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3日)</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海淀区。它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身为“清漪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是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面积达3.009平方千米。造园思想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文化,整体布局为分为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三个区域。</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是参团游,从东宫门进,再原路从东宫门出。导游边走边讲解,着重讲解了颐和园以“寿”为重点的文化内涵,及慈禧太后以“凤”压“龙”、垂帘听政、奢华腐败生活等。我们依次参观了“仁寿殿”、“玉澜堂天子监狱”、“永寿斋”、“乐寿堂”(内有中国第一盏电灯),导游提醒我们不要与坪前的“败家石”合影!</p><p class="ql-block"> 行至昆明湖边,我们与“知春亭”合影,远眺“南湖岛”、佛香阁、17孔桥,津津乐道冬至日,太阳光齐刷刷穿过17个桥洞,“金光穿洞”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边“邀月门”走进长廊。长廊有728米长、共有273间、548根柱子,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我们边走边欣赏着海量内容(共14000余幅)彩绘,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长廊的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1990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不仅是颐和园的重要景观,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长廊一直走到最西端,就到了“清晏舫”。想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训,笑谈清朝“江山永固”之愿。都已灰飞烟灭了!</p><p class="ql-block"> 拍下秀美端庄的“清晏舫”。沿水域往北走,对岸阳光中的几树黄叶惊艳到我,那种黄灿通透闪亮,象一束强光直击到我,无比震撼!寻光过桥而至树下,阳光穿过树隙,斑驳迷离。游人扬起金黄的落叶,飘飘洒洒,拍照嬉戏,开心极了。我被这迷人的场景醉了!</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叶片横扫落下,几片啪啪的砸在脸上,生痛。体验到北方风的力度,理解了“秋风扫落叶”劲头。北方的落叶,没有南方落叶的飘飘洒洒轻盈曼妙,都是风轻风重的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以为要下雨了,我们便沿着昆明湖边往东走。昆明湖里,这里一群野鸭,那里几对鸳鸯,还有黑天鹅,倍感自然环境良好,可亲可近。太阳又出来了,刚才的风只是告诉我初冬日子里也是有风滴,湖水随风荡漾绿波!</p><p class="ql-block"> 倚靠着昆明湖边的栏杆。抬眼望佛香阁。情不自禁回忆起21年前一个夏日初游颐和园的情景。那时年轻力壮,也没有跟团走,自由行。我们一步一步的爬长长的石阶梯登㇏上万寿山,感受到登高近天的神晃;一想到帝王时代梯道分级,正中为皇帝行道,两侧是文武百官,老百姓只能走偏旁(很多人还进不来),突感皇道威严、神圣,离百姓远矣!特别还记得,那时治安没有现在好,同伴爬万寿山休息拍照时,包放在身边,一眨眼被人拎走,不翼而飞,非常懊恼,游兴全无,还对北京印象打了折扣!现在我们在国内到哪里都安全满满!</p><p class="ql-block"> 不同时间游同一地,也会因景境、心境不同导致感觉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