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布哈拉 <p class="ql-block">UZ第三大城布哈拉,人口約20萬,整座古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的一個州。和希瓦古城一樣,從前也是陸上絲路的一個古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西元892-999年布哈拉成為</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薩曼王朝</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的國都。11和12世紀期間屬於</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花刺子模國</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1370年布哈拉併入</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帖木兒王朝</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版圖。16世紀</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布哈拉汗國</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建立,布哈拉作為首都經濟和文化繁榮。直到1920年前蘇聯十月革命,布哈拉又成為</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蘇聯</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的領土。1991年蘇聯解體,再歸屬於</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烏茲別克斯坦國</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這𥚃融合了太多的元素和各種不同的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古城因未曾經過戰亂及天災破壞,至今保持完好,現仍有上百座清真寺和經學院。</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公元709年阿拉伯在這城市征服之後,就成為了一个主要文化和宗教中心,十六世紀達到了在絲綢之路的文化、貿易、和宗教中心的繁榮高峰。</p> <p class="ql-block">下午5:20 的綠皮火車,很快天黑了,七個小時車程買了最高級的臥鋪票。不一會兒進來兩個中年男人,一個臥鋪間兩男兩女、大家面面相覷的尷尬了下。</p> <p class="ql-block">列車員職業都是男人的世界。大叔主動幫我們把重重的大箱拎上車,盡管搖手不願合照、還是被快手自拍了!</p> <p class="ql-block">哐噹哐噹,坐上綠皮火車看窗外,小時候的印象中,蘇聯宣傳畫是一望无垠的農田上農民高舉稻穗喜洋洋的豐收景象。</p><p class="ql-block">維基百科資料:由1928年至1991年長達四十年的時間,全國由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演變成一個世界三大生產國之一,其中包括大量的資產貨品、重工業產品和武器。</p><p class="ql-block">換言之,從此,因勢地利的糧食大國崩了!</p> <p class="ql-block">雖然是綠皮火車,但都配有裝了乾淨白床單被單枕頭套的塑料袋。兩男在走道聊天後爬到了上鋪。用了二十多分鐘鋪床,每邊每角都要壓整齊,脫下衣褲掛衣架上,再穿上自帶的睡衣褲,真是一個講究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中途停站,上下站人少,看慣了大國車站人山人海的擁擠.頓覺到了以前看蘇聯電影𥚃的西伯利亞荒涼無人區了。</p> <p class="ql-block">凌晨到了這間小小的民宿,小得連行李箱都攤不開,但自來水已清亮不咸了。</p><p class="ql-block">當然,兩晚住宿117刀,算便宜的了。</p> <p class="ql-block">早上出民宿轉左,原來就住在古城邊上。</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心波伊卡揚廣場,還是高高的宣禮塔,和象一座精裝大書一樣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一個紅檐帽軍官正帶著一大群新兵蛋子向廣場走去。</p> <p class="ql-block">兵哥哥自由漫步廣場。長官一個動作,大家迅速集隊排整齊,由長官親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相當整齊!</p> <p class="ql-block">哈哈,蹭一張合影又如何!</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有“中亞城市博物館”之稱。據考證,自建城以來,布哈拉的位置没有變過,而在地下20米的縱深範圍內,埋藏著不同時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跡,地面上則分佈著上千座中世紀以來各種風格的伊斯蘭建築。</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經學院?進了一門又一院,迷惑、如同進了迷宮。</p><p class="ql-block">抬頭望那建於公元919年高聳的卡揚宣禮塔(Kalyan Minaret) )象小時候看到的高煙囱。因深受伊朗文化的影響,建築風格有濃厚的波斯韻味。</p> <p class="ql-block">經學院繁複、精美絕倫的馬賽克牆在陽光下散發著幽蓝的光芒,令人眼花。</p> <p class="ql-block">仰望瓷磚拼接的穹頂、圖案線條異常精致,讓人心悸。</p> <p class="ql-block">一樣的,清真寺、經學院穹頂下是手藝人的作坊。不同的是,沒有高音大喇叭、沒有拉客強售,隨意看、隨意拍攝。</p> <p class="ql-block">不是批量生產的。</p> <p class="ql-block">至少親眼所見是一錘一錘的敲打出來的,絕不同款!</p> <p class="ql-block">店主無聊了,自娛彈唱打發時間。</p> <p class="ql-block">愛看愛買隨便,大概天天都守著這個地毯攤攤,看樣子無聊得很。</p> <p class="ql-block">走在雨過天晴的老城區,自行車還是小朋友的玩具。</p> <p class="ql-block">建築廣告寫有“布哈拉五星級鑽石酒店”,每個客房門都建成清真寺那大書的模樣,再過幾年,估計老城區也沒了往日的安靜了。</p> <p class="ql-block">這座老建築外牆直接畫個石榴,猜叫石榴酒店吧。古稱安國的布哈拉盛產石榴,在二千多年前石榴就沿絲路傳到了中國,所以古時石榴又叫做安石榴。</p><p class="ql-block">據說近年来 UZ特別重視石榴种植,有寫到“石榴會成為UZ水果業新的戰略方向嗎?”。</p> <p class="ql-block">很喜歡這樣的溫馨。在經風吹雨打、質感很強的電線干旁,在雨後濕漉漉的路邊,一個打電話的姑娘、一個嬰兒車⋯⋯</p> <p class="ql-block">還是老式的電話亭</p> <p class="ql-block">土牆、鐵鏽煙囱,爸爸牽着拎塑膠瓶的小朋友,一切都還在過去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但街名、門牌號仍看得出來有幾分藝術氣息。</p> <p class="ql-block">路邊見,不知道是啥,炮彈?</p> <p class="ql-block">看小女孩的表情,我敢和老外握手,哈哈,好可愛!</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深處轉角,遇見了被譽為旅行者的聖經『孤獨星球』雜誌亞洲第六版封面 “四塔清真寺” 。建于1807年它與中區大清真寺比較,委實小小巧巧、斯斯文文,倒象一位羞澀的少女。</p> <p class="ql-block">圓頂有綠松石的四塔清真寺是布哈拉標志性古跡之一,四座塔楼壁有不同的装飾圖案,據說這装飾元素代表了中亞人們所熟知的四種宗教。</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旁邊老屋角落,擺著蘇聯時期的軍裝、各種各樣的像章攤點。看軍裝軍帽肯定軍階不低,威嚴!</p> <p class="ql-block">看到列寧像章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前一日在古城中區買一個約3-5美元,這里居然賣10多20元美金一枚。在鄉下收集這些可能就1-2千Sum吧,合¥不到1元。</p> <p class="ql-block">經過一座特別的神學院,纳迪尔-迪万别基神学院,前身是一家商旅驛站,因被可汗認為是座神學院,1622年後改為神學院。</p><p class="ql-block">僅僅是當年一個商旅驛站都如此精美狀觀,可以想像當時的絲綢之路有多繁榮熱鬧!</p> <p class="ql-block">別於其它伊斯蘭建築沒有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義,大門穹頂上有馬賽克瓷磚鳳凰鳥和人臉的太陽,鳳凰羽翼下還擁著羊羔。估計這些精彩絕輪的圖案會很有故事,就不去追究了。</p> <p class="ql-block">亞克王城(Ark Fortress)</p><p class="ql-block">建於公元前一世紀、布哈拉帝王擁有的最古老建築物、一個修舊如新的城堡。城門外的列吉斯坦廣場,是舉行各大慶典和當時處決犯人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怎麼看,外觀都象圓潤的饅頭!</p> <p class="ql-block">城堡是歷代布哈拉帝王的起居室與工作場所,其中包含清真寺、監獄、倉庫、馬廄、市場、醫院和藥局等應有盡有。</p> <p class="ql-block">頭戴羊皮帽的小哥們揮耍著長刀,我一舉手機他們就擺好了姿勢配合,這里的人真的不拒絕拍照,而且很樂意配合。</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後院,俯看日落中的古城全景、象穿過了時光隧道看數千年前熱鬧的城市、伴隨著的是天空中的叫拜聲。</p> <p class="ql-block">兜兜轉轉,再回到古城中心廣場,在夕陽下月亮已掛在空中。</p> <p class="ql-block">天空灑滿了余暉。</p> <p class="ql-block">直至黑夜降臨,不捨得離去!</p> <p class="ql-block">一夜落雨,仿佛走在了幾千年前的絲路上,這種油然而生的感覺把人拉回了夢幻之中。</p> <p class="ql-block">阿凡提來了!</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都看小人書、都聽遙遠的故事。阿凡提幽默風趣、傻B又機智。</p><p class="ql-block">可這個阿凡提,和我們心目中的翹著小胡子、倒騎小毛驢的那個阿凡提大庭相徑。</p> <p class="ql-block">為了找阿凡提,我們一路找一路問,無奈沒人知道阿凡提是誰?剛好走到旅遊警察部,直接問警察大哥,研究了一番,原來阿凡提在 UZ的大名叫納斯爾丁。</p> <p class="ql-block">借用了洗手間。</p><p class="ql-block">辦公樓內牆上是UZ境內的絲綢之路簡化圖,標識十分清楚。警察大哥沒有打官腔,要同事把洗手間里的人叫出來了、讓我們進去。即然有紀律部隊的性質,大哥一直等我們出門後才放心關了大門。</p> <p class="ql-block">迎面是清真寺?進去卻是極具風情的餐館⋯⋯</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保護古老建築的方式真值得學習!政府如何維持上千座座清真寺經學院百年不破、千年不塌,好的方式是有人用就有人維護。</p> <p class="ql-block">不少的清真寺、經學院都被酒店餐館租用了,即給客人一個驚喜、又能起到維護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繼續往前走!</p><p class="ql-block">20棵獨樹做成木柱,支撐的這間清真寺門廳非常精美狀觀。</p> <p class="ql-block">在農貿市場旁有一座不起眼的公園,樹木成林的深處藏有一座薩曼王朝創立者伊斯麥爾、薩曼尼的陵墓,中亞聞名的建築藝術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牆身酷似黃土磚編織的幾何圖形,有優美的正方形基座,圓碩的拱頂,建築風格端莊大方優雅,散發出中世紀伊斯蘭建築特有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維基百科介紹,布哈拉古城裡地面上都仍然保有上千座清真寺與經學院。</p><p class="ql-block">再給自己半天時間走走,看看能見到幾個清真寺和經學院,現狀如何?</p> <p class="ql-block">走在其中,尤如走在廢墟般的龐貝古城。</p> <p class="ql-block">幾百年前的清真寺,大門上蔚藍、墨綠的牆磚仍鮮艷!</p> <p class="ql-block">在1991年脫離前蘇聯後,經過三十來年的掙扎、調整,這顆脫離軌道的衛星終於走上了行星的軌道。</p> <p class="ql-block">修舊如舊仍在不緊不慢的進行⋯⋯</p> <p class="ql-block">又起程了,向美麗的撒馬爾罕出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