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世界公园(四) 美洲 大洋洲

青松探海

  离开欧洲园区,穿过河上悬索桥——“金门大桥”,进入美洲园区。<br>  金门大桥,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两座半岛之上,连接着金门海峡南北两端,长约2800米。金门大桥,是一座钢缆斜拉式悬索桥梁,是继法国埃菲尔铁塔之后又一钢铁巨制。<br>  旧金山,位于北美洲西太平洋沿岸,原为西班牙殖民地之一。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翻越落基山,打败刚独立的墨西哥,占据了太平洋西海岸。<br>  旧金山,兴起于不久之后的淘金热。当时,大批淘金者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许多华人也被贩运到旧金山,从事挖矿、淘金和修筑铁路等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饱受歧视,备尝艰辛,血泪斑斑!   金门大桥旁,矗着一座自然景观——“科罗拉多大峡谷”。<br>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落基山脉中部,峡谷中岩壁陡峭,色泽红褐,河道蜿蜒,水流湍急,气势磅礴,景象壮观!<br>  五百多万年前,落基山脉地势抬升,同时又因河流的切蚀作用,形成大峡谷。大峡谷全长450公里,最深处1800米。<br>  五亿年前,那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数千万年前,这里地壳隆起,升出海面。因此,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质岩层之间,由下至上,完整地保留着古生代寒武纪、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各种古生物的化石,有“地质教科书”的称誉。   穿过金门大桥,就望见一座建筑——自由女神像。这座铜像是法国赠给美国,以纪念美国摆脱英国统治一百周年之久。铜像被安置在纽约港一座小岛之上。<br>  自由女神像,系作者仿照家人而制。“女神”身披雪白的古希腊罗马式长袍,头戴芒冠,手持火炬,象征着摆脱束缚、争取自由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念。<br>  十八世纪中期,为争夺世界殖民地,英、法两国进行了“七年战争”。结果,法国战败,被迫把加拿大割让给英国。<br>  不久,法国加入到北美独立战争中,对抗英国。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br>  就在法国赠送美国自由女神像之前,英、法两国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并焚烧了清廷皇家园林——圆明园。英、法还以焚毁故宫相威胁,签订条约,分别获取战争赔款——八百万两白银。<br>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此深表愤慨,痛斥英法行径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河中有一座小岛,矗着高高的建筑。那里就是纽约市中心——“曼哈顿区”。曼哈顿位于小岛之上,为世界经济中心,也是纽约最为繁华的街区。<br>  曼哈顿小岛上建有众多的摩天大厦,高楼如林,直耸入云,翳蔽天日。<br>  1931年,曼哈顿“帝国大厦”落成。帝国大厦主体建筑高381米,塔高62米,总高443米,为当时世界建筑之最。<br>  1972年,这里建成世界贸易大楼——双子塔,主楼高400多米,塔高100多米,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筑物。2001年,双子塔毁于“9·11”事件之中。<br>  今天,世界二十五座摩天大厦之中,中国有十座,美国有四座,迪拜有三座。阿联酋名城迪拜的哈里发塔为世界之最,上海中心大厦位居世界第二。时至今日,人类正在不断地冲向新的建筑高度!   路旁有一座花园,园中盛开着鲜花。花丛中坐落着一座欧式凉亭,形状奇异。白色的大理石亭柱,黑色的镂空穹隆顶,呈现着典型的古希腊罗马式建筑风格。<br>  古希腊建筑,主要采用廊柱式结构,洁白的石柱之上,雕刻着细长的槽形纹。古罗马建筑,则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风格,采用拱券式结构,建造出高大的穹隆顶,成为欧洲建筑的经典范例。<br>  花园中,盛开着色彩鲜艳的月季花。花姿秀丽,香气馥郁,花形层叠而硕大。月季花,又名“四季花”、“月月红”,四时绽放,经久不凋,为人喜爱。<br>  月季,原产地为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欧洲引入改良后,又称“玫瑰”。   一路漫步,来到美国“国会大厦”。美国国会大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坐落在一座山岗——国会山之上。<br>  国会大厦高三层,穹窿顶亦高三层。1800年,国会大厦落成,成为美国象征,为参、众两院的所在地。<br>  1812年,北美独立战争三十年之后,美、英两国又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战争——第二次独立战争。美国进行此战之目的,就是兼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彻底驱除英国势力,全面控制北美大陆。<br>  1813年,美国占领加拿大的多伦多,并纵火烧毁加拿大议会厅与居民区。<br>  1814年,欧洲组织第六次反法同盟。最终,以拿破仑兵败被俘而结束。此后,英国抽调兵力,转战北美,占领华盛顿。作为回报,焚烧了美国国会大厦与白宫。<br>  1815年,美、英两国签署停战协定。战争结束,各自归还对方的领土与财产。美国国会大厦,更换成白色大理石外墙。百年之后,加拿大加入英联邦王国。   距离国会大厦不远,就是“白宫”。白宫,美国总统官邸。白宫,楼高三层。当中为半圆形的门厅,开有五座拱券门;门上六根廊柱,环绕着中间的观景平台。为古希腊罗马式建筑,风格简洁。<br>  白宫底层,有总统会客厅和办公室,二层为卧室,三层供休闲之用。<br>  白宫,建于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当时,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选定国都,筹建总统官邸——白宫。白宫落成之前,华盛顿卸任离职。因此从第二任总统起,开始入住白宫之中。   白宫后面,建有大片的草坪和林丛,草坪中建有喷水池,号称“总统花园”,为崇尚自然的英国园林艺术风格。<br>  白宫建筑材料,原本是灰色的砂岩,不同于白色大理石基调的国会大厦。<br>  十九世纪初,第二次英美战争爆发,白宫和国会大厦都遭到英军的纵火焚烧。战后,外墙涂上白漆,成为“白宫”。<br>  半个世纪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两国联军把中国圆明园洗劫一空,又把圆明园中六百多座建筑物付之一炬。大火持续多日,雕梁画栋随之灰飞烟灭,成为一片残垣断壁与无数荒草瓦砾!   在国会大厦与白宫的十字交叉路口,矗着一座石碑——“华盛顿纪念碑”。<br>  华盛顿纪念碑为古埃及方尖碑式样,外部呈四方形,塔尖高耸,高约170米,内部中空,为当今世界上方尖碑之最。<br>  华盛顿,出身于富有的大种植园主,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出任陆军总司令;美国独立之后,担任总统,并获得连任;获“六星上将”军衔,有“国父”之尊。<br>  华盛顿,一生致力于领导独立战争、制定宪法、组织国家等事务,贡献卓越。华盛顿选定首都地点、为国会大厦奠基、筹建官邸白宫,威望极高。美国的首都,即得名于华盛顿本人。   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延长线上,坐落着“林肯纪念堂”。<br>  林肯,美国独立后的第十六任总统,出身贫寒,曾经当过工人,还做过水手。后来,林肯凭借着自学,成为一名律师。林肯对美国奴隶制深恶痛绝,极力反对。<br>  十九世纪中叶,奴隶制度维护者——美国南部的大种植园主组成了政治联盟,发动武装叛乱,宣布脱离美国联邦政府。<br>  林肯就任后,爆发了“南北战争”。四年之后,北方联邦政府获得全面胜利。获胜后的第五天,林肯遇刺身亡。   林肯纪念堂,坐落在市区的小河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完工。<br>  纪念堂凸显了古希腊神庙建筑风貌,外形方整,大理石洁白,四周廊柱环绕,气氛古穆,令人望之肃然。<br>  林肯在任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公民十美元可获西部土地一百六十英亩;颁发《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奴隶制。<br>  林肯维护国家统一,顺应历史发展,威望远在华盛顿之上。   信步行来,望见路旁有一座雕塑——西部牛仔。只见牛仔头戴宽沿高顶毡帽,双手挥动;野马四蹄翻飞,势欲颠仆。<br>  北美大陆,地形狭长,中部为平原,两侧为高大的山脉峰峦。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在北美大陆的东海岸建立起殖民地,区域仅限于阿巴拉契亚山以东沿海地区。1775年,英属殖民地爆发北美独立战争。此后,美国进入阿巴拉契亚山西部平原。那里地域广袤,水草丰茂,适宜畜牧业。<br>  牛仔的工作,就是护送大批的牛群,赶往美国中部平原上唯一的一座火车站。牛仔们骑术高超,头戴毡帽,手握套索,身穿皮衣,足踏筒靴。他们常身处险境,既要应对狼群,还要防范土著印第安人,行程漫长,餐风露宿,尘土满面。<br>  十九世纪末,东、西铁路贯通之后,牛仔们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他们不畏艰苦、积极进取的形象与精神,则深深留在了历史记忆之中。   美洲园区,有一座墨西哥式建筑——塔欣壁龛金字塔。壁龛金字塔外形奇特:塔高约25米,共有七层,顶层建有神殿;一条陡直的阶梯,直通塔顶神殿。<br>  壁龛金字塔,坐落于墨西哥古城——塔欣城中。金字塔约建造于公元五世纪,是古印第安人宗教祭祀的场所。<br>  只见金字塔四周布满了方形的壁龛。每个壁龛各代表了一天,总共有365座,大概有着记日之效。龛中或是供有神像,或是燃着敬神灯火。印第安人崇尚太阳,视为神灵,对之膜拜有加。<br>  美洲印第安人,自古便崇拜太阳神。因此,南、北美洲都建有太阳神庙。   经过一座广场,广场中竖着木柱——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图腾柱”。<br>  图腾柱,是古玛雅人的氏族标志物,也是部落象征。图腾柱起源于原始社会,木雕彩绘,记载各个氏族的神话与故事,被当地土著人视之为守护神。<br>  印加人的图腾柱,大多为人体形状,头方而面阔,垂手而立,足踏方形木台,或面带微笑,或面露沉静,颇含人情。<br>  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可按赤道划分:赤道以北为中、北美洲,属于玛雅文明;赤道以南为南美洲,则属于印加文明。   美洲大陆,是土著印第安人的家园。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攻占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接地带,占据了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巴尔干半岛,完全阻断了欧州与亚洲的陆路商贸往来。为开辟新商道,欧洲进入了大航海时代。<br>  西班牙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却把美洲的土著人误认作是“印度人”。葡萄牙人麦泽伦,在进行环球航海之后,美洲的土著人又被称之为“西印度人”。中文则转译成“印第安人”。<br>  伴随着大量欧洲殖民者的不断涌入,尤其是十八世纪美国推行西进运动政策,大量的印第安土著居民被驱离出了家园,古老的印第安文化也消亡殆尽。 穿过非洲园区,便来到大洋洲园区。河面上架着一座铁桥——“悉尼大桥”,大桥通身瓦蓝,单孔式桥墩,拱架通透,形如飞虹在天,景象壮观。<div>  悉尼,澳大利亚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悉尼大桥,连接着海港南北两岸的交通,长度约一千一百多米,高度约五十多米,有“世界第一单孔钢拱桥”之称。<br>  悉尼大桥,从设计、施工直到通车,耗时一百多年,设计蓝图几经修改。<br>  悉尼大桥竣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桥面之上,建有公路、铁路和人行通道。万吨巨轮可经过桥下,直达悉尼港。</div> 悉尼大桥旁,就是“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形如船帆鼓风,排成一列;又似扇贝向日,贝壳并张,造型奇特。<br>  悉尼歌剧院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音乐厅、歌剧厅和休息厅等功能大厅。音乐厅和歌剧厅为主体建筑,朝向海面;休息厅和剧院入口则背对海面。<br>  十七世纪初期,伴随着环球大航海,荷兰人首先踏上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土地。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势力逐渐强盛起来,占据大洋洲,以此为英国囚犯的流放地。澳大利亚为十六个英联邦王国中一员。<br>  英联邦王国,共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十六个殖民地国家,是以英国国王为元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英联邦王国,不同于英联邦成员国。 沿着大洋洲园区,一路奔向南大门。途中经过一座小岛——“复活节岛”。<br>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东部海域,地处南太平洋腹地之中,地理位置偏僻,是南太平洋中一座孤零零的火山岛。<br> 1772年4月22日,恰逢复活节之日,荷兰西印度公司所属的一支航海探险队,偶然来到太平洋东南部的这座小岛之上。荷兰人发现荒凉的小岛上遍布巨型石雕,景象神秘,遂称“复活节岛”。<br> 岛上土著人为大洋洲波利尼西亚人。他们处于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新石器时代。他们用简陋的石器,打造出巨型的石雕,数量竟有上千件之多,令人不可思议!   这些石雕均为半身像,以头部为主:额头平阔,双目深陷,鼻梁骨高大凸出,面色冷峻,表情沉寂,排成长长的一列,默默地面朝大海,似有所待。<br>  这些石雕为整块岩石,重达几十吨。有的石雕头上戴着石帽,均有十吨之重。据说,这些历经千年之久的巨型石雕像,应为小岛上的部落首领。他们翘首以盼,期待着重见家乡,梦回故里! 下午三点左右,辗转走出世界公园。乘九号线地铁,赶到北西站,匆匆进站,转乘特快列车,直奔石家庄。<div> 晚八点,到达赵县,夜宿柏林寺前。赵县,古称“赵州”,为南北交通要冲。这里存有汉代柏林禅寺、隋代赵州石桥、唐代陀罗尼经幢和赵州城遗址等古迹。</div> 早八点退房,来到街对面柏林禅寺。禅寺初成于汉末,早于赵州桥四百来年。禅寺门前挂着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相映成辉。<div> 柏林禅寺内,殿堂相接,僧舍相连,院内古柏苍郁,老松成林。禅寺最深处,坐落着一座“万佛楼”。殿宇高大宽敞,佛龛之中,供奉着一尊尊释迦摩尼佛像,数以万计,故称“万佛楼”。</div><div> 大殿里香烟缭绕,僧房内经声回荡,甬道上僧人往来,香客不绝如缕。<br> 转出寺门,只见街旁客舍店铺紧邻,佛香火烛满目,好一派热闹喧腾的景象。菩萨普渡众生,世人却也接济了众僧。<br> 汉代之初,古印度佛教始传入中国。汉传佛教,盛传中国、日本和越南等地;藏传佛教,则仅仅流传于青藏高原一带,又称作“喇嘛教”;与北传佛教相对应,南传佛教则流行于东南亚一带。<br>  离开柏林禅寺,打车直奔赵州桥。</div> 赵州桥,位于赵州城南两公里之外。此桥古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大石桥,坐落在洨河之上,自古为官道。它与北京西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相接通。乾隆首次下江南,就是途经赵州桥。<div> 进入赵州桥景区,信步来到洨河畔,眺望赵州桥:只见桥形微拱,横跨碧水。主拱圈敞阔,两旁拱洞通透,左右对称。石桥栏板雕琢,望柱玲珑,石色洁白。<br> 对岸林丛之中,高矗着一座楼阁——关帝阁,单檐九脊歇山顶,红墙覆黛瓦。赵州桥横卧碧水之上,映衬着红墙绿树,色彩亮丽,景色优美,宛如画作。<br> 赵州桥建于隋代,工匠李春所设计,单孔坦弧敞肩式,大拱之上,另开四拱,既减轻桥梁负荷,又利于泄洪。赵州桥,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br> 赵州桥,历经了1963年的特大洪水,也经历了1966年邢台7.6级的特大地震。洪水曾经上涨到拱顶龙头处,桥身晃动;赵州桥距邢台震中四十公里,人体仰合。尽管如此,赵州桥仍然岿然而立!<br>  中午时分,打车来到舅舅家。</div> 次日早八点左右,匆匆离开舅舅家,赶往石家庄,乘车返回北京。<br> 晚九点多,漫步进入奥林匹克公园。踏上步行大道,直奔奥体中心广场。<div> 夜色渐冥之际,广场已是灯火通明。步道右侧,矗立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只见“鸟巢”拔地而起,骨架纵横交错,好似金黄的贵冠,又似熊熊燃烧的火炬,气势雄伟,景象壮观。<br> “鸟巢”上方,映出一片金色光芒,光线明亮,色感柔和,背衬夜空。<br>  “鸟巢”下方,现出一团红色光芒,色彩对比鲜明,气氛火热,感染力极强!“鸟巢”前,游人成群,徘徊瞻望。</div> 步道左侧,矗立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水立方”外形方方整整,就好似一座悬在半空中的立体式游泳池,水色湛蓝,犹如一泓清水。<br>  “水立方”上不规则的五边形图案,立体感极强,犹如一粒粒晶莹的水珠儿,散发着淡淡的蓝光,气氛幽秘。<br> 夜色如墨,而游人兴致却丝毫不减。淡蓝色的“水立方”与火红的“鸟巢”,交相辉映,光彩绚丽,景象奇丽!<br> 晚十点,奥体中心广场上灯光熄灭, “鸟巢”和“水立方”渐渐融入夜色中。游人余兴尚存,犹自流连不返。<br>  离开奥体广场,夜宿牡丹园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