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港澳游,在今年年初就制定了计划,一定要在今年把我这个地图填满。正好朋友也想去,我们就报了一个团,一起出发吧!</b></p> <p class="ql-block"><b> 5-9号我们是自由行,等到10号和旅行团会合。</b></p><p class="ql-block"><b> 5号我们乘坐高铁出发啦!</b></p> <p class="ql-block"><b> Day1: 11月5日早上5:30出发去唐山火车站,6:36坐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我们6个大人加上1个小孩,开启了为期10天的旅程。</b></p><p class="ql-block"><b> 因为都是老朋友,这一路不寂寞,又是吃、又是聊、又是拍照,时间过的很快,第二天早上不到8点下了火车。下了火车又倒地铁,出地铁走10分钟就到了提前订好的酒店。这个酒店位于北京路步行街,去哪儿都挺方便。</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位于广州市中心,该街区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是广州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两千多年来,其中心城区和中心商业区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观,也造就了广州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b></p> <p class="ql-block"><b> 从酒店出来,走几分钟就来到了今天的第一站——大佛寺。</b></p><p class="ql-block"><b> 大佛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时期(917~971年),初名为新藏寺,元朝在原寺旧址重建殿宇,易名福田庵,明代再度大规模扩建,更名为龙藏寺,从此奠定了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的地位。后因历史原因,致使佛寺仅存大雄宝殿一座,其余殿堂均变为民居。1996年,自耀智法师受命出任住持以来,经多方协调,大佛寺重修并逐渐兴盛。</b></p><p class="ql-block"><b> 大佛寺因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黄铜精铸高6米、重10吨大佛像而得名。包含毗卢殿、禅堂、功德堂、念佛堂、方丈室、图书馆、佛教展览厅、素食馆等多功能、现代化的佛教文化综合大楼,以及观音殿、地藏殿、钟鼓楼、天王殿、山门等殿堂,建筑面积共30000余平方米,与寺院鼎盛时相近,成为集礼佛、禅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佛教寺院。</b></p> <p class="ql-block"><b> 从大佛寺出来后我们又乘地铁来到了永庆坊。</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即永庆坊,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核心区,面积约76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融汇了人文古建、传统艺术、国际休闲、时尚潮流的广州核心历史文化街区。</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主体有两大核心片区:北部的荔枝湾片区和南部的恩宁路(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片区,景区所在为5处相连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即:逢源大街—荔湾源、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西关风情、骑楼建筑、岭南曲艺,是较具岭南文化风味的地方之一。</b></p><p class="ql-block"><b> 作为较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有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和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广州致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李小龙祖居,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是李小龙父亲——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所住的居所,20世纪40年代由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李小龙祖居属西关大屋式建筑风格,坐东南朝西北,三进深,高两层,一正一偏的布局,主体为砖木结构,其大门嵌花岗石门夹石,雕花屏风间隔。李小龙祖居除作为李小龙纪念馆之外,还附设医武馆。参观者不仅可观赏祖居的风貌,还可体验中医骨科治疗。祖居内主要展出李小龙的照片、电影海报、报刊杂志等各类图文资料以及李小龙的纪念品,并循环播放李小龙的电影片段。</b></p> <p class="ql-block"><b> 李小龙祖居保留了经典的西关建筑风格,具有历史特色的砖木结构。雕花大梁,绚丽的屏风,每砖每瓦,都见证着李小龙祖辈的轨迹,见证了广府文化的演变。</b></p> <p class="ql-block"><b> 粤剧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6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广州市和荔湾区结合旧城改造,着力打造“戏曲之乡、魅力荔湾”文化品牌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沿荔枝湾涌分为南北两岸,建筑形制为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以粤剧艺术与传统建筑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三雕二塑一嵌”(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为装饰亮点。粤剧艺术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弘扬粤剧艺术为主旨,内设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展厅、剧场、园林景区以及粤剧艺术传承与保护等功能区域。基本陈列厅面积1900平方米,通过展板展示、展品陈列、模型复制以及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以及体感互动、触摸屏等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现粤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组织机构以及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力;主题展厅面积560平方米,定期举办各种与粤剧艺术相关的专题展览;园区仿古戏台广福台每周定期举行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剧场设237个座席,配备先进的声光电系统,可举办粤剧粤曲等精品演出。</b></p> <p class="ql-block"><b> 中午在永庆坊排名挺高的一家饭店吃的饭,我喜欢吃广东菜,感觉味道挺好的。</b></p> <p class="ql-block"><b> 仁信老铺的双皮奶很好吃哟</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路古道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禺山社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北段。北京路古道遗址由上而下分属民国、明、宋元、南汉、唐代等五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为1000余年;长约44米,宽约3.8米,总面积420平方米。北京路古道遗址的发现标志着北京路一带处于广州城的中心地位未变,这在中国国内外城市史中罕见。2019年4月,北京路古道遗址(含拱北楼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照片太多了,以下这四组照片又不分先后顺序了。</b></p> <p class="ql-block"><b> 永庆坊转完后我们又来到十三行。</b></p><p class="ql-block"><b> 十三行,历史地名。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与文化公园的北面。清康熙二十五(1686),广州城西南江边开设洋货行,又称十三行。据谭元亨《十三行史稿》考证,“广州十三行与早先月港的‘职能’一脉相承”。作者认为,“十三行”一词缘起明代的月港:涵盖经营珠宝、棉布、瓷器、丝绸、箍(豆饼)、铸鼎、糖、丝线、鱼、纸、茶、造船等13种行业。“十三行”是专称一个行业、一种职能,即明清对外贸易特有的机制与行当,其意义超越地域名、商馆数之名、资本集团之名以及制度名,而是历史之名,是传统的延续。十三只为特指数,不确实是十三家商行。清代已形成十三行街和街南面的洋行、商馆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粤海关成为清政府官方允许的唯一海上对西洋(即今天的欧美地区)贸易的关口。加上18世纪60 年代开始的欧洲工业革命,十三行地区因此成为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海上贸易出现史无前例的繁荣。1840 年,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在 1842 年开放海上五口通商。1856 年,英法又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 1861 年签订广州沙面租约。从此,外商进驻沙面,结束了十三行地区的外贸繁华史。原十三行区域先后改为岭南文物宫、广州文化公园。2016 年,十三行博物馆在广州文化公园正式揭幕。十三行街、十三行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十三行现在是批发衣服的市场,只批发不零售,逛了一会儿没意思我们就去广州塔看夜景。</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塔是广州市的地标工程,电视塔可抵御8级地震、12级台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广州塔塔身168~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塔身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塔身顶部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最高摩天轮。天线桅杆455~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塔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广州塔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奖、鲁班奖、中国建筑结构金奖、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等奖项。</b></p> <p class="ql-block"><b> 看完广州塔的夜景我们又来看大佛寺的夜景。亮灯的大佛寺是比白天好看。</b></p> <p class="ql-block"><b> 在北京路步行街吃了我最爱的肠粉。</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天很累,10点半多回到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Day2: 早上8:45出发去圣心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圣心大教堂,又称之为“石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建成。广州圣心大教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造型挺拔,内部空间深远,细部做工精美,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柱束,屋顶的尖拱以及花窗棂最具特色,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第二站是打卡沙面。</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市沙面·西堤旅游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沙面(英文名:Shameen),别名“拾翠洲”,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东西长约862米,南北宽约287米,面积为0.3平方千米。沙面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岛内设立过多个国家领事馆,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被称为“露天博物馆”。1859年前,沙面岛多为渔民聚居,是国内外通商及抵御外敌的要地。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面正式开展租界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封闭的地方,1861年,沙面相继沦为英法两大势力租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形成较完整的建筑街区。1941年末,汪伪政府接管沙面英法租界,至1946年,沙面正式成为广州市辖区。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波兰、越南等周边国家相继在沙面成立外事机构,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指示保护沙面的重要性。沙面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岛内有古树名木共137棵,其中古樟树主要分布在沙面北街、沙面大街等。</b></p><p class="ql-block"><b> 沙面整体呈现“三横五纵”格局,建筑风格以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为主,景区内主要景点有海关馆舍旧址、广东外事博物馆、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基督教沙面会堂等。</b></p><p class="ql-block"><b> 1992年,沙面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区。2000年,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20年4月,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1月22日,广州市沙面·西堤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沙面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沙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控制规划区,也即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范畴的,包括有近代沙面建造的外国租界建筑群在内的范围。这片地方,1859年划为外国租界后,陆续便设有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领事馆及银行、洋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旧建筑中不少为西洋的古典格局。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时便指示要妥善安排、保护旧貌,作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并可开放为旅游区供游人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没有找讲解,我们看了个寂寞。😔</b></p> <p class="ql-block"><b> 逛完沙面已经12点多了,赶紧乘地铁奔下一个景点:陈家祠。下地铁后先找了一家饭店吃午饭。这家饭店是老字号,用餐的人很多,味道还可以。</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饭开始游览陈家祠,这次我们请了一个讲解。</b></p><p class="ql-block"><b>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九年(1893年)落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b></p> <p class="ql-block"><b> 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陈家祠堂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整体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木雕在陈家祠堂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这些木构件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rù]富丽,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木雕工艺水平。</b></p><p class="ql-block"><b> 陈家祠砖雕是广东砖雕,以精心制作的水磨青砖为主要材料,雕刻非常精细,细如发丝,所以又被称为“挂线砖雕”,陈家祠的砖雕主要是分布在外墙、墀[chí]头等处,在正面外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还配有不同字体的砖雕书法诗文,而在陈家祠正面的“德表”、“蔚颖”、“昌妫”和“庆基”四个门的位置,门楣处都镶嵌着繁复的砖雕,饰以花卉果木、法宝纹和几何纹样等,院内还有26幅墀头砖雕,既有“姜子牙拜将”、“群英会”等历史故事,又有“喜鹊登梅”、“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b></p><p class="ql-block"><b>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目前存留的古建筑中,以广州陈家祠堂、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悦城龙母祖庙等处的灰塑最为出色,陈氏书院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并且构思精巧细腻,别致大方。以陈家祠堂的门厅及倒座房垂脊上的一对灰塑工艺独角狮为例,头部的“浓墨重彩”,狮身的简单处理,头身与鬓毛相互连接,主次分明。</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玩了一天很累,吃点好的。在北京路步行街陶陶居大吃了一顿。</b></p> <p class="ql-block"><b> Day3:早上 8:10出发去中山纪念堂。</b></p><p class="ql-block"><b>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动工,民国二十年(1931年)竣工。</b></p><p class="ql-block"><b> 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建筑格局中山纪念堂飞檐飘卷,使用的琉璃瓦。中山纪念堂选用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的宝蓝色琉璃瓦作为主色调。</b></p><p class="ql-block"><b> 1963年,中山纪念堂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特别从广东佛山的石湾定制了宝蓝色琉璃瓦,重盖了堂顶瓦面,在保留原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新。檐角的云水花纹、斗拱上的装饰图案、檐头的钟形铁马,梁上的“d”字图形,也都极富民族特色。在维修中,翻新的方法是传统的,材料却是现代的。</b></p><p class="ql-block"><b> 纪念堂外的彩画除了进行常规的补缝补色外,还采用硅化防水剂进行保护,这就像在外面蒙上了一层保护膜。堂内则使用了防霉防潮的新油漆,用进口材料保证能对彩画起到更好的保护。</b></p><p class="ql-block"><b> 纪念堂正门檐下悬挂的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除玻璃外,全部以生铁铸成,甚至边底部垂下的绦穗,也是由生铁铸就的。中山纪念堂所采用的彩色陶质道板砖及外墙装饰毛面砖,是原上海泰山砖瓦有限公司首创,并成为中国首批享有专利的产品之一。美观端庄、自然质朴、经久耐用、具有吸音、吸光、抗冻、永不褪色的独特效果,被誉为“泰山砖”。</b></p><p class="ql-block"><b> 从空中俯视,纪念堂呈外突的伞型结构,青砖蓝瓦蓝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当年。</b></p> <p class="ql-block"><b> 从中山纪念堂出来我们就来到了越秀公园。</b></p><p class="ql-block"><b> 越秀公园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是广州客家山歌、咏春拳、越秀山故事等非遗项目的重要传承传播阵地。园内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视为广州的雏型。园内还有镇海楼、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b></p><p class="ql-block"><b> 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连成一体,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现为国家级重点文明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五羊石像屹立在公园的木壳岗上,是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它建于1959年,由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3位雕塑家创作。整座石像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10余米,体积为53立方米,这座雕塑,被视为羊城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伟大的姥姥!</b></p> <p class="ql-block"><b>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从越秀公园出来乘地铁到北京路步行街,在步行街又吃了我最爱的红肠粉。然后匆忙到酒店取行李往火车站赶,下午3:28乘坐广州到深圳的火车,5:06到深圳站,从深圳站坐地铁到深圳东,再坐摩的到达酒店。晚上在美食街吃的饭和甜品,很好吃。又是很累的一天,在广州的行程算是结束了。</b></p> <p class="ql-block"><b> Day4: 7点出发吃早餐,然后坐公交车去中英街。</b></p><p class="ql-block"><b> 中英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b></p> <p class="ql-block"><b> 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街边商店林立,体现出“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b></p> <p class="ql-block"><b>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为中英街历史纪念馆,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内环城路9号,是由深圳市盐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座专题性地志博物馆,1999年5月1日建成开馆。其展楼总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较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b></p> <p class="ql-block"><b> 中英街拥有同根同源的深港共生文化、英杰荟萃的百年抗争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客家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交相辉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中英街都是卖东西的,没什么可逛的。我们商量着下午去深圳的万象天地逛逛。</b></p><p class="ql-block"><b> 去地铁站的路上看到一家港式茶餐厅,到了广深怎么也得尝尝特色吧,午饭就在这里解决了,我是吃嘛嘛香,今天的午饭依然很满意,每次出来旅行都要胖几斤。</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饭坐地铁来到万象天地,又逛了半天,什么都没买😓😓,穷啊!还是回酒店吧。晚上又吃了和昨天同样的饭和甜品,都好吃,没吃够,明天就离开深圳了,今天吃了很多的甜品。</b></p> <p class="ql-block"><b> 明天早上就要和大部队会合了,这次行程照片拍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能做两个美篇了,香港、澳门下一个美篇分享。</b></p><p class="ql-block"><b> 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