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衣巷》</p><p class="ql-block">唐·刘禹锡</p><p class="ql-block">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这首著名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发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思考。今日我们小分队一起走进乌衣巷,寻觅这儿的王导谢安家族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4日下午,我们的金陵寻访小分队一行五人开始寻访第三站—王谢故居和江南贡院。地铁二号线大行宫转三号线到夫子庙,一路上,我们一起手牵手,叽叽喳喳地踏上历史文化街区夫子庙,只为寻一位美男子大才子谢安。</p> <p class="ql-block">巷口的古井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井口的凹槽咋回事呢?孩子们用手指测量凹槽的深度,原来是古人打水时井沿长年累月被井绳勒的呀!</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四种字体的乌衣巷古诗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寻觅每个字四种字体的不同写法,照葫芦画瓢模仿“花”字四种字体怎么写。</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王羲之</p> <p class="ql-block">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谢安。因为谢安的人格魅力,政治才能以及生活态度,唐朝大诗人李白尊之为师。</p> <p class="ql-block">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曾经引起多少争议,这到底是浙江会稽的东山还是南京江宁的东山呢!《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四十岁时为了家族的利益接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征兆,开始为官。“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嵩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p><p class="ql-block">从此看到,谢安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是指南京江宁的土山,即今天的东山公园。江宁至今还有新亭路,文靖路。(注:谢安谥号文靖)</p> <p class="ql-block">研读国学</p> <p class="ql-block">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写的乌衣巷又一次让孩子们体会到草书的绝妙,孩子们用手指模仿,再用笔像画画一样写下</p> <p class="ql-block">调素琴</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这是玩啥呢?</p> <p class="ql-block">古人喝酒吟诗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已经飞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里</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江南贡院科举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由江南贡院改扩建而成,是中国唯一的地下式博物馆。前身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鼎盛期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其规模之大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前后经历近一千三百年。它被称为“高考”的前身。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考试通常分为地方的乡试、中央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省试为“省元”,殿试为“状元”。</p> <p class="ql-block">给了普通老百姓可以为官的出路</p> <p class="ql-block">三块匾额,拍照时全部涌到了状元匾下。一颗朝着目标的童心!</p> <p class="ql-block">善后之举推动了留学热潮</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的号舍是科举考场中供考生考试和住宿的基本设施。</p><p class="ql-block">1. 号舍的功能与结构:</p><p class="ql-block">• 号舍是考生白天考试、夜间住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号舍以千字文编列,每号的外墙高八尺,号门高六尺,宽三尺。</p><p class="ql-block">• 每间号舍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p><p class="ql-block">• 号舍内左右两壁的砖墙,在离开地面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白天考试时,上层木板作为桌案,下层木板作为坐凳;夜晚休息时,上层木板取出并入下层,便可作为床铺安眠。</p><p class="ql-block">2. 号舍的数量与规模:</p><p class="ql-block">• 清代鼎盛时期,江南贡院的号舍数量多达两万多间。</p><p class="ql-block">• 至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共有号筒295字,号舍达20646间,居各省贡院之冠。</p><p class="ql-block">3. 号舍的分布:</p><p class="ql-block">• 号舍处于龙门与至公堂之间,及明远楼的两侧。</p><p class="ql-block">• 靠近龙门东面的号舍称“东龙腮”,龙门西面的号舍称“西龙腮”。</p><p class="ql-block">4. 号舍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号巷门口设有水缸和号灯,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p><p class="ql-block">• 考试期间伙食自备,每号对面的墙壁上留有小龛,可以放置小炉以热茶水。</p><p class="ql-block">• 由于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自带的饭菜很快就会霉变,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p><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的号舍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考生不论出身贵贱、家庭贫富,都在同一环境下进行考试和生活,展现了科举制度的严格和公正。</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来一场考试</p> <p class="ql-block">从科举博物馆出来,已华灯初上。让我们领略了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孩子在霓虹灯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踏上归途!</p> <p class="ql-block">稚嫩的小手记下今天的目之所及!</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昱彤回到家还写下了感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