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见爱人”四期都看了,每期都有启示,近期第四期中的麦麦,让我看到曾经的自己。现在网络上对麦麦的各种解读中有个共同的点:作。我认为是自卑感伴随的无安全感,一夜暴富的副带产品——私欲膨胀,让她无法安度日常。</p> <p class="ql-block">麦麦为什么会这样?</p><p class="ql-block">我绝对相信她在节目开始说的“李行亮的手只能弹琴”是真诚的,也绝对相信她对李行亮无微不至的关心是真实的,但是现在对他的怨恨也是实实在在的。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她放弃了自我——当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在我们的环境里,全职家庭主妇是一个非常容易丧失自我的职业,它的价值极易被忽略,甚至自我辩论时都心虚。所以一直以来,我很反对女人作全职家庭主妇,不是钱的问题。一个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生活中只有一件事、一个人,是很容易奔溃的、变成自怨自艾是自然的结果。生活是多维的、丰富多彩的,为什么别人可以享受多元的生活、我就只能围着你转呢?当负面情绪集中时、情感需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开始抱怨、直到变成怨恨。</p> <p class="ql-block">女人情感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细腻的,这些小心思大概率会降低幸福获得感,女人喜欢从女性思维来要求男人,往往搞得自己很难受。麦麦也许是太年轻,不知道一个道理——愿意被你拿捏的人,本身对你就是一种宠爱,尽管他情商比较低。</p><p class="ql-block">女人在爱情、婚姻中期望值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位的,但真相是希望越大失望反而来得更快,爱情是个奢侈品,且昙花一现,激情之所以称之为激情,就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爱情、婚姻是生活的一面,平平淡淡、细水长流是常态,浓情蜜意只是调剂品,可以有、也可以不必有。</p> <p class="ql-block">父母吵吵闹闹一辈子,说感情不好但从来没分开过,表面上为钱的问题(其实并不缺钱),但是三观存在严重的鸿沟,永远不能同频共振,父亲对母亲什么都不满意,母亲严重缺乏共情能力。只要两人都在一个场景里,这个场景必定存在消防隐患——可以毫无征兆的出现火灾,并且殃及旁人。作为他们这一辈人,离婚似乎不能真正接受,在一起彼此折磨一辈子。有时候想想,如果父亲对母亲期望低点、母亲共情能力高点,也许他们的婚姻生活会好过一点。</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个大课题,不亚于做科研项目,某个人的人生道理,只适合某一个人,虽然可以借鉴,却不见得适合自己。生活需要经营,每个人的生活需要自己经营。幸好我一直坚持努力、认真的工作,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温度,看书、旅行让自己视野、角度尽量打开,让自己离社会、离年轻的儿子更近一些。还好,生活回报率在及格线以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