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罗维亚 《北风其凉》</h3> <h3>1.伊湄<br><br><br>陆浩如互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万事开头难,你的建议我收藏了,慢慢受用!我的篆书学写的确是从你开始,我的杂事多,学习不够专心、静心!从学写篆书的第一次点评,黄茶老师就给了我中肯的批评,要静心、扎实平稳、精练从横竖开始,让我醍醐灌顶,打破了我一直以为,随便写写,随意写写,写多了就好了的理念,但与我多年的习惯很冲突,没办法,想跟黄老师学,只能从头开始,空杯以待!谢谢老同学的互评,我也要向你学习,你的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也争取每个字都要写到位,从头开始严格把控!</h3> <h3>2.陆浩如<br><br>自评:顶格写的习惯在慢慢养成,横竖、圆弧形都没有完全到位,这点要继续努力,还要多学习群里学友之长,以便克服自身之短!磨练意志,学书亦是学做人,提升自己,修炼不足,总之一句话,谢谢大家费时看我的不成熟作业,我会继续努力的!</h3> <h3>3.吕敏<br><br>自评:写泰山石刻作品时格子比原来的大,7*9,有个别字的结构就没把握好,精练时信心不足,第一个皇字,第二个帝字没写好。较满意的字为第三个皇字、第三个帝、临第一个、六第一个、作第三个、制第三个。通临中年、兹写小了,原下面写长了,义写错了。较满意的有初、山、从、道、行、箸。继续努力。<br><br>刘小妹互评:你在自评中已把这三张作业书写中优缺点都做了详细评论,这是难能可贵的。我非常欣赏你的学习态度,每张作业都写了楷书释文,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值得我好好学习,我经常是写完了还不知道些什么[Facepalm][Facepalm][Facepalm]。另外,你总是对我和新书友说,不要去跟别人比,只要自己跟自己比较,一定会看到进步的,你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坚持不懈地去努力💪</h3> <h3>4.刘小妹<br><br>小妹自评:@吕敏 你太了解我了![Shake][Shake] 第一次临赵之谦的帖,试着去体验线条的浑厚潇洒俊朗,确实很不容易做到,甚至可以说写得很痛苦,起笔收笔不知怎么写,笔画的粗细控制不好,几乎每一笔都出现枯笔现象,反复写了三遍,还是找不到感觉,看来我的悟性太差,只有多写多练去慢慢适应。<br><br>吕敏互评:前两张的作业清雅舒朗,看着赏心悦目,从结构完美和线条字字入纸,显示出小妹姐的功力深厚,无可挑剔。第三张作业看出小妹姐想要把字写粗一点、大一点,力求做到混厚一点,有点不适应,这与我也在调整阶段的种种不适一样的。多写几次马上会适应的[Smile]</h3> <h3>5.JP Yu虞建平<br>自评:<br>本週因有缺電缺網,練習的量和質皆因漫心而驟減。精臨四列雖結構把握尚可,粗細均勻還欠一致性。臨趙之謙的嶧山碑的頭四列字體不居中位置有偏頗,形體微偏且很擁擠;後面六列相比之下有所改進,顯得從容,也較准確掌握並體現了原帖的特徵和風格。<br><br>莉英互评:<br>先谢谢你对我作业的点评指正。你在缺电缺网的情况下还能坚持练字,精神可嘉,先赞一个。[ThumbsUp][Rose]精临的几个字,结字准确,向你学习!你的字看起非常灵动,很美!喜欢!临赵之谦那幅也写得非常棒!欣赏了![ThumbsUp][ThumbsUp]字形无可挑剔,可以提升的地方是注意有的线条的均匀和粗细。</h3> <h3>6.莉英<br><br>自评:这次临泰山石刻已经习惯一点写大字了,但是线质还是有点偏细,下次临写时再着重注意并改正。另外有几个字的结字还是不够不准确,比如兹,治,慎,穷。有时间时再精临这几个字。<br><br><br>虞建平互評@莉英書友:先為超跑臨泰山碑贊👍!還超跑那麼多。泰山碑整篇臨得幾乎近於完美,字體大氣得法,柔中見剛,粗細均勻一致,向你學習。如果線條稍微再粗一點,李斯風格的力度就會更展示出來;篇尾留點空間給落款會更好。</h3> <h3>7.Tina格桑花<br>自评:我觉得自己一直进展不大,笔划不够均匀对称,需要继续多了解篆书的笔划结构。<br><br>意婆互评:<br>@Tina格桑花 :看著你快速的進步非常佩服在這麽短的習篆路上有這般成果非常不容易👍👍👍這張作業最後一行字字到位,除了第二次國字少了一筆,哈!我也常這樣😅可以建議的地方像是皇字有很多橫劃,如果每一橫可以平平直直而不像楷書那麼往右上斜就會更贊👌了!一起加油喔!</h3> <h3>8.意婆<br><br>自评:終於完成第一次臨寫李斯的嶧山刻石,說喜歡談不上但是在提升筆力和學習結字上的確挑戰平日的鬆散和不嚴謹!有些部首仍然找不到竅門如言字曰字和有美人肩的字,臨趙之謙的嶧山刻石就非常欣賞他的流𣈱和灑脫,起筆篤定行筆利落,姿態優雅又帥氣!初次見面尚不能熟悉掌握住細節和精練到特別的結字要點!繼續學習!<br><br>格桑花互评:@意婆 你的字看着流畅比较到位,笔划粗细均匀。是我学习的榜样[ThumbsUp][ThumbsUp][Rose][Rose]</h3> <h3>9.文萍<br><br><br>素英互评:@仙女姐姐🍎 你打的格子好像稍微有点窄。<br>嗣:左下的冊布局得真好,有几个字少了一笔<br>為:和帖对比,有些笔画稍比帖斜了点</h3> <h3>10.素英<br><br>自评:精临的六个字我感觉是很难写好。我没练,直接放弃[Facepalm]。<br>李斯的铁线篆对我很难,先只提两个缺点:起笔收笔好像都写不对,很多书友都写得很好。希望多练能改进吧…… 很多字大小也拿捏不好,特打眼的:巨,首。<br>我更喜欢临赵之谦的,哗啦哗啦的挥笔,写时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Rose]<br><br>文萍互评:@素英 按我的审美评估您写得很好啦! 我画红圈的23个字都🉐小红花👍! 结构合理美观笔画流畅, 尤其整体感观布局也很好! 对自己要求高理解是优点但要看到自己的优势独特👍! 自评: 最近感恩大假在即杂事纷扰可还是会想着去完成作业, 非常不好意思没有认真用心去做作业又赶着交作业🙏。 的确向你所说,这周作业的字的难度比较大相对我的水平而言。 我准备明天重新写再提交哈! </h3> <h3>11.吴源<br><br>自评:临习峄山碑在白报纸上,通临字距10X15厘米,单字字距9X10厘米, 临赵之谦在生宣字距12X8.5厘米。 临习峄山碑的起收笔放慢速度,改善了毛糙。一些字的空间布局失调,努力改进。临赵控制洇墨一开始形成不少墨猪,后面有所改进。要继续优化在生宣上速度与洇墨的平衡。<br><br>刘蕾互评:先赞老师练习量[ThumbsUp]白报纸上的练习线条流畅,结构准确,羡慕你的长笔画连贯稳定。更喜欢你的临赵,墨韵,气息,整体连贯都非常棒,更自如,接笔也比在白报纸上更不留痕迹。觉得器材不一样,写起来果真不同[Wow]</h3> <h3>12.刘蕾<br><br>刘蕾自评:还在继续攻克长的竖画,因为没有悬肘,长竖容易写断(不连贯),如精写6个字里的嗣。弧线还是去不了应该去的位置,尤其是在独体字里表现明显。觉得临帖时还是会看一笔写一笔,有时一笔看几次,这个过程总把笔画写短或写粗[Sweats]增强记忆力也不知道有啥好办法。结构上,左右结构容易把空间排不好,如功字,因为把工写小了,只能尽量把力字写大,整个字看起来很诡异。<br><br>吴源互评:<br>@刘蕾 线条流畅均匀,空间分布合理,弧度对称到位,尤其是“為“字, 值得我学习。是写在熟宣上的吧。 不知字距多大? 悬肘吗?谢谢</h3> <h3>13.颖勤<br><br>自评:精临第二遍字的大小控制有所改进,两个后字的结构都不太好,右面应更小点。临赵之谦感到写起来自由度大很多,国字里面那个“或”重心有点太高。第三张,线条的质量上有几个字特别有问题,比如显字、登字和山字,结构上走之底上面两笔的距离应再大些。<br><br>Jin互评:@ying颖勤 颖勤的字写得真好,结构宽博大方,线条温润厚实,没什么可挑剔的,欣赏!</h3> <h3>14.Jin正进<br><br>正进自评:精临的字在结构和线质上很难写的满意,经过几周的练习还是有点进步,继续努力,希望有所提高。赵之谦的字第一次写,挺喜欢的,觉得他结字很艺术,虽然还写不出,但能感受到他流利的洒脱。<br><br>颖勤互评:精临那张一遍比一遍好,整齐匀称稳重,因为笔划比较粗嗣字就难写一点。后两张风格体现得好,并有更多的自由发挥使字显得有趣,很好看。</h3> <h3>15.新<br><br>自评:笔画质量有待提高 写得有些急 尤其嗣字参差安排没写好 挤着右边不够位置。<br><br>晓平互评:互字型结构大小一致,表现出玉箸篆的特点,像"嗣"个别字,多临几遍就会好的,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h3> <h3>16.晓平<br><br>晓平自评:总觉得自己还没能掌握玉箸篆的要领,起收笔不到位,字型结构大小不一致,一眼看上去不太像玉箸篆。我用的是生宣纸写的,所以写字的速度不敢太慢生怕洇墨,造成书写质量不稳定。总觉得自己进步慢,真不知道如何才能稳步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