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你要是问我喜欢什么,那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翻开书本时那淡淡的墨香味。这似有似无的墨香味总能吸引着我不停地翻动书页,从一页到另一页,从扉页到封底。<br> 知识既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予,更不能复制和购买,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学习。如果每天都把自己浪费的一些时间利用起来进行阅读,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br> 为了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我园根据片区园活动方案,开展了“与阅读相约,与快乐相伴”阅读活动,在为时21天的阅读时光里,孩子们从小小的坚持中,遇见了更美好的自己。</h3> <h3> 为了此次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幼儿园以多种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分享亲子阅读所带来的启迪、快乐与收获。幼儿园为此次活动提供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书目,供家长和小朋友参考、挑选宝贝们喜欢的绘本图书。</h3> <h3> 阅读的幸福之处在于,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予孩子们无形的精神食粮,阅读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每一次小小的坚持,都有大大的收获!家长朋友们通过镜头,用心记录着每天最美好的阅读时光。</h3> <h3> 在亲子阅读打卡活动中, 家长们与孩子们都很热情的参与,大部分孩子都能坚持打卡。在老师的引领下,家园双向互动,在21天里一起行动,促进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h3> <h3>快乐的童年离不开故事的陪伴,<br><br>故事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一扇窗户,<br><br>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br><br>在多姿多彩的故事里,<br><br>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br><br>在妙趣横生的故事里,<br><br>我们感受梦幻的气息。<br><br> 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勇于表达的语言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勇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穗县下德明幼儿园于2024年11月12日开展了幼儿故事大王比赛赛。</h3> <h3> “别看我们年纪小,我的本领可不小。”小选手们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可爱十足的动作进行表演,带来的故事有《冬天的小动物》、《小熊去寻宝》、《小猴子问路》、《小红帽的故事》、《大灰狼的故事》等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精彩表现吧!</h3> <h3> 大家好!我是何培裴老师。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悠悠,成就涵养教师。阅读是一种遇见,推开一扇门,去往不同的时空,翻开一本书,体味其中的百态人生。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h3> <h3> 芭学园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孩子建构完整的人格,孩子所具有的人格元素越是完整,生存起来就越是容易,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协助人类更好地生存。“易于生存”不只代表着竞争和获得生存资源。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易于生存”还代表着能够适应社会,对人类具有建设性贡献,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等等意义。 <br> 翻开这本凝聚了心血和思考的经典之作,让芭学园创办人李跃儿告诉你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教育环境和课程内容才能塑造出具有完整人格的孩子,而这样的幼儿园一定是专家、家长和孩子们眼中的理想幼儿园。</h3> <h3>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深刻地阐述了教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作者李跃儿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为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教育者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来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这本书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它提醒教育者要像制鞋人一样,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提供合适的教育和支持。<br>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法。教育应该是灵活的,能够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变化。<br> 这本书还包含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如“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这些理念不仅适用于幼儿教育,也适用于家庭教育和其他领域。<br> 总的来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是一本深刻且实用的教育读物,适合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幼儿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h3> <h3> 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乐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乐意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一个创造鞋子的人,决心让穿鞋的人感到合适,决心让自己的鞋帮助穿鞋更好的走路,造鞋人就必须忘记自己的需要去了解和感受那些穿鞋的人感受和需要,造鞋人一定要精益求精让自己造出的鞋是一双好鞋,造鞋人深知鞋子适合于脚才是好鞋。<br> 一双好鞋子,要穿起来舒服,走起来跟脚,对脚有保护和支撑作用——好的教育,须为孩子提供丰富而全面的环境和材料供孩子选择和探索,并根据孩子的发展状态持续调整。鞋子好不好,脚说了算。任何权威的、或专业的、或备受推崇的方式方法,假如孩子不适合、不领情,你也只能弃之如敝屣。 鞋子再好,脚也需要时不时出来透透气,赤足行走别有一番乐趣。教养孩子,有时候煞费苦心的设计比不上无为而治,静静观赏生命自身的成长。</h3> <h3> 阅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首先,好的鞋子是需要孩子喜欢的,教育同样不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抛开各种情结,孩子是喜爱和接纳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其次,好的鞋子应该不仅仅只是漂亮,它不是徒有其表的,而是应该满足孩子长期行走的需求,也就是说要让孩子长成能被这个社会接纳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在这个世界更好地生存。 <br> 再次,好的鞋子应该大小适宜,太大的鞋子不跟脚,太小的鞋子挤脚,教育尺度也是这样,太宽松或者严苛的管教都对成长中的孩子有害无益。<br> 最后,我们要拥有足够多的鞋,不同的孩子要穿不同的鞋,同一个孩子也不应该只拥有一双鞋,孩子是成长中的孩子,一双鞋并不能穿一辈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天气的变化,我们要为孩子换鞋,也就是说教育者不能一套方法走天下,教育应该在有着多种变化的同时兼顾到孩子今后的需求。</h3> <h3>个人介绍:我是吴佳霜老师</h3> <h3> 《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己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br> 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作者用文字替代相机镜头,记录下幼儿园里真实发生的故事,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h3> <h3> 思想的成熟有一个过程,一是生活中的自然人,二是边生活边思索的人,三是思索过后的自然人。人们常常满足于一刹那的顿悟,却不知道教育的顿悟价值在于日复一日的运用;教育不是一个偶尔的灵感顿生而成的论文,教育是一种行为日复一日的坚持。<br> 爱—在这里逗留,思—在这里起步!爱因为思而变得理性,思因为爱而成熟。让理性的爱和成熟的思托起孩子成长的天空,让孩子欢快、有力地飞翔!<br> 爱孩子就要无条件地爱,不求他们的聪明漂亮给自己面子,不求他们的成绩分数给自己长脸,不求他们长大后有符合自己心愿的职业,不求他们给自己养老……只求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只求他们能快乐地生活,只求他们有能力幸福地生活。<br> 有一种教育的悟性不因为你是教师而拥有,它常常闪现在有灵性的人身上。</h3> <h3> 感受被爱。感受被爱丽莲·凯兹认为幼儿理想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儿需要安全感。所谓安全感是指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与别人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被爱”和“被需要”并不一定使人产生安全感,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感情,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特别的基础上,而且这份爱还必须是适量的。请注意,重点是在儿童“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而不是儿童被爱与被需要。安全感来自幼儿相信成人对自己有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br> 融入生活的教育。很喜欢这句话:生活的上品,往往不着痕迹、将自己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自然。因此我把它演绎成:教育的上品、往往不着痕迹,将自己融入教育,将教育融入自然。 <br> 高老师的日记让人真的感受颇多。不求做得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在日常活动和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做个有心人。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要想有收获,便要像高老师那样坚持写作,坚持学习,坚持反思,坚持一颗投身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h3> <h3> 三穗县滚马乡下德明幼儿园<br> 2024年11月1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