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6月6日出行第十天,从西部小镇卡兰布出发,前往马蹄湾、羚羊谷和纪念碑谷。途中依然是美国西部干旱发红的沙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途径葛兰峡谷大坝。我们在这里下车,观看了壮观的大坝景象和周边景色。这是计划外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7年至1963年间,美国建造了葛兰峡谷大坝,它位于亚利桑那州北部佩吉市附近。大坝控制着科罗拉多河的水流,并且用以发电。 葛兰峡谷大坝所在是美国西南部环境干旱地区,而大坝的使命就是为美国这部分特别干旱的地区贮存水资源。它高达216米,拱形的顶部长达470米,是美国第二大水坝。因对当地的动植物生态造成影响而遭受批评,但却满足着三个州的用水需求。这个水坝是利用葛兰峡谷的自然条件,在峡谷间筑起大坝拦截科罗拉多河水,进行水力发电和水利调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溯源而上是大坝截流形成的鲍威尔湖,也是美国第二大人工湖。据说大坝截流后,用了十七年时间才畜满了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葛兰峡谷大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大坝遥相呼应的葛兰峡谷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向着马蹄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蹄湾到了,马蹄湾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它位于科罗拉多河上,是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观。科罗拉多河在此形成了一个大约270度的U形弯道,环绕着红色的马蹄状岩石,形成了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游客可以通过步道近距离观赏这一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遗憾的是时间不容许我们去感受,只能站在上面,远远地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往峡谷,近距离感受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前不知道曼陀罗还是这么耐旱的植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没有任何可以遮阴避阳的高大些的植物,一切都暴露在炎炎烈日之下。当天这里的气温达到了四十多摄氏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蹄湾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湾里河上的游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远看到的划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沙地上的地松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了马蹄湾乘车前往羚羊谷,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羚羊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羚羊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属于纳瓦霍人(印第安人一支)保留地。不能称印第安人为这里的原住民,因为他们原本并不住在这里。白人殖民者掠夺了他们风调雨顺,肥田沃野的家园,把他们驱赶到了这些不毛之地。随着“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正式承认了印第安人的存在,并以法律的形式认定这些不毛之地是他们的家园,在这里他们享有相应的权利,这里就被称为印第安人的保留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20px;">羚羊谷,分为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时间关系,我们只去了景色更好的下羚羊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羚羊谷是狭缝型峡谷,峡谷不在山峰之间,而是在地平面以下。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但当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路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峡谷是由相对松软的红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的加工所形成。主要是暴雨洪水的冲刷,其次则是风蚀。由于暴雨洪水的切割,形成了窄缝型羚羊峡谷和底部的走廊,峡谷狭窄处只能一个人侧身通过。当然,也有的地方很宽敞,这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谷壁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纹路和峡谷千姿百态的形状,完全可以称作鬼斧神工。这里的光线也是变化万千,只有正午很短的一段时间,阳光才能透过几处间隙照到谷底。当阳光透过窄窄的地隙,直射或反射,甚至是多次反射,到达谷内形态各异的红沙岩壁上时,其光影造就了光怪陆离,神奇梦幻般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为了自然资源保护的需要,也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时也是照顾当地印第安人的饭碗。游客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由一个印第安导游带领。除了门票,游览结束后每人要给标配的导游两美元小费。我所在小组的导游会说几个汉语单词,例如:你好、谢谢、马马虎虎,但他不知道“马马虎虎”的意思😅。峡谷里可以拍照但不能录制视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说过去这里栖息着很多羚羊,所以就有了羚羊谷的称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内延安地区的雨岔大峡谷与这里有些相似,可惜我还没有去过,找机会也去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羚羊谷里没有任何人造光源,所有光线均为自然光。幸运的是当天的天气很好,是一个大晴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色彩是不是很梦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下角有两个游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峡谷狭窄,走向崎岖迂回,光线常被岩壁两侧的凸岩阻断,在峡谷里永远看不到峡谷全貌,只能看到一段段凹凸有致,奇形怪状,色彩惊艳,如梦如幻的谷壁。拍照时,由于光线的缘故,在不同的角度拍摄同一个主体,其效果也迥然不同。但这样的机会不多,场地所限,游人相对较多,印第安导游总是叫我们快点!快点!,跟上!跟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数照片只能看到峡谷多变、绚丽的色彩和形态。有下面的游客衬托,增加了空间感,还可以看出峡谷的宏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印第安导游为我拍的照片。他用了黑白模式,来凸显峡谷里光影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峡谷的出口是一个只有一人多宽的地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羚羊谷前往纪念碑谷,沿途还是沙漠和孤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碑谷是在科罗拉多高原一个由砂岩形成的巨型孤峰群区域,其中最大的孤峰高约300米。该区域位于亚利桑那州北方州界和犹他州南方州界。纪念碑谷同样在纳瓦霍人(印第安人)保留地之内,经由著名的163号公路可到达。有很多美国西部影片都在这里拍摄,影片《阿甘正传》结束时的镜头就是在这里取的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一座座孤峰,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纪念碑,因此就有了纪念碑谷的名称。但这里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峡谷,只有大片沙漠上砂岩形成的孤峰群,而没有高山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到游客中心顶层的平台上,远远眺望这些孤峰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六点左右离开纪念碑谷,前往亚利桑那州佩奇市的一个小镇住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一天的行程是游览大峡谷国家公园,并前往赌城—拉斯维加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观看!未完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