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棕榈泉位于洛杉矶东部约两个小时的车程。</h3> <h3>清晨我们到达放飞现场。热气球(Hot Air Balloon),别名密封热气球,是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由法国造纸商蒙特戈菲尔兄弟发明[1]。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通常用的燃料是丙烷或液化气,广泛用于航空体育运动、空中游览、空中广告、空中摄影、海疆巡逻等领域。</h3> <h3>这是全球排名第六的热气球节,虽然该节日历史较短,不到十年,但其活动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将在沙漠中呈现壮丽的热气球升空场面!今年的活动不仅有色彩斑斓的热气球,还包括系留热气球体验、夜光秀、跳伞表演、音乐演出、美食餐车等适合家庭的精彩活动。</h3> <h3>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在气囊底部有供冷空气加热用的大开口和吊篮。空气加热后密度减小,温度达100°C时密度约为0.95kg/m3,是空气的1/1.3,因此升空不高。现代热气球在吊篮中安装有简单的飞行仪表、燃料罐和喷灯等设备。从地面升空时,点燃喷灯,将空气加热后从气囊底部开口处充入气囊。升空飞行后,控制喷灯的喷油量操纵气球的上升或下降。热气球出现得最早,现今乘热气球飞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航空体育运动。此外,热气球还常用于航空摄影和航空旅游。</h3> <h3>热气球的原型最早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约在公元二世纪或三世纪被发明,被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而欧洲人到了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h3> <h3>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孟格菲兄弟在欧洲重新发明了热气球。他们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把热气聚集起来做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飘然飞行了1.5英里。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孟格菲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庭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同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热气球载人空中飞行,飞行了25分钟,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早了整整120年。在充气气球方面,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科技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而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1978年8月11日至17日,「双鹰3号」成功飞越了大西洋,而在1981年它又成功跨越太平洋。1980年代西方的热气球被引入中国。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的父亲马尔康姆·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后转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