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由香山教寺住持释佛祥法师给王介堂的一张参加香山教寺开光的邀请涵。从邀请涵中我们得知教寺开光时间、佛祥法师与王介堂关係、以及王介堂在寺院里留下的重兴香山教寺勒石碑记、兴建藏经阁功德碑记以及殿堂里楹联,同学相约:"在那儿同学聚会;观看佛寺开光法会;观赏和了解香山教前世今生;欣赏王介堂在香山教寺留下的刻石碑记",游玩一下达蓬山美丽风光。邀请涵也成了我们共游香山教寺的事由。</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大山门。</p> <p class="ql-block">一、香山教寺开光盛会。2024年11月11号8:00一8:55《佛泽华章 开光盛启庆典》在山门与天王殿之间广场召开。</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1日9时到11时佛寺开光法会在大光明殿内进行。</p> <p class="ql-block">宁波佛教信徒与佛教文化爱好者相聚在香山教寺天王寺前广场参加《佛教华章,开光盛启》仪式。</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的"佛泽华章,开光盛启"的流程按时间分两个会场分别进行,一个在11月11日8:00一8:55在天王殿前广场,按俗家仪程进行,有寺院住持、领导及嘉宾代表致辞;另一个项目时间是在9:00一11:00,地点是在大光明殿,仪规是按着佛教开光仪式进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香山教寺天王殿前的《佛泽华章,开光盛启》会场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浙江宁波《香山教寺》住持"释佛祥法师"。</p> <p class="ql-block">上午8:00许,香山教寺住持佛祥法师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寺院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和在佛教中国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领导嘉宾、诸山长老、护法檀越代表分别讲话,肯定寺院在推进宗教中国化,场所规范化管理,弘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致谢辞:达蓬山麓,龙湖之畔,朴茂端严们香山古刹,历经荣毁、静守莲池,只为等待今日再聚香山的十方善缘!据《宋高宗传》、《六学僧传》、《钦定四库全书》及《宝庆明志》等记载,香山教寺乃唐代惟实大师道场,于天宝十四年(755)开山筑寺,距今1269年之遥,史曾三受皇封,香火鼎盛时期,得"千僧丛林"之誉,清同治年间遭外寇入侵焚毁,此后断壁残垣,殆尽山林。</p><p class="ql-block">然,否极泰来,蒙诸佛佑。公元2002年获政府批准,普陀山南海观音监院佛祥法师驻锡重兴香山道场,历二十二载栉风沐雨,终使千年古刹重焕生机!复建香山教寺为仿唐建筑风格,整体没计将佛教中国化理念绿求青山的自然生态巧融一体,尽显"深山藏古寺,佛法世间觉"的唯美妙境。香山梵音,领吟千年,众缘和合,功莫大矣!感恩佛法僧三宝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无上感召力,抚慰着我们那一颗颗柔软的初心,使自己具足的本真能常得法乳!感恩历代及当代诸大德贤达、护法信众地倾力护持,始成今日之盛举!香山教寺漫步千年,时空款款而至,一砖一瓦,一木一石,拓就了我们向善之路,更镌刻着无数善信的不朽信仰!</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佛菩薩开光法会在《大光明殿》举行。</p> <p class="ql-block">大光明殿前鋪上红地毯,呈现出节日的盛装。</p> <p class="ql-block"> 主法法师在迎请中步入法会现场——大光明殿。</p> <p class="ql-block">会长道慈大和尚宣讲开光法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 会长道慈大和尚与诸山长老共同为开光法会主法。</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大和尚道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拈香祈福。</p> <p class="ql-block">香云普荫,古刹辉辉。2024年11月11日(甲辰年十月十一)浙江宁波香山教寺举行圣像开光庆典。中园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学院普陀山学院长,观音法界管理中心主任——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法雨禅寺监院信光法师,宝陀讲寺监院惟航法师应邀出席。诸山长老、社会贤达云集福地,恭贺随喜、四众弟子代表前往观礼,共襄盛会,同沾法喜。</p> <p class="ql-block">9时许寺院举行圣像开光法会,香花罗列,敷设坛场,种种供养以为严饰,道慈大和尚、信光法师、惟杭法师与诸山长老一道拈香主法,手持杨枝净水,遍洒风持,香花迎请,诸佛菩薩怜悯有情,分身现瑞,降临道场,居兹法座。诸师虔诚念诵,恭遂威仪,现场梵音清扬,庄严肃穆。在阵阵祝福声中,开光活动圆滿,以此殊胜功德,祈愿佛菩薩慈力加被,国运昌盛,人民安乐;正法久住,海众安和,善信结祥,福慧双增。</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香山教寺是以唐朝寺院建筑风格为蓝本,寺院的布局有大唐遗韵。在中国佛教传统中,凡冠以香山名的寺院,都是以观音为主祀神,因为观音菩薩在香山成道的。此寺大光明殿内供奉的是五方佛,这是唐朝寺院独有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开光前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开了光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开光仪规结束,主法的大和尚退出大光明殿。我看到第四个退出的大和尚是阿育王寺方丈界源大和尚,他是临济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承人。2023年6月24日王介堂、李锋、陈先生和我拜访界源大和尚,他接待了我们一个多小时,还赠送给我们每人一本《阿育王寺志》,并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那日界源大和尚在阿育王寺的《宸奎阁》接待了我们。《宸奎阁》在方丈殿右边,始建于宋熙宗三年(1070年),禅寺曾力邀大觉"怀琏"大和尚任阿育王寺住寺之九峰鉴智,释怀琏带来仁宗帝所赐书颂,英宗帝所赐手诏,于是就号召信众集资出力,建成一幢楼阁,珍藏御书,内悬"宸奎翰林"之匾,故名《宸奎阁》。</p> <p class="ql-block">大光明殿内正在进行开光法会,因场地关係好多信徒和随喜游客只能在大光明殿外观看現场实况转播。</p> <p class="ql-block">开光法会结束,主持法会高僧离场。</p> <p class="ql-block">恭送开光法师离场。</p> <p class="ql-block">智度堂</p> <p class="ql-block">庆典活动用的是罗汉斋,这是义工们等待着用歺的僧侣、居士、随喜的旅客。</p> <p class="ql-block">参加香山教寺开光的僧侶有序进入"智支堂",去用"罗汉斋"。</p> <p class="ql-block">那一日的午斋是在下院中轴线上最高大殿《智度堂》,名曰"罗汉斋",象吃快歺一样,大家排队就坐后,桌前放着两只碗,一双筷子,就坐安毕后,由几名义工来盛饭\盛菜,待大家吃了一会儿,义工会巡回给你添饭加菜,斋堂很安静,很有纪律和秩序,斋饭后大家把用过的碗筷放到该放的位置,体現了自觉和修养。</p> <p class="ql-block">二、了解和欣赏香山教寺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历史变迁:据《六学僧传》载:‘惟学大师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振锡至达蓬山,乐其静僻,遂有终焉之志。岩涧深杳,上有佛迹。"唐广德元年(763年)乃即山麓开基建寺,大历(766年)中皇赐"智度寺";至唐大历八年(773年),又赐"大中香山寺";至宋天圣元年(1023年),皇赐"香山禅寺。宋绍兴二年,怀礼禅师从国清寺游至香山禅寺,兴教天台法门,全寺上下千余受戒熏,至此香山禅寺禅教合一。至元十四年香山禅寺大殿被焚。明洪武九年,西方寺法常禅师住持重修香山禅寺,改禅为教。嘉靖三十四年香山禅寺再次被毁。万历十三年香山祥寺修复,开三坛具足,香火再次燃机。至清乾隆二十三年,香山禅寺又重修两大殿,聚僧千余开农耕禅教,得"千僧丛林"之誉。清同治元年(1862年)被外寇烧毁。此后断壁残垣,殆尽山林。2002年当地政府批准:由佛祥法师至香山,住持复兴香山寺宗教场地恢复工作,定寺额为"香山教寺"。今香山教寺分上下院,上院以放生池\圆通殿\三圣殿\曼殊殿\藏经阁为中轴线;下院以"菩提广场\山门\天王殿\大光明殿\智度堂"为中轴线。香山教寺秉承立佛学、以仁为本、服务社会的法旨,并逐建成为正信兼爱,明心达智、书香文风、众缘和合的大欢喜道场。</p> <p class="ql-block">这个古刹的寺额为《香山教寺》,为什么会冠以香山两字,按《宝庆四明志》记载:"香山,旧名大蓬山,又名达蓬山。……或云山上多香草,故以为名。"这里是先有香草,后有香山、再以后有"香山教寺"。另外一种说法是: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传入中国,北京有著名的香山寺,洛阳有著名的龙门香寺,形成一种独特的香山寺文化现象。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根据记载: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附近有座山,名叫香山。同时香山也是大悲菩薩观音得道之地。如这样的话则是先有香山寺,然后再把建香山寺的那座山叫香山。不管那种说法正确,都把香山教寺那座山蒙上神秘、典雅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因香山教寺的建筑风格完全按唐代寺院的式样,所以有些去过日本京都参观过日本寺院的游客,再到九龙湖香山教寺时会说,这个寺院是仿照日本寺院式样造的,其实大不然,日本佛教僧侣在唐代在中国学习,回到日本去是按照当时中国寺院式样所建造,有些还是中国工匠到那里工作,现今在日本寺院里还有宁波的梅园石。而现今中国唐代宋代式样寺院已不多,而近年新建的寺院亦在仿唐仿宋风格,把传统建筑文化重新串联起来。</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示意图。香山教寺分下寺(二期工程)和上寺(一期工程),中间隔得放生池。</p><p class="ql-block">二期工程中轴线是以:山门、天王殿、大光明殿和智度殿;一期工程中轴线是以:圆通殿、三圣殿、曼殊殿和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山门》正上方有块匾额:《香山教寺》。我们平常见到的如"天童寺"、"宝清讲寺"、"雪窦禅寺",还是第一次见到"香山教寺",那么教寺、禅寺、讲寺,寺到㡳有什么区别?我查看了有关书籍,得到的信息区别在于:它们各自在宗教活动和修行方式,教寺主要从事世俗教化,属于佛教天台宗的一派,主要活动是讲经说法,教导的目的是通过讲佛经来教育和启发信众,使他们理介和实践佛教教义;禅寺则是佛教禅宗的修行道场,主要活动是参禅打坐。禅宗强调通过苦思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觉悟,因此禅寺的主要活动是组织信徒进行禅修,通过静坐冥想体现内心的变化;讲寺是从事佛教理论研究的寺院,古代寺院是学习文化和修行的场所,佛经中有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化知识,需要人来讲授,相当于大学讲师。我的理介还有一些,不知对不对,如天童寺,寺的前面没有定语(禅、教、讲),可能兼有之;第二在历史长河中,某个寺院一会是禅寺,另一会提教寺(如香山教寺)可能是方丈主持变更而改变修行方式和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下院第二进建筑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的"天冠弥勒",这和天童寺、阿育王寺的弥勒菩薩的形象不同,天童的弥勒形象是已汉化的布袋和尚形象,这里的弥勒形象是佛教从印度传入时的形像。(在雪窦寺里有天王殿,形象是天冠弥勒;另一个大殿为弥勒殿,形象是布袋和尚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大光明殿是香山教寺的主殿。完全是按唐代寺院建筑风格为蓝本建造,寺院的布局有大唐的遗韵,寺中供奉的是五方佛,这是唐代寺院特有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智度堂》供奉的是文殊菩薩,里面有五尊文殊菩萨,分别是"青狮文殊菩薩"、"无垢文殊菩薩"、"智慧文殊菩萨"、"辨才文殊菩薩"和"孺童文殊菩薩"。殿堂是仿唐式面阔九开间,进深四开间,形制风格均采用我国唐代遗构山西五代山大佛光寺东大殿为蓝本,在原遗构的面宽七开间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间,大殿大木作结构使用的材料均为老挝的花梨木。</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建筑有上院(一期)、下院(二期),中间一泓放生池,把上、下院分隔,从下院到上院去势必要从寺院外道路通行,从寺外能看到一叶扁舟停泊在湖中,装扮点缀了平静的湖面,对游客来说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香山教寺上院(一期工程)的全貌图。图中从下往上依次是:放生池、圆通殿、三圣殿、妙殊殿(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上院进口处</p> <p class="ql-block">“圆通殿"匾额是当代著名书法大家沈腾题写。殿内中央供奉一尊毗卢观音,他头戴毗卢天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他端坐于千叶莲台之上,莲台上层是四大天王,㡳盘则是六道空间;身边还站差善财童子和小龙女,神态天真活泼。大殿后壁是从缅甸请来的汉白玉千手腿观音,两侧供着一千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蔬,称为三十二应身观客菩薩。</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圆通殿》外景。</p> <p class="ql-block">圆通殿内供奉的是一尊毗卢观音,他头戴毗卢天冠,冠上有阿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他端坐在千叶莲台之上,莲台上层是四大天王,㡳层是六道境界,身边还站着善财童子和小龙女,神态逼真,天真活泼,大殿后壁是一尊从缅甸请过来的汉白玉"千手千眼观音,两侧供善一千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十二应身菩薩"。</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大殿是《三圣殿》,这三个字是香港人氏"刘德华"所写。我本以为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一般寺院三圣殿是供奉西方三圣的)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薩、大势至菩薩)。其实这里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分别是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坐在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代表着佛法的绝对真理,手持莲花的是普賢菩薩,专司佛的理德;手抉如意的则是文殊菩薩,专司佛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块匾额为"三圣殿",右边一块匾额是"香達蓬萊",左边一块匾额是"佛国祥光",落款是"甬上王介堂”,据他讲这匾上四字暗合住持和尚法名"佛祥"。</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西首的一块匾额《佛国祥光》是我们同学中王介堂所书写,在右上方落款是甬上王介堂書,在这四字中藏有今住持佛祥法师名讳。</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逐级登高的廊坊,到香山教寺的最上方——曼殊殿和藏经楼,这是一幢由香港嘉鑫控股集团陈宁宁女士独资捐建一幢殿楼。</p> <p class="ql-block">从侧面观看藏经阁。穿过三圣殿拾级而上向妙殊殿进发,两旁是参天古树缘意盎然之间,感受到花香鸟语,古色古香的禅房,进入曼殊殿前的平台,居高临下,观看古刹全景,心旷神饴,仿佛进入天然氧吧,人间仙景。</p> <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地形是拾级而上,地处最高处最一幢三层楼的高阁,图中所示的三层的藏经阁,一楼是"曼殊殿"。这里是"曼殊殿",底层中天供奉的是文殊师利菩薩,两侧为十位历代高僧,如玄奘法师、达摩祖师、弘一法师等。二楼是藏经阁,顶楼为纳奉抄写经文的供柜,即是存放经文的宝库,有诸名僧大师留下众多开示谒语和禅机,有佛教信仰智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曼殊殿》匾悬挂在门上,里面供奉的是巜文殊菩薩。这块匾的落款是"诚信",诚信大和尚是宁波天童寺方丈,是现任宁波市佛教协会会长。门两侧的楹联是:</p><p class="ql-block">上联:千万圣贤 聚香山宝境 研妙理;</p><p class="ql-block">下联:十方文殊 沐古刹海# 道禅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香山教寺上院勾通圆通殿、三圣殿、曼殊殿东面通道。</p> <p class="ql-block">三、效实6531班第三十四次同学聚会》2024年11月11日在镇海九龙湖畔香山教寺十六罗汉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 《法会观光》</b></p><p class="ql-block"><b>白发媪翁闲/香山古刹攀/</b></p><p class="ql-block"><b>开光观法会/同学佛缘还/</b></p> <p class="ql-block">十六罗汉在千年古刹一一香山教寺智度堂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据王介堂介绍:智度堂的建筑是根据五台山寺院式样建造,所用的木材是从老挝进口的花梨木。</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香山教寺智度书院(接待室)成了我们同学聚会的场所。右边那个是王介堂先生,六十年前我们是同班同学,而今他是我们的王先生,他曾是浙江省十佳业余文保员,被市档案室聘为活资料员,为市里风景点、寺院、建筑留下诗词、楹联和石刻碑文。</p> <p class="ql-block">王介堂在介绍智度书院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智度书院里听经说法。</p> <p class="ql-block">智度书院里听经说法。</p> <p class="ql-block">王介堂先生在香山教寺书画社里给我们介绍香山教寺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效实中学6531同学60年后在千年古刹——香山教寺相聚。</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初中时的同桌毛某麟,毕业后还常有联系,他是农机制造企业的头儿,我是农机使用的管理(推广、培训、监理)单位工作。六十年后重温同桌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高中时的同桌李某仪,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常在一起游玩,借这块宝地同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块《功德千秋》碑立在曼殊殿西。</p> <p class="ql-block">功德碑后是王介堂撰并书的七绝句。</p><p class="ql-block">巨金捐建藏经阁/巍巍琳宫雄刹雄/</p><p class="ql-block">女士慈心兴善举/香山万古颂丰功/</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重建香山教寺平整土地时,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古寺的老物件,印证当时寺院的存在与辉𤾗,现把它陈列在教寺书画社里,供大家观览。</p> <p class="ql-block">照旧物件的原样,打造佛菩薩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上联:圣地聳瓊楼七宝庄严传妙諦;</p><p class="ql-block">下联:佛光辉玉宇万方馥郁現真如。</p><p class="ql-block">`落款:四明王介堂毅撰并書。</p> <p class="ql-block">上联:不愧香山三宝地;</p><p class="ql-block">下联:重辉唐刹九龙湖。</p><p class="ql-block">这是王介堂为香山教寺撰写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王介堂先生正在介绍这块碑文的内容:碑的题目是《重建香山教寺功德碑记》。因这块碑记文章是由陈汉良与王介堂撰写,下面的落款有"甬上陈汉良王介堂敬撰"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香山教寺所立之碑,碑文由王介堂所撰</p><p class="ql-block"> 功 德 千 秋</p><p class="ql-block">功昭唐刹千秋颂,德炳香山万代歌。</p><p class="ql-block">公元弍零零六年,岁次丙戌仲秋,香港嘉鑫控股集团陈宁宁女士欣闻香山古刹重建,顿生慈悲之心,发大愿独资捐建藏经阁。寒暑交替工程告竣,杰阁雄峙巍巍如也。阁高三层供奉三宝,登高凭栏,心旷神怡;湖如明镜,山若翠屏,清景悦目,梵音静耳,是为古刹妙绝之所也。杰阁犹如丰碑,陈宁宁女士功德伟奂,特镌贞珉永存,佛国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零二年岁次已秋荷月吉旦</p><p class="ql-block"> 香山教寺住持佛祥立石</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介堂先生在香山教寺书画社介绍《重建香山教寺功德碑记》(这幅是从勒石碑记的拓印件)。</p> <p class="ql-block">《重兴香山教寺功德碑记》</p><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香山寺干百载盛衰兴废史足证斯言不虚矣。寺处达蓬南麓,面映九龙清波,狮山象峰拱卫左右,湖光山色,胜似画图,乃风水宝地,三宝之圣境也。古志乘载唐天宝乙末,唯实禅师慕其山接仙蓬箂地,控溟海圣跡,在石崖谷飘香,遂结茅开山,传经说法,高山仰止,远近归心。唐代宗二度敕赐"大中香山"及"香山智度"额,四海闻名,万众向往。历代高僧辈出,志士云集,千载岁月,沧桑变迁,利隨国运,亦兴亦衰。至清康乾盛世,寺达鼎盛之巅,殿宇恢宏,缁素穿棱,遂得千僧之雅誉。同治年间国势疲颓,西匪毁寺,明珠蒙尘,此后断壁残垣,一蹶不振。十年浩劫,毁之殆尽。然 吝极泰至,时来运转,今盛世重逢,海晏河清,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古刹重建。遂择𡈼午年金秋奠基,十方信士喜闻佳音,欢欣雀躍,慷慨解囊。一期兴建,圆通、藏经两殿阁,并附属设施,现竣工在即,喜佛国重光何其乐也,望梵宇巍峨何等雄也。依弥勒怀抱佛恩广被,临吉祥圣水福缘喜庆。此乃大德护法,善男信女功德也。值此建寺千二百五十周年庆典之际,诚勒诸贞珉芳,永镌与日同辉,彪炳千秋。</p><p class="ql-block"> 佛历二五四九年岁次乙酉冬月吉旦 </p><p class="ql-block"> (公历二零壹柒年)</p><p class="ql-block"> 甬上 陈汉良 王介堂 敬撰</p><p class="ql-block"> 住持 佛祥 立石</p> <p class="ql-block">在香山书画社里装饰的瓷盆。</p> <p class="ql-block">在香山书画社里装饰的瓷瓶。</p> <p class="ql-block">四、美丽的香山风光。</p><p class="ql-block">香山教寺位于达蓬南麓,面映九龙湖清波,狮嶑峰拱卫左右,湖光山色似天工图画,此乃风水宝地,三宝之胜境。上院殿宇依山而建,周围被苍翠树木包围起来,视觉上看起来层层叠叠,建筑都是仿唐风格,身在殿宇中能感受到它的庄严、清秀。登高凭栏,心旷神怡,九龙湖如明镜,达蓬山似翠屏,山青水秀,清景悦目,梵音绕耳,是为古刹绝妙之处,宛若人间蓬萊之仙境。</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天下风光僧占多"。意义说天下风景好的地方被佛教僧侣占去了,我认为这话只说对一半,一是僧侣在选择寺址的时光就选择的风水,是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是人类宜居的地方;二是僧侣把环境经过人为的改造,什么地方适宜建殿宇,什么地方适宜造亭阁,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年改造,环境越来越好,甚至被有些人称为:人间蓬莱仙境,飞鸟的乐园,鱼麟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香山教寺位于镇海九龙湖畔,一条溪流从香山教寺据高临下流入九龙湖。溪河成了魚类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飞禽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飞禽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上段时间我刚与朋友一起谈论:"看破、放下、自在、隨缘"的理介,今天在香山教寺看到山门后面"放下、自在"二字的匾额,心中别有一番感想。</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奔八十的窝尔曼,我的理介是:对"看破"的看法是:三国演义的开场白是最好的注介:滚滾大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世上存在的现象总归有一定道理,不必看了某些事以后,认为这也不滿意,那也不理介。对"放下"的看法是:红楼梦中僧人与道士说的:"人人都说神仙好,可惜娇妻忘不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可惜功名忘不了,……可惜荣耀富贵忘不了,我认为能放下,烦恼也没有了。我对"自在"的看法,能放下就自在了,不必去迎奉权贵,不必去讨好富贵,不必去说讳心话,只求做个守法的公民就可以了。我对隨缘的看法,顺其自然随天意,不要去钻牛角尖执拗,自讨没趣。</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这幅画的意境,这画叫《九老秋兴图》,是唐朝时窝尔曼在秋天,与八个志同道合朋友在一起欣赏秋色。</p> <p class="ql-block">九老秋兴图:赏秋、操琴、撰诗、奕棋、赏画。</p> <p class="ql-block">高山流水遇知音。</p> <p class="ql-block">再见吧!香山教寺。</p> <p class="ql-block">欢迎您的光临!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