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峡川傩文化,守护民族瑰宝

柯谦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悠悠长河深处,有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文化之星熠熠生辉,那便是峡川傩文化。今日,且让我们沿着时光的幽径,轻轻揭开它那如梦如幻的起源面纱。</p> <p class="ql-block">傩,宛如从远古迷雾中走来的精灵,最初以驱鬼逐疫的神秘仪式,悄然踏入人类文明的舞台。而峡川傩文化,恰似在这片古老土地的怀抱中,被岁月精心孕育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回首往昔,南朝的风烟里,昭明太子萧统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时,贵池大地被三年大灾的阴霾所笼罩,饥荒肆虐,百姓于生死边缘苦苦挣扎。昭明太子,仿若慈悲的神祇降临人间,他心怀苍生,开启粮仓,救济灾民。那如暖阳般的善举,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百姓心间,从此,他被尊奉为“土主”,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社神”,那亲切的“案菩萨”之称,也在民间口口相传。这份对昭明太子的崇敬与感恩,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峡川傩文化的源头清泉,在历史的河道里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古代华夏,农耕文明的巨轮滚滚向前,对土地的祭祀,是人们与自然对话的神圣仪式,“社祭”这一传统,如同一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峡川傩“游案”,便是这棵大树上的一根独特枝丫,它承载着古代“社祭”与“沿门逐疫”的厚重文化内涵,在贵池民间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成为典型的昭明文化现象。春社日,于正月初七至十五翩然而至,彼时,人们心怀对土地神的殷切祈愿,盼望着土地肥沃,春风和畅,五谷丰登的盛景早日降临;秋社日,在农历九月二十五准时赴约,这是对土地神的感恩酬谢,是大地与人类心灵的共鸣回响。</p> <p class="ql-block">当历史的车轮行至明初,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文化的交融与新生在峡川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池州刘、姚等族的迁入,宛如一阵清风,带来了别样的文化气息;峡川柯氏外出为官者的增多,恰似一只只文化的信鸽,传递回外界的新鲜元素。峡川柯氏之人以智慧为笔,以文化为墨,将外面的悠扬曲调与刘、姚之傩巧妙融合,在岁月的画布上,勾勒出峡川傩戏从傩祭、傩仪向傩戏华丽转身的绝美画卷。明成化唱词的出现,更是如神来之笔,为峡川傩戏注入了规范与灵动的灵魂,使其在艺术的舞台上,表演形式愈发丰富,内容更加扣人心弦,艺术魅力如鲜花绽放,香飘四溢。</p> <p class="ql-block">至明末与清朝,傩已不仅仅是一场肃穆的祭祀仪式,它更化作名门望族文化传承与家族荣耀的绚丽旗帜。峡川柯氏,作为当地的名门旺族,其举办的峡川柯“春”“秋”两祭,规模之宏大,仪式之隆重,犹如一场场文化的盛宴。每至秋社之时,那景象堪称震撼人心的人间奇观。香客似繁星点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上至九江,九江的香客们,带着浔阳江水的灵动与庐山云雾的缥缈,沿着古老的商贸之路与悠悠水路,心怀敬畏,脚步匆匆,向着峡川进发;下至南京,南京的信众们,裹挟着金陵古都的繁华与深厚文化底蕴,或乘坐精致的马车,或徒步丈量大地,皆为峡川傩而来。一时间,峡川的古道上,行人如织,脚步声、马蹄声、欢声笑语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文化交响。他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手捧精美的供品与袅袅香烛,眼神中闪烁着虔诚与期待的光芒。整个峡川,仿若被信仰的光辉笼罩,成为周边地区民众心中那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圣地,傩文化在这里,如同一轮骄阳,释放出无尽的光芒与热量。</p> <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琴弦偶尔会弹奏出不和谐的音符。在“文革”那场文化的寒冬风暴中,峡川傩如同脆弱的花朵,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珍贵无比的傩面具,那一张张承载着历史与信仰的艺术瑰宝,被无情的烈火吞噬;龙亭、仪仗,这些象征着庄严与传承的器物,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文孝殿,那曾经的信仰殿堂,也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但,正如寒冬无法阻挡春天的脚步,峡川人心中的傩魂,如同一颗深埋地下的火种,虽历经磨难,却从未熄灭。他们对傩艺术的热爱,似坚韧的藤蔓,紧紧缠绕在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之上。</p> <p class="ql-block">幸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民族文化的复兴曙光乍现。国家大力倡导恢复民间艺术与古文化,这股春风如及时雨,滋润着峡川傩这片几近干涸的文化心田。在市、区文化部门以及镇、村两级政府的精心呵护与全力支持下,峡川傩如枯木逢春,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渐复苏并茁壮成长,再次以盛大而迷人的姿态屹立于文化之林。这背后,凝聚着当时村两委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铭刻着那些为峡川傩复兴默默耕耘、倾洒热血之人的不朽功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峡川傩才得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再次舞动出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让我们如今仍能有幸沉醉于这份独特文化的迷人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现代社会汹涌浪潮的冲击之下,峡川傩文化的现状宛如一艘航行在波涛中的帆船,既有乘风破浪的机遇,亦有暗礁潜藏的挑战。一方面,文化旅游的蓬勃兴起,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峡川傩前行的道路。它以其神秘莫测的文化韵味与厚重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更多人开启了一扇了解这一古老文化的珍贵窗口。与此同时,文化部门与众多学者如虔诚的文化守护者,日益重视对峡川傩文化的深入研究与精心保护。他们运用数字化的神奇画笔,细致描绘傩文化的每一处细节;通过建立文化档案的坚实堡垒,为传承这一珍贵文化筑牢根基,保留那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看似光明的前景背后,阴影亦悄然笼罩。傩文化传承之路,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的严峻困境。学习傩戏、傩舞等技艺,恰似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险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其回报却相对微薄。在现代社会的功利浪潮中,年轻一代大多望而却步,愿意投身其中的勇者寥寥无几,传承队伍如同一棵根基受损的大树,枝叶渐稀。此外,在现代娱乐方式的狂轰滥炸之下,傩文化的受众群体仿若被围困的孤岛,相对局限。如何在这新时代的文化舞台上,让更多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人群,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欣然接受并深深喜爱上傩文化,成为了一道亟待破解的文化难题。</p> <p class="ql-block">峡川傩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芒万丈的明珠,它承载着历史的悠悠长卷、先辈的无穷智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炽热向往。如今,虽已再次兴盛,但传承与保护的使命,依然如泰山般沉重地压在我们肩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一文化的忠诚守护者,用我们的热情与智慧,让峡川傩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扬帆远航,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让这份古老的民族瑰宝,永远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闪耀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