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瓷都——铜城黄堡 我的“意难平”(下)

一克金子

<p class="ql-block">当耀州窑的繁华褪尽,喧嚣沉寂,留下的是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耀州窑遗址核心保护区,随意一脚踩上去,瓷片的咯吱声便能够裹挟着岁月的力量透人心脾。在数十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标本300余万件,瓷窑100多座,作坊100多间,凭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古陶瓷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并沿着漆水河堤修建了耀州窑唐宋窑遗址和我国第一座唐三彩窑址保护展示大厅。这些历史的印记拥有着带人穿越时空的力量,立体呈现的文物考古层,静默的古窑炉、古人遗留的脚印,还有存世千年的泥料,都成为耀州窑千年荣光的代言人。</p><p class="ql-block">铜川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孙思邈、柳公权、玄奘、傅玄等众多历史名人而闻名四海,但唯独因耀州窑而烟火蒸腾,绵延人脉千余年,至今生生不息。“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耀州窑的喧嚣是烟火的喧嚣,耀州窑的寂静是亘古的沉默,但作为受其滋养的万物灵长,当常怀敬畏之心和濡慕感恩之情,当以一种虔诚的姿态走近耀州窑,拥抱耀州窑,荣耀耀州窑!</p><p class="ql-block">铜川1958年撤县建市,因煤而兴,当下正在经历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阵痛。经济发展究竟要向哪里去,或许可以叩问历史的荣耀从哪里来。耀州窑以其千年丝路瓷都的工业地位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当之无愧的成为新时代铜川实现产业转型和打造城市名片的最佳选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恢复耀瓷生产,振兴耀瓷产业,弘扬耀瓷文化始终放在市委市政府每一届领导班子的心头。直至2009年10月,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管委会应运而生,并于2017年12月进一步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理委员会,奏响了瓷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和瓷文化复兴的冲锋号。</p><p class="ql-block">耀州窑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成就了耀州窑文化基地这一朵中国工业园区中奇葩,可以称之为产业和文化紧密拥抱的工业园区。千年耀瓷文化,百年近代工业遗产,逐水而居的古镇村落,衰微但风骨仍在的耀瓷作坊,塑造了基地特殊的产业底色。基地的建设发展,故不能享受白纸作画的酣畅淋漓,但能匠心独运,精雕细琢。近年来,管委会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紧扣市委提出的“三大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传统陶瓷产业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以日趋健全的传统陶瓷产业链降本增效,以更高水平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产能,以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为路径打造产业集群,目前已有一批生产企业、手工作坊、直播平台、跨境电商、研学企业以及展销门店在耀瓷文创园生态共存;同时在新时代新经济理念指引下,管委会积极发展新耀瓷概念,聚力打造了先进陶瓷产业园,建成工业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已招引入驻了熔断器瓷、除尘器瓷和电阻器瓷领域的优质项目,打造了铜川市先进陶瓷产业基本盘,为下一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打造闭环奠定了基础。另外,为培育发展基地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管委会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招引落户了新型固态氢动力电源制造暨配套复合储氢材料研发生产等项目,开启了基地产业发展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扎根铜川的陕北人,转眼在耀州窑管委会工作了第7年,时常行走于这片新旧参半,沉寂与新生糅杂共生的土地上,恍觉“众生见我,我亦见众生”,因此不敢不以诚相待,以致于对黄堡的故事和耀州窑的发展总有些“意难平”,不吐不快。在时光的长河里,我们都是过客,黄堡地区的发展起伏,以及耀州窑的兴衰自有其时运,作为在这片土地上建设的一员,我只想在有缘的日子里,送上自己的美好祝福,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不枉相逢一场!仅以个人的身份发表这些文字,供大家闲阅。</p><p class="ql-block">“耀州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耀州窑,您的风骨和审美千百年来早已融入了汉家儿郎的基因里,永不过时”“耀州窑,我相信您终将‘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耀州窑,我期待与您在每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相遇”“热爱耀州窑的每一个人,我也期待与你相遇,赏青韵,话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