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诗,一场久违的讲座

晚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在安宁文化馆参加了一场关于工业题材和边地民族诗歌的讲座。这里不仅汇聚了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们,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气息,仿佛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我早早地来到了会场。背景墙上的电子显示屏上,“发掘安宁文学创意”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仿佛在召唤着每一个热爱文学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张庆国,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是今天的主讲嘉宾之一。他围绕工业题材的创作,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张老师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前行的方向。他提到,工业题材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和生产线,更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通过文学的笔触,我们可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p> <p class="ql-block">  佤族诗人张伟锋登台分享。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张伟锋说:“诗歌可以写彷徨、苦闷,但最终要给人温暖与阳光。”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渴望心灵慰藉的心灵。在他看来,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传递正能量,温暖他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后,我漫步在文化馆的走廊上,脑海中回荡着今天听到的每一句话。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工业题材和边地民族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文化空间里,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离开文化馆时,我遇到了几位同样参加讲座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着今天的收获,彼此分享着对文学的见解。在这个温馨的社区里,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连接人心的桥梁。我们相互鼓励,共同期待着下一次的文化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合影前,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这一刻,我想到了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 文学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生活中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在这座充满名字取得很美的城市,文学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我走在螳螂川边。河水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我的心中涌动着对诗歌的无限向往。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灵魂的吟唱。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我想到了诗与远方,想到了灵魂与家园,想到了小我与大我,想到了溪流与海洋……诗歌,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