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襄王府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城南的绿影壁巷东端,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朱瞻墡的府邸.:</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正统元年(1436年),王府由长沙迁移至襄阳城内东南隅重新营建,占地约4万平方米. 自建成后,共历七代八王,见证了明朝的辉煌与变迁,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攻破襄阳,王府受损毁,后李自成进襄阳,在襄阳定都建立大顺王朝,第二年李自成离开襄阳,王府被烧毁,仅存绿影壁.</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当年的襄王府规模宏大,有正厅3间,后堂5间,大门、仪门各3间,左右榜房18间. 现在的襄王府是1983年及1993年在旧址上仿照当时的建筑风格重建的,主要建筑有大门、银安殿、后花园等,还设有文物展览,展出与王府历史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影壁</p><p class="ql-block">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是我国现存的四大龙壁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大型石质龙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襄王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了解明代宫廷文化和襄阳历史的重要窗口。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而襄王一脉在襄阳的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襄阳绿影壁位于襄阳市襄城区绿影巷东端,是明代襄王府门前的照壁,建于正统五年(1440年)前后:</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绿影壁长25.1米,高7.1米,厚1.72米,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全壁分为三堵,三堵各用雕龙汉白玉块镶边,座为须弥座,四周白玉块,中嵌绿色砂岩,皆雕浮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刻艺术</p><p class="ql-block">- 壁面雕刻精美,共有99条龙。正面壁心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 。这些龙或翻腾跳跃,或蜿蜒盘旋,或静卧守望,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襄阳绿影壁是我国现存的四大龙壁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大型石质龙壁,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它见证了明代襄阳王府的兴衰,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攻陷襄阳,杀襄忠王朱翊铭,王府被毁,1643年李自成再次攻占襄阳,在此登基,后将襄王府付之一炬,唯有绿影壁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绿影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影壁,位于湖北省襄阳城东南一隅,为明代襄阳藩王府门前大型石雕照壁,因壁石苍翠,故名绿影壁。此照壁距今历时500多年,与大同九龙壁、大同文庙五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并称我国影壁四绝,堪称古代石刻艺术珍品与建筑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影壁与明代襄阳藩王朱瞻墡密切相关。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胞弟,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由长沙徙封襄阳为王,史称襄宪王。朱瞻基去世后,其子朱祁镇继位,年仅8岁,史称明英宗。英宗继位不久,宦官王振专权,后致“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英宗弟朱祁钰继位,史称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被放回,被迫幽居南宫,历时7年。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史称“南宫复辟”)成功夺回帝位。在英宗被幽居期间,朱瞻墡曾多次上书皇嫂、英宗之母孙太后,请求恢复英宗帝位。英宗复辟之后,看到朱瞻墡先前所上奏书,对他一片忠心感激涕零,恩准其扩建襄阳藩王府,赏赐象征皇权威严的绿影壁以作王府门前照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影壁,面北而立,全用绿泥片岩与汉白玉雕刻、拼砌而成,一共拼嵌绿泥片岩局部雕刻62块,总体以绿岩为面,白玉作边,绿白相间,浑然一体。全壁由壁座、壁顶、壁身三部分组成,全长26.2米,高7.6米,厚1.6米。其中壁座为须弥座,四周用汉白玉砌就,中嵌绿泥片岩云龙海水浮雕;壁顶系庑殿顶,饰飞檐、脊吻,顶面用绿泥片岩雕刻覆盖,状如殿堂;壁身分作三堵,中堵高大,左右两堵略矮小,其中中堵长12.13米,高约7米,壁面中心嵌玉珠一颗,直径约36厘米,玉珠两侧各雕一巨龙,相向飞腾,为二龙戏珠之势,左右两堵各长6.44米,高约6米,各雕一出水巨龙,亦相向朝中堵玉珠奔去。全壁主图精雕巨龙4条,边框细刻小龙95条,巨龙与小龙各具神态,或游弋戏水,或腾云驾雾,或吞波吐浪,或前呼后应,实为云海苍茫,气势磅礴,动静结合,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影壁建成至今历时500多年,遭三大劫难而未毁坏、湮灭。第一次所遭大劫是在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距绿影壁建成不过五六十年,襄阳王府不慎被大火所烧,绿影壁未被殃及;第二次是在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起义攻占襄阳,烧毁襄阳王府,绿影壁未被殃及;第三次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一时甚嚣尘上,也许因衰微破败而无人光顾,绿影壁未被殃及。不过,岁月轮换还是给绿影壁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壁上所嵌玉珠不翼而飞,不知所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影壁历经沧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保护。1956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稿:湖北省襄阳市地名普查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