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微风轻拂,时光恰好,岁月静好。在这个深秋十月,城关第三小学的教师们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为了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强化学校的美育工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特地开展了美术公开课及研讨活动。</p> 教学展示环节 第一节《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p class="ql-block"> 首先,李海莉老师带来了一节《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这是一堂面向五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课,内容在全套教材中相对独立。李老师十分注重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发现。通过观察对比,学生了解了透视现象和规律;通过剪贴、添画相结合的板书设计,学生掌握了透视现象的表现方法;通过回忆、想象或临摹的方式,创作出了具有强烈空间感的风景画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最后,李老师引导学生发掘各具特色的具有透视现象的中国建筑,让学生感悟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有效达成了育人目标。</p> 优秀作品展示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充分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对大自然美景进行艺术创作,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表达美,创作出一幅幅展现透视效果的风景画,给人以强烈的立体空间感,仿佛身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 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达方式。每一笔、每一划,都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独特的见解。</p> 第二节《百变团花》 <p class="ql-block">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千年的文化精髓。另一节引人入胜的公开课是由张苗老师执教的《百变团花》课程,这是一堂经典的剪纸类课型。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形式直观生动,每个环节都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学生通过欣赏、学习折、画、叠、剪团花,感受团花的乐趣和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呈现的作品精彩纷呈,花纹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本节课,学生不仅感悟了民间艺术创作的精粹,还提升了审美水平,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好地传承和保护了民族艺术,弘扬了爱国情怀,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折、画、剪、粘,感受到了剪纸的乐趣,在小组合作下,一张张艳丽的百变团花跃然手中,孩子们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p> 优秀作品展示 <p class="ql-block"> 我画、我剪、我快乐!每个同学都是剪纸的主人,每幅作品都是学生的匠心成果。</p> 第三节《给瓶子穿“新衣”》 <p class="ql-block"> 万物有形,器物有灵。美术教师邹荣老师和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体验了用彩泥《给瓶子穿“新衣”》的“设计应用”类课程。课前,她以律动《我是小小设计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孩子们以愉快轻松的心情进入美术之旅。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瓶子参加“选美大比拼”的情景,邹老师利用身边的瓶子进行对比和演示,使学生们掌握了瓶子的基本特点及其装饰方法。从课堂表现来看,孩子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彩泥的基本操作技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瓶子装饰,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瓶子装饰作品。最后,以“走秀”形式展示设计的瓶子,展评形式独特,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素养,彰显了新课改理念。</p> 优秀作品展示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小朋友们用彩色黏土装饰废旧饮料瓶,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就像在打造珍贵的艺术品一样。这些看似简单的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得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每个瓶子都是创意的结晶,是孩子们奇幻世界的缩影。它们不仅是孩子们的艺术作品,更是他们心灵的表达。</p> 研讨活动 <p class="ql-block"> 最后,美术组成员紧扣新课标,针对课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每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点评。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要点: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理念,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深耕细研才能花香满路,善恩善学方能奔赴新程。在教研的路上,三小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躬耕实践为己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启智赋能,努力打造高效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