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下篇★玉石雕刻系列】:奇幻瑰丽,魅及天下!

冬曰暖陽

战国红玛瑙,天生丽质难自弃,凝精聚华,似霞、似虹、似脂;回眸一笑百媚生,鬼斧神工,如诗、如画、如梦…… 据考证,人类发现认识和利用玛瑙的年代久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用玛瑙制作各种器具和饰物,那时人们对玛瑙的观赏和使用价值就有了充分的认识,古时曾被称为琼、赤琼、赤玉,佛家将玛瑙列为“七宝”之一。 战国红属于红缟玛瑙,缟纹是鉴别其身份的重要特征,而色泽则是衡量战国红优劣与价值的第一要素。 战国红,其色泽之美在玛瑙观赏石中是独一无二的,其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纯正协调,天然浑成;主色调为红、黄两色,兼有其他,以红缟多见。 红色,红得浓艳、热烈而又不失灵动与温润;黄色,黄得耀眼、鲜亮而又不乏饱满与纯净,如此丰富、饱满而富有张力的色泽构成,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心扉大开,无不令观者为之震撼。 战国红传承久远、内涵丰厚、精美瑰丽,硬度为6.5-7.0度,超过了和田玉的硬度,和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的硬度几乎相同。<br> 战国红以色彩绚丽吸引眼球,摄人心魄,它的主流色调,红黄二色,交相辉映,水乳交融,极具艺术张力,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色彩魅力也达到极致。 战国红的的艳红黄丝路叠加形成奇妙的炫动,如梦如幻、变幻莫测、玄妙多姿,让人心旷神怡。 战国红的质感光滑细腻,亮丽华贵,熠熠生辉,摄人心魄,尽显珠光宝气之华美,有名贵宝石的质美和视觉冲击力。 战国红,黄为尊,红为贵,色多而不杂谓之君臣分明,此曰“君臣之纲”。缟玟幻化无常,水线穿梭其中,此曰“无常之道”;光华内敛,华而不张,乃玛瑙中君子者也。 高端战国红的红,绝对可谓是最浓烈的中国红,就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浓烈的大红色,红的正气,红的秀丽,红的美满。让人联想到新娘子的红盖头,让人联想到节日的红灯笼,让人联想到商逢开业的红彩缎.....,所有中国人喜欢的红,你都能联想到。 赤红如血,缠丝交叠,像流淌的岩浆,如火焰在燃烧....... 战国红的黄,黄的耀眼,黄的高贵,黄的霸气。你可以找到帝王的权威,找到丰收的喜悦,找到烟花的绚烂......所有中国人喜欢的黄,你都能在战国红身上找到。 战国红虽被称为“红”,但却以“黄”为贵,大抵因为黄色材质比红色少,材质更加油润可人。 并且无论红与黄,亦或白与黑,都可以达到极致的最纯粹的颜色,不偏不淡不乱不暗。在玉石界,这种浓烈,唯战国红独有。我们留着红色的血液我们的皮肤是黄色的,这就是战国红炎黄玉。 战国红多呈脉状,色彩多为无色、红色、橙红色条带相间分布,部分带有鸡油黄色或浅黄色的条带,且条带常与冻料结合。<br> 总体上,战国红作为独具特色的罕见宝玉石品种,备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四大名玉的温润细腻的品质特性,同时具备彩宝绚烂多姿的美感,其瑰丽红黄色彩,代表了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内涵。 战国红玛瑙是奇石,同时也是一种宝玉石。当色泽明丽的战国红遇上雕刻大师之时,红黄之色成为了大师眼中的俏色,以刀代笔,绘出天地万象。 战国红玛瑙,颜色丰富多变,适合俏色巧雕,微雕有南派和北派,有阳刻和阴刻,阴刻基本上是刻字或者在竹简上平面书写,阳刻有圆雕、平面雕、镂空雕,战国红多见于阳刻,利用它的俏色来展示战国红的魅力。 战国红原石体量大的较少,多是切磨、雕刻件,配饰量大且多见。配饰时,必须做到构思巧妙、创意新颖,搭衬恰当、视觉美观。无论是配饰还是配座,都要因石适材,烘托主题,工艺精湛。 上图战国红玛瑙雕刻作品取名“唐韵”,仕女闭目含笑,神色平和,其面相饱满,发丝浓厚柔密;发髻之上的花簪富丽华美,红为花黄作叶,宛如金枝叶顶上开出了娇艳的牡丹,望仕女之颜,便仿佛见到盛唐之美景。整件作品华而不俗,富美中不失优雅,将盛唐之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国红以产地命名,产自辽宁北票朝阳一带的,称为“北票红缟玛瑙”,简称“北票战国红”,它是在2008年被发现的。 北票战国红的原石整体结构呈脉状或球状,当剔除围岩后则呈放射状分布,且重量并不平均,上至几十千克,下至十几克。业界发现北票原石有纯净型和杂质型。纯净型的原石中心无任何杂质,而杂质型的原石中心有石英心、冻心或空心。 北票战国红,多为鲜艳的红色和黄色,少数有黑、白、紫、绿等色。其颜色纯正明快,条带结构细腻、宽窄多变,常成角状相交。 北票料,色彩艳丽,缠丝精美,尤其黄色鲜艳明快,不同色彩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明显,这一点也是区分其他类战国红玛瑙的主要特征。 由于地质复杂性,辽宁北票战国红的内部常含致色物质,这就导致北票战国红的色彩极为丰富,有红色、黄色、紫色、白色,而且致色物质含量高,战国红的色彩非常鲜明,色彩极为纯正,非常受到市场的欢迎。当然,某些北票战国红又呈现色彩相间分布的条带或细密的纹带状,颜色有红黄、红白、黄紫等,界限清晰,几乎无混杂色现象。 北票料的战国红,迄今为止玛瑙类玉石中,颜色最为艳丽的,没有之一。北票战国红,以颜色艳丽著称,色纯正,以红黄为主,白,紫,黑,绿等色为辅。多数北票料红黄色界限清楚,因此少有橙色。下品色暗,不艳丽。 北票战国红,艳而不腻,硬而不争。北票战国红,缠丝纹理,质地莹润,色彩鲜艳,五彩斑斓。 北票料水头足,润度高,抛光以后会呈现一种宝石般的质感,看上去灵气十足、通灵剔透。 辽宁北票战国红的佳品以颜色鲜艳为主,中下品则颜色较暗;另外,北票战国红的原料具有纹理细腻、质感油润、质地清凝、通透感强和折角较多等特点,而且动丝成品的宽窄、角度、折角可以随意变化,这也就导致其透光流动感强。<br> 北票战国红,质油润感好,质地凝,通透感强,各色层间的层次感突出,通透清晰,无杂质感。少量稍干涩,透光性差。北票战国红中有水线或石线纯在,会部分影响美观。 北票战国红,少见“水草纹”,含有的“水草纹”较为细碎,包裹体多呈熔融状态,稍有杂质感。<br> 左为黄缟为主的战国红桶珠,其颜色明亮,条纹十分细腻清晰;右为“战国红”玛瑙的梨形裸石,可见黑、红、黄的条带,其顶部见细碎的“水草纹”。 北票战国红色彩艳丽,缠丝精美,尤其黄色鲜艳明快,不同色彩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明显,但因其发现早、产量少、出材率低,因此价格也较高。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地区也是战国红玛瑙的重要产地。由于宣化古称“上谷郡”,因此这里产的“战国红”又称“上谷战国红”,也称为宣化战国红。 宣化战国红,2013年被发现和开采,因其储量大、完整性好、图案多,且圆料多、皮薄且裂少、成型规整,随着辽宁北票停止开采战国红玛瑙,宣化战国红成为了市场上的“黑马”。 由于亿万年前火山活动濒繁,岩浆四溢,在岩浆冷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大小不一的气泡,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各种漫长的物理化学反应下,气泡中生出了以玛瑙和水晶为主的火山蛋。宣化战国红的原石以球状、蛋状为主,且有石皮,被当地人称为蛋子料。 原石重量上至八九千克,下至几十克。少数满料纯净肉,多数中心为矾心,冻心或水晶洞。有些去皮后料层较薄,只能整体做大墩,浮雕。有些中心为紫晶洞,可做巧雕。<br> 上谷战国红产于宣化区"塔村"和"滴水涯村”附近,由于坑口众多、每个坑口出产的玛瑙色泽和质地有很大差别。“塔儿村”附近以"刘大湾"料和"武家沟"料而闻名。 刘大湾料又称大湾料,颜色以红黄为主,色泽艳丽纯正,质地细腻,易出红黄丝料(红黄缟玛瑙),以及三维立体冻草花、精美绝伦。成品多以手串、手镯、方牌为主,价值不菲。 刘大湾料中红黄颜色艳丽,缠丝细密且肉厚,也会出现“活丝”的情况,产出精品也较多。将原料切开,出现活丝、冻心比较多,玉化程度较好,水晶洞嵌在圆形中心的情况较为普遍,通常用来做自然形的摆件,因内含水晶洞,被认为有招财的作用。 武家沟产出的战国红纹路较为明显,以红黄为主,颜色厚重质朴,奢而不华,偶有纯正的橘红色出现,通常会有草花出现,而且草花较大,很有观赏性。武家沟常出大料,经常有带红黄相间,红丝贯穿的料子。成品多以手串,小型雕刻件为主。 滴水崖、王千户以及南村湾这些地方产出的战国红玛瑙料子的特点是均以红黄为主,草花精美,缟纹多见,颜色更为鲜艳润泽。一般来说出象形的情况比较普遍,时有精品出现。滴水涯料又称主山料,容易出大型雕刻料,成品种类繁多,以雕刻摆件、手串、手镯、方牌为主。 滴水崖是最早发现宣化战国红料子的地方,现在该料产出较为稀少。其最大特点是由较为鲜艳的红黄色缟状色带形成极细缠丝,俗称“活丝”,十分漂亮。 <div> 北山料(背坡附近众多坑口的统称),北山料近年来受到众多商家和玩家的追捧,由于北山料几乎涵盖了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易出各种精美的图文石,观赏收藏性很高,玩家多以北山出奇迹来形容北山料。</div> 背坡料包含穆家梁和羊圈沟料,这两个地方产出的料子常常会有“荔枝皮”,皮子常呈绿色和黄色,表面有凹凸状,外形自然。常出带皮的“黑蛋”,容易出象形和天眼。 穆家梁料子颜色最为丰富,纯黄、黄发绿、黄发粉、紫罗兰、七彩的较多,属于战国红主流颜色红黄之外的“非主流”料,出图案的情况较多。 羊圈沟料与其他地方最具不同的地方就是其祥云纹较多,通常带白线,颜色粉、青的情况较多,去皮多呈红色条带状纹理,相比其他战国红,出精品的几率也较大。 吕家梁产出的战国红玛瑙与以上产区不同的特点是,原料产自河道居多,俗称“沙皮料”,外皮与沙子凝固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像包裹了一层混凝土,润度高以灰白料居多,偶有红黄料、紫料,由于外皮包裹,里面“芯料”普遍较小,其红黄颜色较少,呈现红黄颜色且较艳丽,即为精品,这种料市场流通比较少。沙皮料质地细腻温润,玉化好,大料少,颜色多以,蓝灰,蓝,紫罗兰,为主,能出大物件的稀少,易出缠丝玛瑙,以红黄,紫罗兰,蓝,草花料为贵。 宣化战国红,有些红色纯度好,近似凉山南红颜色,黄色多有偏绿,多混杂墨绿色,多有红黄融合后的橙色。另有紫色,白色等。 总会觉得宣化料颜色没有北票的色彩艳丽,颜色相对暗淡,而且颜色整体呈现出一个主色调,尽管也有缠丝,但是有一些成品称之为色带更为贴切! 河北宣化战国红的石皮薄润,既有满玛瑙纯净料,也有半石半玛瑙料;而且中心以石英心、冻心或水晶洞为主,晶洞中的水晶又多呈现白、紫和黑色。 河北宣化战国红的石料有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和紫色等,当然颜色并非都是纯正的,有些黄中偏绿、墨绿条带和红黄相融等。 另外,河北宣化战国红的石料的润度较低,石性稍重、难出精品,而且色层伴有沙粒状色点。 宣化料,一般的料都有类似于草花一样的物质,看着好像杂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宣化料石性比较重,因为这一点,成品率很高,而且少裂,这是宣化料的一个优点!另外,宣化纯色料,比如黄色料,里面多隐含鱼鳞状斑点结构,这是区分北票料的一个显著特征! 草花,是判断宣化料还是北票料的一个小诀窍,可以说,90%以上可用的一个判别方法。宣化料的草花非常多,无论是红底金草还是金底红草,都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草花料子多矿坑!!!北票的草花也有,不过真的很少。<br> 和北票战国红相比,宣化战国红色彩略不纯正,条带层次不明显,常见颜色的混杂,且大部分含有“水草纹”。有别于北票料,宣化战国红中的“水草纹”形态完整而多变。<br> 图中为含水草纹的战国红玛瑙,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味。金黄的水草纹攀附在橙红的玛瑙上,仿佛金秋时节飘洒在故宫朱墙上的银杏叶。<br> 由于球状结构导致河北宣化战国红的纹理结构以同心圆为主,少折角,易形成独特图案,以及三维立体水草图案,通常会作为象形图纹观赏石,这是宣化战国红的独有特色。宣化战国红外圈缠丝多为较宽色带,且色带中不存丝结构,这是区分河北料的重要依据之一。 浙江浦江战国红,出产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目前还未在市面上大量流通。浦江战国红颜色也是红黄为主,不及北票艳丽,通透性好。介于北票战国红和宣化战国红之间,最类似于北票战国红的一个品种。 浙江浦江战国红围岩呈褐红色、灰白色。浦江战国红本身呈脉状赋存于围岩中,原石结构同样呈脉状或球状,石皮同山东潍坊战国红一样有厚度,且冻料比例较高,料质通透,具缟纹特征。浦江战国红的石料以红、黄色为主,黄色常伴沙粒状色点,纯正色度概率较低,料中含有石英心,偶见空心晶洞。 浦江战国红色彩常见红色、橙红、鸡油黄、褐黄、暗红等。半透明一不透明,玻璃光泽。条带较宽,且界限不明显,常见中心为色彩鲜艳、均匀分布的红色,周围环带色彩逐渐加深,形成深浅不一的黄色条带;鸡油黄色、少量黑色条带相间分布;红色围绕鸡油黄色分布。 浦江战国红,主要的矿产坑口有水塔山岗、仙洞、龙门顶、山湾、竹林山、宝掌寺、岩山、车门头,以仙华山、宝掌寺为中心,向东绵延20几公里,西十几公里,北至中余山脉,南至浦江盆地都有发现。 浦江料特性和北票相似红黄缠丝,油润和水头更足,更有自己的特色,颜色上比北票稍暗,但水线少,干净,颜色除了缠丝有大花纹,火焰纹,七彩色,大块红黄相间利于雕刻创作。有黑色,白色,等色系丰富美丽。更有红黄千层稿老虎斑等特色,蛋料切对石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型图案逼真,色彩艳丽。 浦江战国红原石大多呈球形或块状,围岩灰白色,灰褐事,围岩多颗粒砂砾结构,带黄色泥土。矿石结构多变色彩丰富,受地质运动影响多裂,有晶洞。 浦江战国红主要色彩有鲜红,暗红、橙红,金黄、柠檬黄、草绿、紫、蓝等色彩,料质水润,油性足,玉质感好,晕染感强。质地细腻,硬度高于一般玛瑙,达到摩氏7.2。且韧性较好。从视觉上更符合玉石的审美。浦江战国红整体来看质地和北票极为相似。浦江战国红的加工多以当地水晶宝石加工为基础,多以切对石,磨素件,雕刻。 浦江水塔山岗料主要出大山料,大而得其名。一块净肉在35公斤,色彩鲜艳亮丽多色,收录于王时麒教授出版的(中国战国红)一书中。被藏家著名老杨收藏。火焰纹,刚刚被石农挖出来时重达一吨多,因拿不下山被石农敲碎后背下山。后终成遗憾。仙洞主要出蛋料,重量几斤到几十斤,料老但色不足,浦江话叫青丝,青肉黄丝,也有红黄较少。龙门顶颜色较好,蛋料,不及仙洞重量,较小。特色彩砂深受北方石友喜爱。 山湾料,蛋小,大不过小几斤,颜色极其鲜艳,对比鲜明,出红黄动丝出名,一对红黄动丝对石收录(中国战国红)一书。北京藏友收藏,成交价小6位,在圈内也是轰动一时。竹林山,出冰飘色,极易俏色创作,有冰红,冰黄,蓝冰等色,雕刻作品美轮美奂,但出料较少,极品也是一料难求,我也没收到竹林山冰飘料而遗憾。宝掌市,蛋料较均匀,大达十几斤,表皮料较好,往下不出色,出鸡油黄,红色较暗。 岩山,是整个浦江料出料最多坑口,色系丰富颜色艳丽,红黄对比分明,缠丝动丝都可出上品和极品,做素件和雕刻都是极好的选泽。玩家王霖的一套红黄套牌收录于(中国战国红)一书。岩山料分软皮和硬皮两种,软皮包裹着一层极易冲洗的火山灰和泥土,但裂较多,有水线,但肉多极易给玩家出惊喜,硬皮料和其它坑口一样外面包裹一层砂石皮,极硬,裂较少,但肉不一定像软皮蛋那么多,极具赌性,车门头料红颜色较多,鱼子纹是特色。 无论是原石和成品,浦江战国红玛瑙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无论是缠丝还是色带,都是由很细小的朱砂点组成的,而且这类玛瑙丝很乱,有点像水草。 浦江战国红的雕刻有其独道之处,这是其材料的特点构成。材料色块分布清晰,能够进行更好的俏色雕刻创作,作品独具特色,深受江浙沪雕刻师和藏家喜爱。综上所述,浦江江战国红集美于一身,但终因受于各种因素影响,一直没有产量,无法满足资本的运作,虽是战国红主要产地之一,但在市场上却是难得一见。让很多爱石之人感觉遥不可及。所以我们要珍爱每一块浦江战国红,珍爱我们的绿水青山。 产自山东潍坊一带的,称为“山东战国红”,主产地眉村镇,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办,地处山东省中部偏东,山东半岛西侧,潍坊市区东南部。目前尚未得到开发,市面流通量较少,但是将会成为玛瑙市场的新秀。 山东潍坊战国红玛瑙,也叫齐红玛瑙,以红缟为主,多为不规则结合状。晶体较为通透,缠丝和缟纹颜色变化比较多,产量比较少。山东潍坊战国红的原石体量较大,石皮较厚,但是玛瑙极小,因此,除去石皮后的玛瑙重量约为原石的十分之一,低于一千克,山东玛瑙战国红几乎很少能见到大型原料石。 山东潍坊战国红的冻料占比较大,通透度高,且具有缟纹特征,以宽条带状缟线为主,偶尔会有细丝和动丝。同其他战国红石料类似,山东潍坊战国红的颜色丰富、色感凝重,黄色为主,偶有偏红或参杂墨绿,并且色层中带有沙粒状色点,因此,很难会得到色彩鲜艳的上等佳品。 战国红凭借着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到了大江南北,玉雕大师们则不断探索更适合战国红的表现技法与题材,让战国红的奇幻瑰丽,魅及天下!! 战国红颜色丰富,质地细腻,非常适合巧雕,所以也能出一些非常有艺术感的雕件出来。<br> 质优的红缟战国红玛瑙色似鸡血石,其颜色厚重而明丽;质美的黄缟战国红玛瑙色似田黄,色凝而不沉。无论是哪种,都各有其美。<br> 战国红的颜色是其最重要的特质,更是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战国红玛瑙的主要颜色是红黄两色,而且两种颜色都有明显的过渡色,并不会造成杂质感。 战国红红料产量远高于黄料,但其红如奔腾烈焰、红如夕阳落日、红如玫瑰花开,看一眼,就勾人心魄。红色分为血红和暗红,根据颜色深浅又将血红分为鸽血红、牛血红等,最大特点就是颜色和血一般鲜艳,视觉冲击力强。 黄色分为土黄、橘黄、柠檬黄、鸡油黄,鸡油黄介于柠檬黄和土黄之间,颜色相对柔和,表面呈油脂光泽,是最受欢迎的颜色。 战国红玛瑙以黄为贵。贵在稀有,贵在黄色所代表的贵族气质。质地凝重、温润、细腻,色泽华贵、内敛、厚重。特别是纯色的黄炫丝,熠熠生辉,华光异彩。 同红色一样,战国红玛瑙的黄色在色度范围上也很宽泛,从柠檬黄到橘黄再到土黄,多种黄色都有,少量黄色还会过度到绿色。其中著名的颜色有柠檬黄,鸡油黄。 高品质的战国红玛瑙必须颜色纯正且饱和度高,黄红两色应显得美观大方、均匀合理,否则很难成为珍品。 战国红三个字,可分为两部分,战国与红,战国指的是文化底蕴,红则是艳丽色彩的象征! 在观赏石领域,凭借着丰富的色彩变化,莫测的纹路,或动物、或人物、或风景的象形画面让战国红站稳了脚跟,成为观赏石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宝玉石领域,层出不穷的玉雕创作,给正在变革的玉雕行业注入了新鲜元素;与时代接轨的潮流玉饰,开启玉石饰品化,标准化进程,有力的推进了战国红国际化征程。<br> 由于地质因素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战国红玛瑙的原石大小不一,市面上的战国红玛瑙大小均较为均匀,若是碰到块度大的战国红玛瑙,则更有价值,艺术家可以进行再创作,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极高。 精美的战国红玛瑙玉雕,宛若有灵性的生命体,它构建出一个个令人想象的空间,使得景中有景,象外有象,欣赏之,犹如身临其境,慢慢的融入这个虚实结合的妙境中,你会发现其中有一种摄人魂魄的美。这种深切的感觉,唯有亲眼一见方能深刻体会。 被中国古珠界推崇的战国“红缟王”,尺寸硕大(直径2.3CM),器形庄重,品相一流,缟丝徐丽多姿,富于变化,属于战国时期,同材质同器形中的王者。 发扬大国工匠精神,珍惜上天赐予人类的视觉盛宴。这一切都只为遇见你——战国红玛瑙,色纹共济、美轮美奂!! 每一方战国红都充满自然界的瑰丽气息,它带着地球用亿万年时间累积的艳丽、交错、奇异与绚烂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品鉴和把玩....... ▲题名:梵高印象【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关守龙战国红玛瑙作品】<div> 作品以原石天然图案为基础,摹仿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梵高名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抓住梵高自画像上的诸多特征,以精准的色彩分界勾勒出脸颊、帽子、绷带等元素,清晰表达出梵高自割耳朵后的迷惘、悲伤、绝望心情。背面选取梵高割耳时的画作《向日葵》,配合宣化战国红的红黄色块渐变,挥洒出原画中的盎然生机。作品正反两面映现出梵高在生机和颓废之间摇摆的自身矛盾,那也是梵高创作出诸多艺术杰作的源泉。</div> 此作品贵在巧妙利用原石的天然特征,凭借抽象思维将原石上几块天然色块与梵高名作联系起来,是人文知识与天然图案的创意结合。在优秀的创意之后,凭借精湛的技法,用扫色技法精确分割色块,用薄雕技法在厚度有限的色层内雕刻出梵高低沉的表情,再用微雕描述出各部分毛发的细节,可谓精雕细琢。总而言之,整个作品捕捉俏色精准,层次分明,并将自然图案和中式审美相结合,用东方的雕刻语言再现西方艺术原作,可谓中西合璧。 ▲题名:面壁静观【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关守龙战国红玛瑙作品】<br>石种:宣化战国红 宣化战国红因原石普遍体积较小,所以市面上大型全品素件很少见,其中适合创意雕刻者更少之又少,此作品即采用大型素件改制,重在立意及创作者想表达出的意境上,依据原石自然色彩的分布、精准分色俏色,将黄色块设计为达摩面部,偏黑色过渡成须发,在红色块上幻化出达摩身形,以玛瑙特有的白闪缠丝线草花作洞璧,更在上部俏色出落叶,平添自然动态,作品按各色应用、结合环境各元素的合理安排强化了作品要表达的意境,有将观赏者带入禅境之感,可谓别出心裁。 观作品整体,素净雅致,意境超然,成功塑造了达摩石洞中九年面壁的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空灵无比。世人皆知其面壁九年,守性不移,修四相不生,自心如如不动之功,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心无贪爱取舍,不生烦恼嗔恨。始得功行圆满,明心见性。另外,作品在技法上采用薄雕配合镂雕,着力刻画达摩禅定修行时的表情,并镂空出光环,增加了层次感。至此,创意设计、人工技法与精准俏色分色技术应用结合材质天然性的惊艳呈现,引人遐想,令人振奋! ▲题名:母爱<br>石种:辽宁北票战国红<div> 此方北票战国红藏品,取名为“母爱”。整个画面氤氲于紫气盈莹之中,母亲和婴儿在橙色光晕的衬托下,特别温馨而谐和,最让人感动的是母子之间眼神的交流,弥漫着人间最真挚的大爱。这时,母亲和婴儿以及环境中色彩的深浅晕染和金点抛撤,都成为一种统一中的变化,一派和煦之中的生命灵动。</div> ▲题名:九鲤化龙<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br> 从古遗址考据,现今九仙阁西侧化龙洞有道泉水流入九鲤湖中,鲤食丹药后,顺着这道水逆流而上,游到流水尽头的石洞出口处上方,这时风雨大作,天上乌云翻滚,有道乌云从天降下直伸洞口,这时九尾鲤鱼就渐渐化为九条长龙,升天而去。本件作品浪花中一条条欢快的鲤鱼争先恐后,正跃跃欲试跳过龙门。最吸引人的是门楼上的那条龙,龙头鱼身,成为“鲤鱼”变“龙”的化身。 ▲题名:大商之道<br>石种:战国红玛瑙<br>产地:浙江浦江<br>规格:20×12.5×43cm<div> 《大商之道》采用锦灰堆设计形式,并以大小、疏密进行设计排布,将古代钱币、《钱本草》文字、道德经、易经阴阳四象、玉璧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其中以商祖白圭点题,象征利益、时运、财富、道德。内涵诚告大商者,小钱可疗饥,大钱可帮国,再多就是毒药。商者要驾驭钱,而不能被钱所驾驭。</div> 作品《大商之道》从正反两方面道出了金钱的特殊功能,展示了驾驭金钱的“七术”:道、德、仁、义、礼、智、信。大商者需用道德的力量来驾驭金钱,要取之有道,取用适度,积散有序,造福民众,方可厚德载物。商道经营,小财劳于力,中财劳于智,大财得其时。阴阳四象等启示大商者应遵循规律,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空间做出准确的选择,抓住事物生灭时机,待时而动,与时俱进,方可基业长青。<br>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