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麦香

碧云天下

<p class="ql-block">小满麦香</p> <p class="ql-block">小满麦香</p><p class="ql-block">作者:碧云天下-袁元</p><p class="ql-block"> 春夏之间的小满,夏之韵初启,夏之味渐浓,曾经忘却了九个九的暖意阳光,一点一点的大起来了,“大起来了”,这是我们老家人常挂口边的一句话,一句“大太阳”,把阳春三月和六月酷日之间渐渐浓郁的短暂时辰,形象的如此生动。</p><p class="ql-block"> 城里的小满,似乎只是小城由春转夏间的一个节气符号而已,步履不停的打工人,更多的是从微信的互动问候或朋友圈里相互转发的文字里知晓,也就是个知晓得了。然小城外的乡间田野,大块大块的麦田悄然无声的由碧青转淡黄,麦穗儿的香在微风晨露细雨绵绵里飘飘扬扬,不浓不郁的别一番滋味。其实此刻,这一切似乎只是我脑海里的遥远想象,我在南去杭州的高铁《和谐号》上,三个小时多一点的风驰电掣,跨越了国之最美的江北江南,临窗观影般的田园景色,时而大块的无边的麦田儿整齐划一,若水彩画般亦碧亦苍,于是,如幻似真的麦香油然而生,渐渐浓郁在高铁的车厢,只至到了杭州东站,收拾行李箱时,方才猛然想起原来这一路的麦香相伴,真不是我的一个幻境:帶给小孩们的满满两塑料袋的新麦“冷蒸”,我们老家小城这小满节气中最最时髦的时令小食,如此的一路相伴,真真切切中轻轻地清清的挥霍着新麦之香。</p><p class="ql-block"> 小满的小城,这应时应景的时令小吃“冷蒸”,在现如今的大环境中,更多的是众多的小城人的脑海记忆而已,毕竟在如今的小城里已是十分稀罕的难以寻觅。然这舌尖上的童年味道“冷蒸”,就是那么的刻骨铭心般温暖,每每小满中新麦渐黄时,就仿佛要钻出忆海一角,带着那久浓不散的新麦香回味悠长。诚然,我们的小城、小城的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久违的密室记忆,而“冷蒸”或许就是能打开这最童贞回想的一把钥匙。前些日子,我在我们这个家族的《千丝万缕》微信群里,转发了文友一篇关于“冷蒸”的时令小文,众老姊妹们读了感叹良久:在南京镇江,在苏州上海,还是在京城深圳等等,众同同声的“我、我、我们都快三四十年没吃过了”,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儿时的小城外婆家八卦阵水街老宅时,吃上一口清香的新麦“冷蒸”好馋人的记忆呀,我亦回复:别说大都市了,在小城的我,恐怕也有十多二十年没见到这玩意儿了,打有了城管的有序管理,走街串巷的卖“冷蒸”的吆喝声,真的再也听不见了呀……</p><p class="ql-block"> 在大洋湾四爷家,这几包新麦“冷蒸”,我戏说是钓鱼钓来的了,的确,这几斤“冷蒸”真就是钓鱼途中的偶遇。那天起了个大早本想赶初夏的早鱼口,不料钓鱼的碰到下丝网的,无奈的选择只能是重找钓场,于是想起了很久以前在去特庸的小路上的一些野沟塘塘,转而电瓶车骑在南洋至特庸的路上,一块不大《红英冷蒸坊》招牌儿,更具体的说是晨风中那般特别的“冷蒸”新麦清香迎面扑来,目测也就是三五十米处,一排塑钢结构的场棚里机声隆隆,于是立马拐弯而去,“冷蒸卖吗”?“里面库房里,现在人多,得等”,凉晒着新麦仁的大嫂笑着道。可不,电瓶车稳稳打住,推开库房的玻璃门,真的是满一屋子的人,四台缓缓转动的石磨,粒粒饱满的麦仁在石磨的磨叽磨叽声中,挤压成浓浓清香的冷蒸,而后一袋袋称重,而后欢笑声中打包,“都在排队”?“是的昵,都排了一个多时辰了,好在空调间,要不都挤出人腥味了,呵呵”,看着一屋子的等待人,心想咱就不赶热闹了,“下午还有的卖吗”,“有的有的,每天大十几个时辰呢”,于是转身骑上电动车奔特庸老街而去,找寻记忆里的那些野河沟塘。</p><p class="ql-block"> 钓鱼人的午饭简单,早上买的黑米瓷饭加牛奶,虽说是个阴天,中午过后的鱼口仍然是有一条没一条的,于是二点多就早早收竿,回家了的路上特意拐到早上去过的《红英冷蒸坊》,也算是应了那句老话“赶的早不如赶的巧”,四台电石磨两台在匀速的转动着,拍了几张冷蒸挤出磨子时的照片,“息了两台,天麻麻亮到现在,即便空调间,电机还是烫手了”,人不多,两个人后就到我了,电石磨磨叽磨叽的,长长的青青的冷蒸一条条从石磨中挤出,“这东西呀就是个季节货,5月上旬到6月半,日夜颠倒的抢时间,不够卖,真的不够卖,四乡八地的赶过来,为的就是个尝鲜么。这不上午你过来时,真的一斤半包的也匀不了,三灶村的董老太过八十大寿,一下子就定了一百二十袋,紧赶慢赶的,早上镇上的孙书记他们过来调研,也就让小孩他们陪一行领导转了十多分钟,人手一个顶一个的,这麦子到冷蒸,抢青收割,脱粒翻炒,去皮凉晒,而后不紧不慢的电石磨里过一遍,才有了这一袋一袋的走进千家万户的呀,孙书记问了有什么困难,明摆着的吗,还是人手不够了,这冷蒸真的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的呀,除了零卖的,这里面的大冷库里冷藏了许多了,网上的定单满满的,则是这产量真的上不来,纯手工艺活呀”,老板娘很健谈,“孙书记说了,我这个是乡里的名特优鲜农副产品,赶明个乡里把大广告牌树在大路口了,呵呵,树什么树的,这四乡八邻的,那个不知哓我家的冷蒸哦,都做了大十多年了呀“。话答话间,我的六袋冷蒸好了,扫码装袋,其间又陆陆继继大几波人,有预约的,更多的是慕名而来的尝鲜客了,毕竟“冷蒸”这玩意儿,满打满算的也就这么个六十来天而已,时鲜货,尝的就是个当季节的新鲜,买到就是心满意足的呀。</p><p class="ql-block"> “冷蒸”这时髦时鲜小食,撮一小撮嘴里,绝对的唇齿生香,最好吃的就是从磨盘里挤出来的时候了,温温的柔柔的,几分青香几分糯口,丝丝缕缕的麦油儿浓郁。那天钓的小鲫鱼和二袋子冷蒸留给了四爷,晚饭,四妈门口割了点新鲜韭菜,加点油盐,和着冷蒸这么炒一炒,一盘子看的碧碧绿吃的香喷喷色香味俱全的炒冷蒸韭菜放到桌上,叉上这么一筷子,真不亚于大鱼大肉还好吃了。话说这冷蒸呀,不仅仅是时令小食一个,亦是时令食材之一哦,可以炒,韭菜冷蒸;可以蒸,鸡蛋冷蒸;可以为凉菜,沙拉冷蒸;可以为主食,冷蒸大米饭;一道冷蒸几般吃法,吃的是时令,吃的是时髦,吃的是尝鲜,吃出了忆海中的美妙,吃出了童年时光的回味,吃出了小满季节的鲜美,吃出了小城故事的浓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