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门山

蓝天

恩施、神农架行之九 <p class="ql-block">官门山顶峰象官帽,故背当地人称为“官门山”。</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景区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旅游度假区南郊的石槽河沿岸,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和物种、科研与人文展示为主的大型生态科普游览区。‌这里物种丰富,峰险林奇,山水相映,环谷幽深,地质景观富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景区以其原山原水原生态的景观著称,展现了“山为本、水为魂、山水交融”的特色。主要景点包括自然展览馆、珍稀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大熊猫馆和地下暗河等。景区内还建有珍稀植物保育园、中药材园及梅花鹿园、蜜蜂园等多个动植物观赏园。</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集动植物标本、民俗、地质、科考于一体,成为神农架生态环境的缩影。游客可以通过电瓶车或步行游览,欣赏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p> <p class="ql-block">万山蒙遍,红绿相间。流水潺潺,层林尽染。</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时雨雾太浓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官门山的时候,天蒙蒙,雨雾也蒙蒙,远山若隐若现,整个官门山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雨珠落在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远处的溪流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自然弦律。这样的天气,让官门山更添了几分仙气与诗意,仿佛真的步入了充满诗意的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景点入口处的一对野人母子雕塑。</p> <p class="ql-block">走在官门山景区,到处是溪流的轰鸣的流水声。</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科考馆。</p> <p class="ql-block">大鲵,俗称娃娃鱼或孩儿鱼,是隐鳃鲵科大鲵属两栖动物。</p><p class="ql-block">它是全球现生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全长一般582~834毫米,体重5~10千克;体表光滑湿润。头部背腹面有成对排列的小疣粒;体色随环境变化但以棕褐色为主。大鲵头大扁平而宽阔,吻端圆,眼很小,口大;躯干粗壮扁平,四肢粗短,后肢略长,指、趾扁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p> <p class="ql-block">大鲵科研观赏区</p><p class="ql-block">大鲵科研观赏区始建于2008年,海拔1500米,面积2600平方米。现建有水生动物养殖池35个,养殖大鲵1000尾,其它水生动物10余种。大鲵(Andrias davianus)是珍贵的古老孑遗动物,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科研观赏区以科学保护为宗旨,以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深入研究大鲵习性,加强其人工繁育,复壮其野外种群。</p> <p class="ql-block">大鲵的书名为“大鲵”,但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它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等。</p><p class="ql-block">古人对大鲵知之甚少,只知道它会发出婴儿般的啼哭声,因此得名“娃娃鱼”。这个名字在民间广泛流传。</p><p class="ql-block">由于大鲵存在同类相残现象,有些地方也称之为“狗鱼”。</p> <p class="ql-block">大鲵为中国特有物种,原生于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中上游山涧溪流内,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等17个省区市。由于过度捕猎和环境变化,其栖息地已显著碎片化和岛屿化。</p><p class="ql-block">大鲵通常生活于海拔100~1200米(最高达4200米)的山区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流,大型流溪的岩洞或深潭中。</p><p class="ql-block">成鲵多为独居,幼鲵则常群聚在乱石缝中,并主要在夜间捕食。幼鲵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成鲵食用包括鱼、虾、蛙等。大鲵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时间在6月下旬到8月底,采用体外受精。</p> <p class="ql-block">2020年,大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C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将野外种群的野生大鲵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野生大鲵需要重点保护,而人工养殖的子二代及后代可用于水产品或资源开发利用。</p> <p class="ql-block">大鲵的主要价钱</p><p class="ql-block">大鲵是全球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为低等有尾两栖类,大鲵在动物演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与古化石有尾类的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在生态系统中,大鲵处于食物链顶端,作为“淡水中的大熊猫”被认为是不可替代的关键物种。</p><p class="ql-block">其形象特殊,扁头、四足,具备观赏价值,更在民间和历史上有诸多传说,吸引了广泛关注。</p> <p class="ql-block">野生大鲵需重点保护,现今市场上的大鲵产品基本来源于人工养殖的后代。</p><p class="ql-block">人工养殖大鲵的二代及其后代可用于水产品和其他资源开发。</p><p class="ql-block">大鲵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中。其肌肉中含有7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生理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此外,大鲵的肝脏、黏液、皮肤、脂肪和软骨等器官也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胶原蛋白、糖蛋白、生物活性肽、金属硫蛋白和蛙皮素等。</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那些与野人传说紧密相连的地标有"野人洞"、"野人谷"、"野人湖"等地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些地方往往留存着各种未经证实的野人痕迹,如毛发、脚印、疑似生活遗迹等,引发无尽的猜测与想象。</p> <p class="ql-block">到神农架探野人之谜。</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野人”活动区。</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还设有"中国神农架野人科考陈列馆",详尽展示了自上世纪以来的野人科考成果、目击者口述、实物标本等珍贵资料,让游客在科学与神话的交织中,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神秘现象。</p> <p class="ql-block">野人科考馆里野人和脚印塑造。</p> <p class="ql-block">1994年10月底,山西籍男子张金星自愿来神农架考察“野人”,蓄发留须明志,誓要解开"野人之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历时17年考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于2012年8月返回原籍,著有《野人魅惑》一书。</p> <p class="ql-block">国外的科学家考察野人,并著书。</p> <p class="ql-block">生物馆</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常见鸟类。</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标本。</p> <p class="ql-block">大熊猫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14个省,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其足迹。</p><p class="ql-block">目前仅分布于我国的秦岭、岷山、凉山和邛崃等山系。</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属秦巴山系的余脉,具有与四川卧龙、陕西秦岭等大熊猫延期栖息地类似的气候、植被、地形、生态环境等特征。据湖北大学2015年调查统计,神农架适宜大熊猫采集的竹类资源丰富,分布面积约215平方公里,总生物量约75万吨,能满足65只大熊猫种群生存繁衍。</p> <p class="ql-block">火棘树上的小果子,成串串的,红艳艳。</p> <p class="ql-block">走过神龙泉,我们就离开了官门山。</p> <p class="ql-block">走过了官门山,我们继续走向天生桥,恩施大峡谷的云龙地缝,七星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