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一、单元导语的变化</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教材修订的基本依据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span>新教材中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单元结构方式保持不变。温儒敏老师说:“所谓‘新教材’,其实是原有版本基础上的修订,完善,是修订版。”现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为例谈谈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单元导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亲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单元导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span>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本单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span>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材仍然保持双线组元的结构,单元导语两个段落分别对应“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字体的文字为新老教材对比单元导语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修本教材第一段除了点明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外,标点发生了变化,去掉了两个逗号,使句子更紧凑。“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变为“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表意更加准确,词语搭配更加合理,句子更有逻辑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段关于语文要素的内容中,“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布置本单元核心任务,统摄后面的学习要求。“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后面这两个分句的阐释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说明,操作的方法。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也承接第一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的要求,能体现“阅读是序列化培养,环环相扣”理念,也体现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属性,强调以语言运用为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二、助读系统的内部关联</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材每篇教读课都安排“预习”和课后“思考、探究、积累”,这些题目的设计也和单元导语息息相关。如《秋天的怀念》“课前预习”这样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预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读课文,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细加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段话指向单元人文主题,侧重激趣,引人思考;第二段话侧重语文要素,要学生抓蕴含感情的句子细加体会,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明方向。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操作方法。从朗读中关注题目蕴含的感情,到抓细节、关键语句、重点词语等方面,教学生理解感情,理解句子深意,理解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方法,操作性很强。这些都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带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即“以一带三”;习题很重视朗读,以读促教,以读品味,为学生理解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可以说从预习到课后“思考、探究、积累”都在落实单元导语的教学要求,且精选的几篇课文也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情境化的处理,阅读学习后也在为写作教学打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单元后的“阅读综合实践”则是对前面学习活动的延伸、整合和补充。比如第一题就是“说”的训练,在引导学生实现由读到说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为“写”做准备。请学生翻阅以往的照片或视频就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和分享的兴趣,还提示要借鉴课文运用“细节表达感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所学,运用所学。而第二题侧重朗读的指导,第三题强化词语的语境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单元习作《学会记事》引导学生实现由读到写,可谓水到渠成。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都是紧紧围绕单元导语即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的,实现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从阅读到写作的闭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u>三、我的思考</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单元导语含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单元重难点的展现,提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是学习策略的引导,有原则性、建议性、指导性,它能促进学生对单元的整体把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研读新教材时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备课、教学时,要有系统全局观念,设计好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完整和系统的学习框架,设计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落实温老师所说的“以一带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