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细心的读者和“美友”(文友)或许已从上文察觉到,有两个情节似乎有头无尾,一个是“<b>归绥城东战斗”</b>为何不见守敌团长出现?二是国民党部队死伤那么多士兵,被打死后又是怎么处理或埋在哪里?就此,有读者和文友(美友)在评论栏中询问,希望笔者能给予进一步的交代。因此,笔者在此作出简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两个情节之一:关于国民党绥远军队第7师第20团驻守归绥城东的团长<b>杨镇田</b>及其团部在战斗中的具体情况,在许多历史资料上均有记载,不过是只记述了在归绥城东战斗中绥军第7师第20团驻守榆林(今榆林镇驻地榆林村),但大年三十的战斗中并未提及团长<b>杨镇田</b>及团部的境况,仅对团部下属的3个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故笔者在前文中亦未能提及。</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支离破碎的了解到一些口头传说资料,当时的情况大致如下:<b>“归绥城东战斗</b>”是解放军第二次围城战役(1948年8月至1949年,亦称“绥包战役”)的最后一役。华北野战军三兵团在司令员杨成武的指挥下,于1948年8月下旬进军绥远,首先攻克了绥东重镇集宁(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包括丰镇),随后围攻归绥和包头。然而,中央军委下达命令,要求围攻部队停止进攻,撤至绥东卓资山以东集宁、丰镇一带。此时,国共双方正就<b>“绥远和平起义”</b>进行谈判,解放军暂撤至集宁,实为有意为之。这意味着在归绥城东一带暂时不会有战斗发生,似乎有停战的意思,国民党绥军自然不会料到解放军会在“谈判”期间袭击归绥城,更不会预料到解放军会在大年三十除夕夜向归绥城东发起猛烈攻击。因此,绥军第7师第20团团长<b>杨镇田</b>在过年前返回城里准备过年,只留下三个营的兵力守在榆林、陶卜齐一带。如此一来,在归绥城东的战斗中,自然不会见到国民党绥军团长<b>杨镇田</b>的身影。据说<b>杨镇田</b>这个人也大有过错,他虽说是第7师长张世珍的手下干将,但在他的20团驻守归绥城东时,在两军也已经说好互不起挑事端的情况下,<b>杨镇田</b>的下属部队不时还要向解放军挑衅,且还常常欺害当地老百姓。对此,解放军代表向张世珍提出过警告!也有人说,这也是解放军决定攻打城东守军的其中因素之一,不乏教训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笔者在网络上曾看到过一篇关于“<b>九•一九</b>”绥远和平起义的文章,说的是绥军第7师师长张世珍特别支持和拥护董其武将军举行“和平起义”,不像“鄂有三、张庆恩”等人极力阻挠“起义”。就此,董其武将军问张世珍:“你为什么积极支持和拥护我主张“<b>和平起义</b>”?张答:<b>我看到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解放军是一个胸杯大义的人民军队”</b>。答话中就提到了杨镇田部队的不规行动,共产党的解放军也没有要求他惩处<b>杨镇田,</b>张世珍对此真还有些感激!说“<b>跟上共产党走,没错!</b>后来张世珍积极带头在起义书上签了字。</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述,大概便是杨镇田团长未参战或未被提及的原因。然而,这仅是传说,是否确切,笔者不敢妄下定论。</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