塔的主塔名“千寻塔”,通高69.13米,方9.9米,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南、北小塔各高42.19米,十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span></h5> <h5> 塔区不让飞无人机,我找了一个较偏的地方,偷偷飞起无人机,不敢往前飞,只是在原地的空中120米处转了半圈</h5><h5> (在2025年的电视新闻里看到,有人在大理三塔塔区飞无人机,还作死地让无人机穿越三塔的南小塔,在穿越七层北卷洞时突然“炸机”失控,落在古塔卷洞内,被处行政拘留10日的重罚——当然,这是后话)</h5> <h5></h5><h5> 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战乱,仅留下钟上花纹图案的拓片;1997 年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重铸了南诏建极大钟,于当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之日撞响。<span style="color: inherit;">重建后的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像,钟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295吨,我们没有入内观看。</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这是网上找到的南诏建极大钟图片</font></h5> <h5> 离开崇圣寺,我们前往大理古城</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穿过古城墙,进入大理古城;在古城内的一家餐馆用了素菜午餐后,我们浏览了大理古城</h5> <h5> 大理古城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洋人街,融合了白族传统建筑与现代西方元素,是中外游客品味美食、休闲交流的聚集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理古城的文庙</h5> <h5> 古城里的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内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理文庙的棂星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拍的游客</h5> <h5> 离开大理古城,我们来到洱海边,乘坐旅游船登上金梭岛</h5> <h5> 金梭岛长约2000米,平均宽约370米,总面积74万平方米,海拔76.6米,因形状如织梭而得名,是洱海三岛中最负盛名的第一大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梭岛上的建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街边五颜六色的云南小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览了金梭岛上的“龙宫”</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宫”里的钟乳石</h5> <h5> 乘船回到洱海岸边,游览了大理的另一个景点——“理想邦”</h5> <h5> “理想邦”其实是一个专为旅游兴建的人工景点,因为建筑风格像希腊的圣托里尼,有人称其为“中国的圣托里尼”,现在这里已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游客非常多,且大多为年轻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乘坐电瓶车上山,在山上的建筑群间漫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理想邦”的最高点看洱海</h5> <h5> 我们乘坐大巴离开大理,夜幕时分到达丽江,在这家餐厅用了晚餐</h5> <h5><p></p></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3.10.22 丽江—玉龙雪山—丽江</font></b></h3><div><br></div> <h5> 上午,我们从丽江前往玉龙雪山。<br> 玉龙雪山我们两人以前都分别来过,这次属于故地重游。上玉龙雪山有三条索道,但我们来的时候,适逢前往海拔最高的“冰川公园”的大索道在维修中,我们只能选择到“云杉坪”小索道。</h5> <h5> 旭日东升,在前往玉龙雪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日照金山”</h5> <h5> 远处的玉龙雪山,山顶上的积雪不多,从山体的颜色看,玉龙雪山应该是属于石灰岩的山体</h5> <h5> 准备乘坐缆车上山的游客排成长龙</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乘坐索道缆车上山</h5> <h5> 在云杉坪,看到的玉龙雪山上的积雪不多,大部分是石灰石质的山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草甸、云杉树林是“云杉坪”的基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地上的羊群</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看无人机拍摄的云杉坪</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太太不小心把身份证掉到栈道的木板底下了,木板很长,板与板之间只有窄窄的一条缝隙,无奈之下找来景区工作人员,把长长的木板撬开,才拿到身份证。非常感谢这位热心的大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乘坐缆车下山,我们来到“蓝月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月谷有山、有水、有树,风光秀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人机镜头下的蓝月谷像镶嵌在雪山山谷之间璀璨的蓝宝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午我们在玉龙雪山游客中心一家非常大的餐厅吃了自助素菜火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午餐后,我们观赏了大型情景剧——《印象-丽江》</h5> <h5> 《印象·丽江》是继《印象·刘三姐》之后,张艺谋携手王潮歌历时1年多时间,经上百次修改推出的另一部大型实景演出,总投资达2.5亿元,以雪山为背景,上篇为"雪山印象",下篇为"古城印象";演出剧场位于海拔3050米的玉龙雪山甘海子,是唯一 一部在白天演出的实景表演。</h5><h5> 可能是白天的演出,阳光太强烈,太阳光晒在身上很热,感觉没有看《印象-刘三姐》那样的震撼</h5> <h5> 《印象·丽江》的部分场景</h5> <h5>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玉龙雪山,我们乘坐旅行车来到束河古镇</h5> <h5>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4公里处,纳西语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过渡的活标本,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道、泉水、人家,是束河的传统风貌;茶马文化、纳西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是束河的特色景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镇的建筑很有特色,环境也清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惜还是被严重商业化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束河古镇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离开束河古镇,我们来到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以前我们都来过,我对丽江古城的印象非常好,也是早先几年被我列入“可以再来”的四个国内景区之一(另外三个是——张家界、四姑娘山、武夷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丽江古城的“大水车”</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和几年前我们到过的丽江相比,感觉游客更多、更商业化、环境更嘈杂…</h5> <h5> 前次来丽江时就听说了,在丽江古城里迷路了,都可以通过遍布小城的水渠(水沟)逆向走到古城的大水车</h5> <h5> 到处可见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旅拍少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想去“木府”看看,可我们来得太晚,关门了</h5><h5>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明代木得(1382-1390 年)开建主体建筑,明万历(1572-1620 年)年间,又修建了忠义坊、玉音楼、寿星楼等建筑,木府的规模和影响力在明代达到鼎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府旁边的“忠义坊”也关门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小广场所有建筑二楼的空间是一个个各种演出的舞台</h5> <h5><p></p><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3.10.23 丽江—保山</font></b></p><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p> 按原来的行程安排,鸿山寺团今天就回厦门了——想想一次出来才走那么几天,有点不甘心,我们两人还想在云南多走走。</p><p> 在出发之前考虑后续行程的时候,原想去泸沽湖、香格里拉和稻城亚丁一线的,但那边的高海拔和通讯较差,旅行社怕我们两个老人去了不安全,劝我们放弃;去西双版纳一线吧,朋友说去过泰国,再去西双版纳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看了几个行程后,最终我们决定去滇西走走,通过携程报了一个“保山+芒市+瑞丽+腾冲7日6晚私家团”和“昆明周边的2日团”。</p><p> 滇西7日游其实这就是我们两个人再加一个司机的私家团;因该团的参团地在保山,我们要自己从丽江到保山,司机师傅会在保山车站与我们汇合。</p><p> </p></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们从丽江的酒店打车来到丽江火车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丽江火车站对面的一个很好看的小公园</h5> <h5> 从丽江到保山,我们特地选择了号称"可以躺着看洱海"的、从丽江到大理的Y762双层软卧旅游列车。</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列车有上、下两层车厢,登上几节阶梯,到达我们乘坐的上层车厢,这个车厢里只有我们两个旅客</h5> <h5> 说"可以躺着看洱海",是言过其实了!——因为铁路并非紧贴着洱海岸边修建,而在列车行走的轨道与洱海之间早已盖上密密麻麻的房子,只有在很少的地方,我们才能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或透过房子之间的间隙看一眼稍纵即逝的洱海</h5> <h5> 从丽江出发,经过3小时的车程到大理后,我们换乘C375城际列车,再经约1.5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5时许到达保山站,与前来接站的司机师傅汇合。</h5><h5> 看看时间尚早,我们与司机商量,带我们到出行前就看好的保山板桥镇看看</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板桥镇是隆阳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200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板桥镇青龙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边的都是木房子,房子古色古香,游客很少,看到的居民也不多</h5> <h5> 清乾隆以前,板桥街火灾频发,街民自愿捐资修建“魁星阁”截断“火”源,并扎制青龙全街戏耍,“以龙(水)治火”;并于道中铺以两道青石板,中置一条拳形卵石,状似龙鳞;从此,“青龙街”便成了板桥街的代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边的一家陶器店,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陶制器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想去板桥“万氏祖祠”看看,结果大门紧闭</h5> <h5> 回到保山市,在酒店附近的一家餐馆享用了色香味俱全的云南菜——我以前在接待云南客人的时候就知道,云南人很会吃辣,所以在下单后反复交代不要太辣!(给滇籍的司机师傅准备了一碗辣油);</h5><h5> 右上角那盘黄黄的是炒棕榈花——看到这家餐馆有黄白色的、穗状的食材,说是棕榈花,以前没吃过,点了一盘试试,样子好看,不太好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到我们今晚下榻的“保山青华海花园酒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店大堂的吊灯极具特色</h5> <h5><p></p></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2024.10.24 保山—芒市</b></font></h3><div><br></div><p></p><h5> 今天我们从保山前往芒市。</h5> <h5><p></p> 我们先来到高黎贡山脚下、怒江之畔著名的“中国咖啡第一村”——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是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山小粒咖啡的原产地,全村咖啡种植面积1.36万多亩,年产咖啡豆3500多吨。</h5> <h5> 我们先来到一处其实也是旅游景点的咖啡园,想买咖啡豆,提出要试喝一下这里的咖啡,但是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只有两个人,摆出一幅“官商”的作派,说“要买就买,不能试喝”,我们立马转向另一个更靠近高黎贡山的咖啡园</h5> <h5> 结满咖啡果的咖啡树</h5> <h5> 这家叫“雲黎咖啡”的咖啡园老板热情好客,不但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咖啡的知识,还让我们品尝了各种口味的咖啡,口感挺好的!</h5><h5> 我们在这里买了不同口味的云南小粒咖啡豆,加了老板娘的微信,她还帮我们将买到的咖啡邮寄到厦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咖啡家族的谱系</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雲黎咖啡园”里飞起无人机,看看不远处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和近处的咖啡园<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西侧山地,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境和保山市西部,怒江西岸,为怒江与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山地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长440公里 宽15—40公里,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山的主体部分为南北走向,主峰为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5> <h5> 离开“咖啡第一村”我们继续向南行驶,午餐后,我们来到位于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战役遗址“。</h5><div><br></div><h5> </h5><h5> 滇缅公路是抗战期间我国的重要补给线路,国外援助我国的许多战略物资都需要通过滇缅公路运过来,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并切断滇缅公路,导致抗战物资运输受阻,影响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于是中、美、英三国开始考虑反攻缅甸;松山是滇缅公路上怒江西岸的咽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开始向松山发起猛攻,打响了松山战役,通过68天的浴血奋战,以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的代价,全歼日军三千余人,夺回了滇缅公路的控制权。</h5> <h5> 登上高高的阶梯,我们来到松山战役纪念园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h5> <h5>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并出国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部队。</h5> <h5>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是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春华先生捐赠的,位于云南省龙陵县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与松山抗日战场遗址遥相呼应,雕塑群共有402件单体雕塑,寓意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跨出国门入缅抗击日寇;雕塑按照真人尺度 1:1.2 比例塑造,于2013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抗战胜利68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落成。</h5> <h5> 中缅印大战历时 3 年零 3 个月,中国远征军投入兵力总计 38 万人,伤亡接近 20 万人,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h5> <h5> 雕塑群分为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等 12 个方阵。</h5> <h5> “娃娃兵方阵”里娃娃兵一个个穿着不合身的过长军装,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不禁让人心酸落泪…</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装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炮兵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跪射兵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马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装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山战役纪念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山战役纪念碑的碑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驻印士兵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军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孙立人将军雕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兵方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军人雕塑群另一侧的盟军方阵</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史迪威将军塑像</span></p> <h5> 我们来到纪念园对面的“松山战役旧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旧址里遗留的当时的战壕</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瞻仰了旧址旁边的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阵亡将士公墓,这里安葬着该师672具将士的遗骸!</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纪念园游客中心的松山战役纪念园沙盘</h5><h5> 离开松山战役纪念园,我们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h5> <h5> 离开松山战役纪念园我们前往芒市,一路大雨不断。路过一个旅游点,在这里稍事休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傍晚时分,我们到达芒市</h5><h5>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南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68.23公里,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及区域性重要信息通讯和交通枢纽</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下榻的芒市柏栎荟舍酒店</span></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4.10.25 芒市—瑞丽</b></p><p class="ql-block"><br></p><h5> 今天我们在芒市游览,下午前往瑞丽</h5> <h5> 道路旁边矗立着大型的将景颇族“目瑙示栋”,是景颇族的标志</h5> <h5> 芒市的一个“傣族古镇”是一个人造景点,我们只在我们拍了几张照片</h5> <h5><p> 我们来到勐焕大金塔,天下着雨,我们冒雨游览</p><div> 勐焕大金塔座落在云南省芒市东南部海拔 1079.6 米的雷崖让山顶,是当地公认的佛教圣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传说与独特的建筑风格。</div><p> 传说 “释加牟尼” 生前转世为金鸡时曾在此山生活,佛涅槃后数百年,佛教弟子 “召罕大” 为传播佛祖教义亲临此山修炼,因野草和荆棘为其让开道路,故该山被称为雷牙让山,意为 “野草让开的地方”,此后便在此山修建佛塔。</p></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边的大象雕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金塔入口处的两个金鸡爪的造型</h5><h5> 勐焕大金塔始建于 1803 年 ,但原建在雷牙让山顶的佛塔毁于 1942 年抗战时期,芒市市区的勐焕大金塔也在 1966 年遭拆毁。</h5><h5> 之后政府决定将雷牙让山佛塔与勐焕大金塔两塔合一重建,并定名为“勐焕大金塔”,从 2004 - 2007 年,历经约 3 年时间完成重建,成为芒市重要的佛教建筑和标志性景观。</h5> <h5> 沿着长长的阶梯,我们来到大金塔所在的平台</h5> <h5> 大金塔塔身主体为钟型大塔,塔高 76 米,塔底基座直径 50 米,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下 3 层为空心大厅。</h5> <h5> 第一层大殿面积 2000 平方米,中心方柱东西南北各塑有 1座佛像;第二、三层各建有小塔 8 座,塔亭内有 16 尊汉白玉佛像(我们只在第一层走了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大金塔平台远眺芒市的市区</h5> <h5> 因有“释加牟尼” 生前转世为金鸡时曾在此山生活的传说,所以在勐焕大金塔及周边“金鸡” 是重要的元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金塔各处摆放的大型精美雕塑</h5> <h5> 另一座金塔内的玉石卧佛</h5> <h5> 离开大金塔,我们步行来到不远处的勐焕银塔。与大金塔各处的金碧辉煌相比,勐焕银塔及周边的建筑则是以银白色为主色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乘坐景区电瓶车上山</h5> <h5> 勐焕银塔与勐焕大金塔一同屹立于雷崖让山之巅、孔雀湖之畔,是芒市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之一;其占地面积约 120 亩,银塔塔高 66 米、底部直径 46 米。</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银塔平台眺望不远处的勐焕金塔</span></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勐焕银塔一隅</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山上逗留片刻,我们步行下山,沿途欣赏路边的雕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勐焕银塔山脚下的一处建筑</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勐焕银塔驱车前往“勐巴娜西”珍奇园,路上的一家水果店</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来到“勐巴娜西珍奇园”</h5><h5> “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芒市仙池路 9 号,是国家4 A 级景区;该园建于2001年,园内汇集了全国少见的大量古树名木和世界罕见的硅化木玉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勐巴娜西珍奇园是由民营企业家寸建强投资建设的</h5> <h5> 我们请了珍奇园的一位导游兼讲解员带我们游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奇园内的周恩来总理纪念亭</h5><h5> 1956 年 12 月周恩来总理出席了在芒市举行的中缅边民联欢大会,1988 年 2 月芒市各族人民为缅怀周总理修建了此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园区路边摆放的硅化木玉石</h5> <h5> 硅化木玉石是由古代树木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逐渐硅化形成的</h5> <h5> 看看这段剖开的硅化木,里面已经明显玉石化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览馆里大量的硅化木玉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大约十来米长,1米多宽的整块大木头做成的长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型的玉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型的精美树雕</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园区内还有大量造型奇特的树木</h5> <h5> 我们在珍奇园对面一家福建莆田人开的馄饨店吃了莆田炒米粉和馄饨汤,然后步行前往不远处的“树包塔”</h5> <h5> “树包塔”位于芒市步行街中段。此塔已有200多年历史;是芒市第十五世土司放作藩为纪念一场胜仗而建的,后十九世土司放承恩为求子重修,曾毁于战乱,约百余年前,塔缝中长出榕树,树根逐渐将塔缠绕包裹,形成“树包塔” 的奇观。<br> 佛塔为砖石结构,塔座呈八角状,塔身为串珠形圆锥体,高约十余米。1985 年重修,在塔座上塑异兽 “嘎朵” 4 尊,小塔 4 座,塔内神龛中均敬供着佛像。</h5> <h5> 离开芒市,我们驱车来到瑞丽,我们首先游览了瑞丽中缅边界旁的“一寨两国”。</h5><h5> 一寨两国景点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h5> <h5> 我们游览的是寨子的中国部分,这里的风光秀丽</h5> <h5></h5><h5> 我们参观了寨子里一个“长颈族”的展室<br> 长颈族是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由喀伦族的一支巴东族所组成,因族中女性通过佩戴铜圈使脖子逐渐拉长,故而被称为 “长颈族”。<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长颈族女孩从五岁开始,便在脖子及四肢套上铜圈,十岁开始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加到 25 岁为止。加圈时要把整个颈部的铜圈换掉,女人最多可戴上 25 只铜项圈,重量在 5 千克到 10 千克之间。这些铜项圈借助锁骨支撑拉长脖子,实则是靠金属圈的重量把两边锁骨向下压,给人脖子变长的错觉。</span></h5> <h5> 中缅玉石国界线,这条由5068枚玉石铺成的国界线全长423米,被称为“ 世界上最昂贵的国界线“,铺设于两国交界处。</h5><h5> 中缅边界于1960年通过 《中缅边界条约》 正式划定,但边境地区的边界标志(如玉石国界线)是后续建设的特殊设施。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桥跨两国</h5> <h5> 登上这座桥,整个中缅两国共有的寨子尽收眼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视频看寨子另一侧的缅甸部分,好像没看到什么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围栏外面就是缅甸</h5> <h5> 离开“一寨两国”,我们来到姐告口岸——位于瑞丽市区东南部4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口岸,口岸对面就是缅甸木姐镇。</h5> <h5> 口岸中国这一侧的人非常多,熙熙攘攘,有游客,有当地居民,可能还有很多的缅甸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境围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靠近口岸大楼的一个“天涯地角”碑</h5><h5> 天涯地角位于云南省瑞丽市姐告口岸,是中缅边境的重要地理标识。该区域作为320国道终点,自1991年起实行'境内关外'特殊政策,现已成为中缅贸易最大陆路口岸。</h5> <h5> 司机带我们来到口岸旁边一个大型的自由市场,我看了售卖的商品,好像大多是来自东南亚(缅甸、泰国…)的各种药品、日用品</h5> <h5> 往回走的路上,遇到骑着电动车,满载中国商品等着过关的缅甸边民(这长队延绵一两公里!)</h5> <h5> 坐在我们的车上,看看这满载中国商品准备过关去缅甸的车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上,我们在这家餐馆吃了傣族特色的晚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餐厅里的一处摆设</h5> <h5><p></p> 晚上,我们入住瑞丽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瑞丽景成地海温泉度假中心”,并在酒店顶楼的温泉池里游泳、泡温泉…</h5><div><br></div><div><b>(上集完,下集待续…)</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