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高中毕业四十五周年

随缘自牧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恍然如梦。 学生时代恍若昨天,转眼已是花甲之年。四十多年的时光已随花开花落转换成记忆相册中的一幅幅褪色的画面。多年的离别,无尽的思念,都汇聚成了今日重逢的喜悦。每一次相识都是一种缘分,每一次相聚都是一首难忘的歌,共话往昔情谊深似海。</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高中同学相聚</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沧海桑田,逝去的岁月,不变的情怀,书写了我们曾经的青春年华。谨以此美篇记录我们同学40多年的蹉跎岁月。这既是我们人生之路中最美的风景,亦是你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愿此美篇像一条彩色的纽带,串连我们的青春年华,凝聚同窗的真挚情谊,感受岁月的沉淀和成长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国庆假日张文清相约同学聚餐,<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从南昌乘坐高铁回东乡,行程时间不到40分钟。曾几何时,回一趟东乡看看老同学,还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如今就像约个饭一样寻常。大家感慨万千,时代变化太快,不经意间,我们人生在高中毕业四十五年后,打了一个绳结,结的前面是青年,后面则成了老年。我们很需要一场同学聚会,来携手迈进老年的门槛,我们需要高中的那段同学情,来温暖以后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为此,我想有必要制作美篇专辑,纪念同学们相聚的美好时光。但直到今天翻看同学40周年聚会纪念册和高中毕业时的老照片,才触景生情、思如涌泉,美篇成真。</p> <p class="ql-block">千年修得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眠,百年修得同学情——人生相遇便有缘。缘分不是巧合,那是天意;友谊没有模式,只有珍惜; 没人能留住岁月的脚步,但可以留住美好的回忆;珍重友情,感恩相遇。</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1日高中毕业四十年聚会</p>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师恩永驻,心怀感激,前行不止。老师,您的言传身教,辛勤耕耘,让我们充满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老师,您的眼神中闪烁着知识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感恩吾师,心暖如炬。</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1日同学四十年聚会重回母校,并与敬爱的老师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8日晚张文清宴请老师艾敏如、乐华秀夫妇、孙金堂、杨河龙、揭旺春老师聚餐,并请李来木、饶剑霞夫妇、张富先、候广华等同学作陪,我专程乘坐高铁赴宴,遗憾未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聚会相见的情景,可以定格一时,却锁不住我们的流年;可以回忆过去,却回不到从前。但是心里那份真挚的情谊,却永远深深地印刻在曾经的岁月里,伴随在我们的有生之年。</p> <p class="ql-block">岁月青涩,光阴转瞬即逝。虽然我们同学已是花甲之年,但相约重聚到一起的时候,在彼此的心里都依然是少年时的模样,年轻时的心情。满头银发的我们依然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今天定格的画面,就是这一刻的美好!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最美好的当下!最珍贵的留存和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带给我们那么多精彩、温馨和满含感动的回忆。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那些朝夕相处的时光,那些同窗共读的青春岁月,那一份纯真的情谊,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久违的感觉,恍然隔世,即使毕业后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县城、同一个乡镇,同学也因为工作、家庭的原因,各顾各家,各忙各活,见面也是鲜见。同学最好的友谊,大概就是“不在身边,却在心间”。不联系,不代表不挂念;不问候,不代表不关心。</p> <p class="ql-block">回首过往,仿佛只是刹那间,青丝就变成了白发。时光不老,友谊常聚,同学情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超越了时间的界限,让我们在任何时刻都感到温暖和安慰。</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相遇,醉美了年华,滋润了时光。有一种友谊,温馨着彼此,铭刻在心间。让我们岁月共度,心灵相通,让我们守住健康,一路同行!</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但弦歌不辍。校园旧址早已成为历史,考贝在岁月的底片上,成为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相逢是一首歌,哥虽然已不是当年的哥,哥依然还唱着当年的歌。</p> <p class="ql-block">人生脚步,有深有浅;生活百味,有苦有甜;唯有情谊,越久越暖;有感恩,有真诚,有牵挂,更有思念。</p> <p class="ql-block">在这四十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坚持,也有过挫折。但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始终不变。再次见面,同学们都已是年过花甲,霜染双鬓,一脸的沧桑。但大家见了面自然而然又少了距离感,多了亲近感。大家相互问候,即使有些陌生,也都能打个招呼、握个手、加个微信。大家平等交流,相互尊重,不分彼此,心情十分愉悦。</p> <p class="ql-block">匆匆一别四十载,同窗共读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帅哥美女两鬓斑,阅尽芲桑迎晚霞。</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但我们的青春记忆永存心间。而今,我们已然花甲之年。岁月,白了我们的头发,老了我们的容颜,但我们的情谊,山高水远,经久不变。看着熟悉脸庞,重温青春欢笑时。岁月中,我们各自精彩。今日相聚一堂,畅叙同窗情谊,共享秋聚的欢乐。祈愿同窗之情天长地久,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百年修得同船渡,缘分写在毕业照上,毕业照见证了我们的青春,见证了我们的友谊,见证了我们的笑容。缘分让我们相识、相知,缘分让我们在东源中学同窗共读五年。</p><p class="ql-block">同学情,是一坛陈酿的老酒,无论你何时开启,都让你沉醉弥香。我珍藏的不仅是一张简单的毕业照,那是同学情感的写照,友谊的象征。它凝聚着情感,凝聚着友谊,凝聚着力量,凝聚着希望。</p><p class="ql-block">人们在求学历程中,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每个阶段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高中毕业的合影照片,发黄的老照片,布满岁月的风尘, 一张张鲜活亲切的面容展现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一张当年的黑白毕业照,渐渐地在岁月中变色,己泛黄的记忆总被七月的夏风掀开。一种情感,离别母校后的日子,已沉淀。当年的故事,岁月渐隐,每逢七月蝉叫的时候,才想起,那张毕业照和当年的告别。飘着岁月陈香的黑白老照片,铭记着永恒的同窗情。</p><p class="ql-block">捧读发黄的老照片,俯拾打捞飘逝的同窗岁月,品味纯真的同学深情,感慨万千,勾起40多年前我们在东源中学同窗苦读的悠悠往事,一段段往事浮现在眼前……那些难忘的校园场景,那份无污染的纯真同学情,静静地在岁月之河流淌。老照片铭记同窗岁月,但愿把那份纯真的同窗友情珍藏到永远……</p><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高中毕业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是从红亮垦殖场小学毕业转学到东源中学的,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我踏入了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记得初一刚入学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新鲜,陌生得像从未见过的星辰,闪烁着神秘的光芒。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教室,让我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仿佛一只小鹿在心中乱撞。然而,很快我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如同水滴融入了大海。</p> <p class="ql-block">这里承载了我们中学时代的青春记忆: 那是一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那是一段奋斗圆梦的征程, 那是一段励志求学的故事, 那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毕业之后,我们满怀母校的殷切期盼,便各自踏上新的征途,开启了人生的新的篇章,书写了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p><p class="ql-block">1979年毕业季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翻阅到四十五年前的老照片,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感慨,仿佛时光倒流,将我带回那段青春洋溢的岁月。</p><p class="ql-block">1980年毕业季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黑白的照片已有些泛黄斑点,那是时光的漏斗残留下的斑驳,锁处了,青春萌芽时的故事,纯情的那年代乡镇中学的风景,定格了中学毕业时的音容。那时的我们稚气又帅气,啊,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虽然生活极其困难,彼此鼓励,努力学习。男女同桌,相互不言语,暗送秋波更是没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之间。往日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已变得两鬓斑白。虽然我们各自从事的工作不同,有过快乐,成功,失落,收获,烦恼,但没有一个人向困难低头,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没有一个显示自己的职业权利和地位,这种纯真的感情才叫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在静谧的午后,轻轻翻开那本承载着青春记忆的相册,指尖滑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让那些纯真无邪的笑容再次温暖心田,回味那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们是那么青涩,笑容充满阳光。每当看到这些老照片,我的内心就像是清澈的湖水,在雨中微微荡漾。高中时代的故事,如影随形的酸甜苦辣,老照片陪伴了我多年的风和雨,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p> <p class="ql-block">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回首东源中学的5年初高中学习时期,那是我14岁至18岁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是最为难忘的一段时光。那些难忘的经历和成长的足迹,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同学聚会,见了不少熟悉的面孔,开心感动之余也很惊讶。乍一看每个人都有变化,其实又一点没变,之前大家见面的这段时间好像每个人都穿越了时间的虫洞,自动年轻四十岁。</p> <p class="ql-block">我家在红亮垦殖场,因为红亮没有初中,我1975年小学毕业后,来到毗邻的东源公社中学(岗上积镇)上学。那时中学四年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高中,1979年高中毕业,应届高考失利后又“回炉”继续复读一年,1980年再次高考时名落孙山。</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同年12月10日至12日举行了第一届高考。从恢复高考制度到我参加1979年7月份的高考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没有恢复高考前,对家在农村的来说,读书的意义并不大,无论什么成绩,最终都是回生产队干活。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每个周日和寒暑假我都会去生产队干活,每干一天活,生产队给我记3.3个工分。当时成年男劳动力干一天活记8~10个工分,妇女一般是6~7个工分,小孩算半个劳动力记3~3.5个工分。生产队按工分多少给报酬,10个工分大概值0.5元左右。干活是很辛苦的,尤其是暑假,赶上抢收抢种的“双抢”,从天刚亮就开始干活,中午有三个小时左右的午休,然后要干到晚上10点甚至12点才会收工,晚饭往往是家里人做好了给送到田间地头,一些身体不够强壮的人都会累倒下。</p><p class="ql-block">1979年参加高考,高中二年的学习我非常投入,心无旁骛,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学习资料很少,镇上也买不到。</p><p class="ql-block">当年高考前,有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就是必须选择是参加高考还是中专考试,只能二选一。因为我是吃“商品粮”的城市居民户口,毕业后有机会参加招工招干就业,所以我选择参加高考。而家在农村同学大多选择参加中专考试,因为如果高考失利,他们要想获得城市户口,比登天还难。因此,他们的目标就是考上中专跳出“农门”,从农村人变为城里人,考上中专有工作分配就行。1979年我参加高考,高考日期是7月的7、8、9日,高考科目是语文、物理、数学、化学、政治,每门课是100分。其实还有一门外语,考上重点大学按10%计分,普通大学为参考分,不计入总分。1979年,全国共有468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人数为28万,录取率仅为6%。‌‌</p><p class="ql-block">记得从高考考场出来,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神情沮丧沉重低落。其实从春季的高考复习开始,几十名同学都有或大或小的压力,大家黎明即起,孤灯夜半。那年的高考,英语只占百分之四十。老师说,尽管少,但不能得零分,高考有个规定见零不录。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也很奇怪。高考那两天更有意思,每一科考完,刚一走出考场,老师关心地问这个同学考得如何,问哪个同学考得咋样。同学们都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p><p class="ql-block">二年高考后,虽然大多数同学回到了农村,但也有不少心怀高远的同学,经历二次甚至四次高考,走出了小山村,走到了大城市,也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有了更宽广的舞台。</p><p class="ql-block">1979年考取师范学校的有吴发龙、刘国华、饶欣阳3人、乐来龙(警校)、乐齐香(卫校)同学等;</p><p class="ql-block">1980年考取师专的有饶洁来、熊铜钢、考取师范的有候启华、赵良木、陈胜茂3人,考取卫校的张克文、高淑华夫妇,此外白永恒(林校)、艾友恒(财校)、稭若成(警校)</p><p class="ql-block">1981年考取的有李来木(林校)、候广华(师范)同学。</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批同学中,考上师专、中师的最多,有十余人。当年的中师生上学免费学补助生活费,最重要的是,中师生毕业都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国家包分配。通常是回自己的家乡,有的留在了县城或者市里的学校,有的回到了农村。</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当年的中师生早就成了教育上的骨干和栋梁,可以说,现在教育上90%的领导和骨干老师都是当年的中师生,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他们这一代人的付出,就不可能有今天教育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时代的幸运儿,高考虽难,但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足够努力,一定能够逆天改命。其实,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开始。人生并没有定数,就看你如何面对厄运。你屈服于它,你的人生便不会有多少色彩;你战胜它,你的人生就会散发出亮色。</p><p class="ql-block">左:1979年6月高中毕业照</p><p class="ql-block">右:1980年7月高考证件照</p> <p class="ql-block">我的人生有三次记忆深刻的考试历程。1979年~1980年连续二年高考名落孙山;1980年参加招干考试入职银行工作,端上“铁饭碗”,1982年转换赛道考上江西银校职中,1986年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中南财经大学专修科。</p><p class="ql-block">左:1984年6月江西银校毕业照</p><p class="ql-block">右:1988年6月中南财大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左:2005年江西财大EMBA</p><p class="ql-block">右:2019年中国蒲东干部学院</p> <p class="ql-block">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会相逢。毕业就像一扇门,连接了过去与未来,站在人生新的路口,告别美好的学生时代,启封广阔天地的山高水长。但毕业不是终点,当年我们阔步走出校园,奔赴山海,勇闯天涯。</p><p class="ql-block">——1983年6月相约银校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代人的生活中,考试成为了一种磨练。缺乏考试的年代里,我们一面欢庆轻松,一面又期盼竞争。充满考试的年代里,我们有意躲避比较,却又无法逃脱选择。</p> <p class="ql-block">1996年以前招生的中专都是包分配工作的,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价值感的,名额竞争也是蛮激烈的。当年能考上中专,毕业后分配了工作,是中专生最高光的时刻。感受了当年的成功与荣耀。从此改变了命运,开始吃国家粮了,有工资收入了,不用下地种田了。如果时代没有变化,这批人能够工作到退休,我相信很多人也不会有遗憾。但是,历史是滚滚向前的,时代也在不断变迁。</p><p class="ql-block">当年中专的毕业生,分配到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命运截然不同。分到事业单位的,哪怕是乡镇级单位的,都是妥妥的体制内;分配到企业的中专生,当时也是国企干部编制,但都没有逃脱买断身份下岗的命运。当年的骄傲学子,如今充满辛酸。</p> <p class="ql-block">1980年12月相约考上东乡师范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中师生绝对是付出最大的一代老师。当年的教育无论是条件还是待遇都是非常差的,如果没有一点教育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可能一直坚守在教育上。要知道当年他们想出教育比现在容易多了,想进更好的单位也比现在容易。可以说,正是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教育,才有了今天教育上的成就。</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25日候启华同学一辈子在母校工作,获评高级老师,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命运,中师生的命运就是为教育而生的。他们诞生在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享受了国家的红利,也承受了改革带来的巨变,时至今日也算是结局圆满,每个人都迎来教育上老师待遇最好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回望岁月那带有懵懂青涩的青春,故事成了回忆,同学已是岁月梦里相忆浓缩的情,有一种久违的依依顾盼,内心祈祷安好,有缘相聚执守那一份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个问候,要等上好多天。那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同学们联络交流方式就是写信,收到信后常常会高兴回味很久,然后及时回信,也会相约互寄照片留念,同学情谊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距离很远,思念很长。那时写信、寄信、等信、收信、回信,一个来回少则20天甚至一个月。但一笔一划,都是一片真心。一封书信,穿越千里,时隔数日,才能寄到同学的手里。这也成了我在银校上学时在课堂上做得最多也最有意义最有盼头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时,高中毕业后同学们各奔前程,相见的机会很少,分别时都会前往照相馆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友谊:不在身边,却在心间。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感恩一生我们有缘!</p><p class="ql-block">1984年相约鹰潭公园游玩</p> <p class="ql-block">原来同学群就像一本尘封的相册,藏着年轻时的梦想、友谊和纯真的笑脸。 所以很多人选择留下,哪怕只是偶尔翻翻聊天记录,也算是对青春的一种怀念。</p><p class="ql-block">同学群里的“隐形人”,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最体面的方式告别。他们不主动联系,也从未真正遗忘;他们不去聚会,心里仍有一份念想。他们知道,有些感情,最好的归宿就是留在回忆里。不退群,是守护青春的执念。</p><p class="ql-block">不退群、不参加聚会的同学,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份不愿打扰的情谊。愿我们都能珍惜曾经的青春,也能坦然接受彼此的成长和变化。</p> <p class="ql-block">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命运,中师生的命运就是为教育而生的。他们诞生在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享受了国家的红利,也承受了改革带来的巨变,时至今日也算是结局圆满,每个人都迎来教育上老师待遇最好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只生一个好的严控生育时代,作为有正式编制公职人员,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少数有两个孩子的,都受到了严厉的制裁。</p><p class="ql-block">但有俩个创业成功的同学,分别育有4孩和3孩,而今三代同堂都是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情在天地间,不见也温暖,</p><p class="ql-block">意在心灵中,不语也甘甜。</p> <p class="ql-block">岁月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更改变了我们的身份和生活轨迹。</p> <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30日同学应邀赴岗上积乡清湖村参加张文清同学婚礼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由于年代久远,照片略微有些发黄,照片上的同学有的都叫不出名字了,问了同学才重新标注姓名。</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四位同学在东乡县城置地共建新房、乔迁新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时间,装满了相处的记忆!岁月,凝聚了永恒的情谊!牵挂与思念总在心里。愿有缘的我们永远平安健康!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能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大多数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所以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都衣食无忧。有工作,退休金有保障,也算是令人羡慕的了。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告别过去,拥抱未来。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2000年5月1日相约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那些与同学共度的时光,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思念不断!</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26日庐山秀峰</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8日李来木、饶洁来、董接群、候广华、张克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学相约赴张文清老家清湖村,顺道</span>寻访红亮垦殖场,红亮是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十年寒窗苦读,居住了十年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故地重逢时,笑握同窗手。细语当年懵懂事,忍顾分别久。</p><p class="ql-block">逝水送华年,霜鬓添眉首。犹记课堂朗朗声,共把青春守。</p> <p class="ql-block">同窗岁月里的乡愁,如陈年美酒,飘着岁月的陈香,让人回味。小学毕业50周年之际,我与同学饶洁来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红亮垦殖场。</p><p class="ql-block">我在红亮时的小学同学,大多数人记不得姓名,记得姓名的,小学毕业后也大多没再见过了。即便是一起上初中高中的,毕业后也很多没有见过面。和我常有联系的同学只有考上抚州师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饶洁来、饶小球2人、高中毕业后很少见面的有艾武平、杨金莲、杨接才、饶小明、饶辉平等5个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听到一首歌,歌词中有“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这样的句子。是啊,许多人就在不经意间再也见不到了,如同我的那些小学的伙伴们、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四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东源中学早已物是人非,并改名岗上积中学。回到阔别40多年的母校,仰望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这个操场是我们初中“开门办学”时,学校以“大会战”的形式,动员全校师生肩挑手扛开挖平整出来的。同学们自带铁锹、扁担、畚箕,工地上班级红旗招展,你追我赶,取土的一揪揪地挖到脚软、挑担的一担担挑到肩膀起泡。一张张记录“正”字的成绩单,体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热火朝天的比赛干劲,其劳动强度之大不言而喻。男同学一个个累得喘粗气,可怜女生们,挑一担土要歇二回。大家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能完成任务的只有少数男生,有的挑不到规定数量的,吃了晚饭,拿起铁锹扁担继续挖挑,直到天黑,披星戴月,汗流浃背,这是难忘的历程,更是我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旅途中,回首走过的路,总有一些时光,一些情谊,已经深深地镌刻在记忆中,牢牢的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份感情就像淡淡的清茶,任由自己去细细地品,慢慢地酌它的甘甜,那股馨香会不经意间地走入心田,让自己用心去牵挂着这份难舍情谊。我们无法让时光,却有千万个理由将它珍藏。</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3日深山老林探寻千年桂花树</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仿佛穿越时光遂道,回到了45年前的中学时代。当年我家在东乡县红亮垦殖场,在邻乡岗上积中学上初中、高中,需要经过漫山遍野的茶树林,行程二公里左右,每天走的都是这种黄泥沙石的山路,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独自来回,每当经过一段蔽日遮天的茶树林时,都会害怕碰到野猪出没,几乎都是一路小跑冲出黑暗、走向光明。这样的崎岖山路一走就是整整五年的中学时代。</p><p class="ql-block">上学的路,铺满了我的回忆,每一步踏上都是一段故事,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着我的梦想,每一次迈进,都很坚定,都是向前的力量。上学的路,铺满了我的回忆,它们如同一本珍贵的书籍,翻开每一页,都是我生命的片段,永远留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青松在,人未老,同学情正浓;</p><p class="ql-block">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p><p class="ql-block">江西银校1982.12~1987.12(中南财大)</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日中南财大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退休印记】回望2024年可以说是“校友年”。在机缘巧合下,我加入了三个校友群、申领了三个校友卡。更有缘的是见到了三十年未曾谋面的“同桌的你”,加上了心心念念失联四十年的知心好友的微信。</p> <p class="ql-block">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回首四十年前,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在职学历提升教育方兴未艾。我不负韶华,勇敢追梦,从江西银校职工中专到中南财大金融专修科,从党校本科到江西财大EMBA,一步一个台阶,冲刺人生目标。</p> <p class="ql-block">毕业已是四十载,闻听聚会乐开怀。当年靓男俊女,今已老翁老太。相貌虽已改变,记忆牢记心间。</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6日江西银行学校毕业四十周年聚会</p> <p class="ql-block">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p><p class="ql-block">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p><p class="ql-block">石悦《明朝那些事儿》以这句话结尾: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日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音乐艺术广场隆重举行中正大学一江西师范大学校友会财政金融学院(江西银行学校)分会成立大会。我有幸作为江西银行学校校友代表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和学院师生代表共280余人参加大会。</p> <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人生如歌,2023年初退休,兜兜转转银行职业生涯已走过了四十三个春秋,前20年在抚州工作,后23年历经四次跨地市交流,从赣东抚州、北上九江,又经省城南昌、南下赣州,千里赣鄱,走过赣东南北中。</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庐山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人到晚年,生命的画卷已近尾声,每一抹色彩都应晕染得宁静而淡然。审慎地选择一种更契合心灵需求的生活模式。让疲惫的心灵在静谧中得到舒缓与慰藉,让灵魂在独处中领悟生命的深邃与圆满。</p><p class="ql-block">在这最后的人生旅程里,与内心的自我轻声对话,与身边至亲紧紧相依。于平凡日子的细水长流中,聆听岁月的悠悠吟唱,书写独属于晚年的温婉诗章。</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同学聚餐视频</p> <p class="ql-block">同学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在每个人的同学群里,或许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既不在群里发言也不退群,更不参与聚会。</p><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不是他们冷漠无情,而是下面这3个很现实的原因。</p><p class="ql-block">01不说话,看透了关系的本质。在同学群里,总有一些人选择沉默不语。他们并非不善言辞,而是看透了人际交往的本质。他们明白多年不见的同学,只能算是曾经熟悉的陌生人。学生时期的信誓旦旦,最终抵挡不了现实!离开了学校,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生境遇不同,人生感受自然也有所差异。贸然在同学群里分享见闻,发表看法,能回应的人不仅屈指可数,而且态度敷衍。渐渐地沉默就变成了常态,他们不再参与群里的任何话题讨论。同学之间,没了交集,关系就会逐渐疏远。这个时候,沉默往往比言语更好。那些在同学群里沉默的人,或许正是在用他们的沉默,表达着对同学的理解和尊重!</p><p class="ql-block">02不退群,那里有青春的回忆。同学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个小小的群聊空间,承载着我们宝贵的青春回忆。那里,有我们曾经的欢笑与泪水,有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毕业后大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差异大了,共同话题少了。很多人虽然不再活跃在群里,但仍然保留同学群,是因为不想割舍那段美好的时光。尽管岁月流转,人事已非,过去的美好已经过去了。但看到熟悉的名字,就会想起一起学习、奋斗和玩闹的场景。即使从不说话,但每次打开同学群,那些青春的记忆就会涌上心头。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里,感到一丝温暖和慰藉。人这一生与青春有关的人和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倍加珍惜。任何与青春有关的记忆,不管际遇变化,它永远都在!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p><p class="ql-block">03不参加聚会,不会改变感情深浅。毕业后,同学聚会似乎成了维系同学感情的一种方式。然而,有人却选择了缺席。不参加聚会,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是因为他们明白,同学之间的关系本就有近又远。对于关系好的同学,他们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维系那份珍贵的情谊。他们可能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或者在同学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这种默默的关心和支持,比一场聚会更能温暖人心。对于关系一般的同学,见面可能会彼此尴尬,寒暄会显得客套,不寒喧又显得冷漠。熟络和淡漠,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好的关系不会因不参加一次聚会而疏远,而一般的关系也不会因一次聚会而亲近。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他们才会做出不参加同学聚会的决定。</p><p class="ql-block">因此,有时我想相约几个同学,一起去拜访那些高中毕业后从未见面的同学。三四个人,一辆车,几桶马场酒,几箱巨蜂罐头,哪怕十个水煎包,不怕跋山涉水,不怕风雨雷电,一定要找到那些同学,和他们握手,和他们拥抱,和他们聊聊家长里长。我相信,只要我们铺了路,他们会回到同学们中来。我也相信,我们这趟寻找同学之旅,虽然辛苦,但收获一定满满。</p><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脱离了学校这个环境的时候,任何人的分道扬镳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处人生节点不同,责任不同,自然选择也就不同。让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强求也不迎合。希望大家余生能与挚友相伴,情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痕,或者说,看到了一个人的状态、行为和想法,我们就能知道他出生在哪个年代。</p><p class="ql-block">那么,到底谁才是最幸运的人呢?</p><p class="ql-block">其实,就是他们:1962-1972年这十年间出生的一群人。</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出生,恰逢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经历了相对平稳的成长环境,享受到了许多独特的机遇。</p><p class="ql-block">01 他们有了高考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这个年代,刚刚恢复高考,很多心怀高远的年轻人,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很多人通过高考,走出了小山村,走到了大城市,也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一代人,都是时代的幸运儿,高考虽难,但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足够努力,一定能够逆天改命。</p><p class="ql-block">02 他们能享受兄妹亲情</p><p class="ql-block">这十年间出生的人,都是多子女的家庭,兄弟两人,或者三个,甚至四个孩子。</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很不喜欢他们,觉得他们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于是,总想着和他们争宠,从吃的喝的,到父母给哪个孩子开家长会,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p><p class="ql-block">长大后,才渐渐体会到手足情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很多兄弟姐妹,各奔东西,在不同的城市中生活,但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有困难,一个电话,二话不说就会赶来帮忙。</p><p class="ql-block">只因为,大家的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我们,是一家人。</p><p class="ql-block">03 他们懂得生活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常听身边的很多人感叹:为什么现在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没有了小时候的快乐了呢?</p><p class="ql-block">的确,在现在忙碌的社会中,快乐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品。</p><p class="ql-block">在困难年代,吃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人们见了面总是问:“你吃了么?”</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出生时,就已经见过了一切,吃过了一切,满足感和幸福感会越来越弱候,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吃上一根五毛钱的棒棒糖,过年过节时,妈妈能炖上一锅红烧肉。</p><p class="ql-block">一块糖、一根冰棍、一碗肉、一件新衣服,就能让我们开心很久。</p><p class="ql-block">那些看上去有些简陋的水果糖,我们都舍不得吃,会放在兜里,到了学校和同学们炫耀,看着他们羡慕的眼光,整个人都陶醉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是真的快乐啊。</p><p class="ql-block">他们体会过什么才是最真的快乐,也因此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1962-1972年出生的人,如今已经人到晚年。</p><p class="ql-block">走过了坎坷的几十年,他们步入了黄昏,开始享受宁静而美好的岁月。</p><p class="ql-block">或许,那些已经逝去的记忆,依然会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会经常想起自己走过的人生路。</p><p class="ql-block"> 而今,年过花甲退休了,感觉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了,一代又一代人会接替我们的工作,时代会继续前进,我们也算是为时代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了! </p><p class="ql-block">还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已经很幸运了,我们应该好好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不负人间这一趟! </p><p class="ql-block"> 希望毕业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七十年,我们还能再相会!想像一下,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子孙簇拥着,聚在一起,共同回忆七十年前的学生时代,多么的令人神往啊! </p> <p class="ql-block">因此,有时我想相约几个同学,一起去拜访那些高中毕业后从未见面的同学。三四个人,一辆车,几桶马场酒,几箱巨蜂罐头,哪怕十个水煎包,不怕跋山涉水,不怕风雨雷电,一定要找到那些同学,和他们握手,和他们拥抱,和他们聊聊家长里长。我相信,只要我们铺了路,他们会回到同学们中来。我也相信,我们这趟寻找同学之旅,虽然辛苦,但收获一定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