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孙暑假快乐自驾游记(八)</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南省信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b></div></b> <b>第五天(7月20日):固始县-信阳市 160KM </b><br> 下午开车到达信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在社旗同福客栈住下后就在街上闲逛。赊店古镇是一个非常值得欣赏的古镇,它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初来乍到,赊店古镇感觉还是山陕会馆最为值得欣赏陶醉之地。所以决定以观赏山陕会馆第一,品赊店老酒第二,了解赊店文化历史第三,逛赊店古镇第四。 南方古镇,是无数人向往之地。那里小桥流水,烟笼人家。但北方的古镇就不同于南方古镇的温婉诗意,北方古镇以豪迈大气、肃穆沧桑为主。 赊店古镇,即赊店古城。历史上赊旗镇地域属申伯国,春秋时属楚,战国属韩,汉代属必宛县,隋属南阳县,明、清为南阳府辖,民国属南阳县。 赊店古镇至今完整保存了明清时的城墙、码头、航道、街道、商铺、民居、庙宇、衙署、会馆等遗存,文物众多。 赊店镇是中原四大古镇(道口、赊店、周口、朱仙)之一,是社旗县政府所在地,位于河南省南阳盆地。赊店因东汉时刘秀举义兵赊旗而得名,曾为“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1965年设立“赊旗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改名为“社旗县”,寓意“社会主义的旗帜”。2013年,赊店古镇荣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为国家4A级景区。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镇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远古先民就已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这里北依伏牛山之余脉,潘、赵河环城而过,汇唐河入汉水达长江,南北水陆交通在此交汇。明清时代便成为了驰名全国的商业巨镇。赊店发展史的灵魂是一个“商”字,因商而兴,因商而荣。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3年,西汉王莽篡权,自立新朝,王莽建立新朝后,倒行逆施,欺压百姓,得罪了世家大族。新莽地皇三年,民心尽失,各地反抗不断,汉皇族刘秀决定兴兵于宛(河南南阳),誓推翻王莽兴复汉室。一日,在宛东小镇一刘记兴隆店酒馆,召集众贤能人士,商议举义大事。酒至半酣,计议商妥,唯缺帅旗。刘秀抬眼望外,只见酒馆外的酒幌子正迎风招展,中间一斗大的“刘”字耀眼分明。不仅大喜,心生一计对刘记老板说:你把这面旗给我作为帅旗,这个老板说可以可以,刘秀说那我给你写个字据吧,这个老板说不用了,不用了,从此留下了“赊旗”一说。从这以后呢,刘秀拿着这面旗作为帅旗,兴兵南阳,大战昆阳,逐鹿河北,最后定都洛阳,光复汉室。刘秀称帝后,念其刘老板赊旗有功,便下旨改兴隆店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刘老板的酒便封为赊店老酒,并下旨改建赊旗店,该镇亦因此而改名赊店,并一直沿用至今。 赊店古镇仿皇城的样子建九座城门。能够修建九座城门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这样曾经的皇城,赊店成为全国唯一的具有九座城门的古镇。后来这个镇子一步步发展壮大,最后改名赊店镇。 赊店古镇依水而建、依商而兴、依信义而繁荣,建于东汉,兴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景区内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饱经沧桑,历史文物遗存众多、商埠文化底蕴厚重。古城区有“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华中第一镖局”广盛镖局、全国保存完好的水陆码头古遗址、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镇级衙门、全国唯一具有皇家规制9座城门的古寨墙等部分组成。72条古街道分行划市,36条胡同商铺林立,与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商业重镇。清嘉庆年间裕州贡生李栋曾作诗赞赊店镇:“房舍重重依岸开,舟船日日顺河来,马帮铃响丹霞绕,钟灵毓秀惹人爱”。 如果可以说一面酒旗赊天下,那么一杆铁旗铸商魂便一点不为过。这两杆在山陕会馆门前矗立了两百多年的铁旗,高近十八米,重约五万多斤。两根旗杆的上面,一根刻着“大义”,一根刻着“参天”。而“大义参天”四个字正是山西和陕西商会共建山陕会馆的初衷,存大义,试比天。而这个经商理念也成了赊店的魂。 生铁铸造的旗杆底座。 <br> 万里茶道以福建武夷山为始点,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八省区至蒙古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再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到达当时的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它是清代沟通中西的重要商贸通道。而赊店镇是万里茶道的水陆交接中枢,也是其有别于其它商业城镇的重要特色。<br> 赊店是万里茶道枢纽,丰富的文化遗存,是明清茶叶贸易史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在国家文物局牵头下,中国、蒙古、俄罗斯有关部门,正联合将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赊店万里茶道现存遗址众多,文物资源丰富。 <b>山陕会馆,</b>位于赊店古镇的正中央,非常醒目。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山西、陕西商人“通商情,叙乡谊,敬关公,崇忠义”之地。 明清两代,赊店是南北货运的重要集散地,全国的商人云集于此,其中山西、陕西的商人最多。各地客商为了加强同乡之间的联谊,发展贸易,持久经营,把商埠的同乡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一致于异域商人竞争,山陕会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破土动工的。 山、陕巨商富贾们运巨财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无木不雕,无石不刻,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拔地而生。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21年,即公元1756年,光绪18年及1892年完工,选材考究,用工精细,运山西煤炭填坑,熬糯米粘汁和灰,历经六帝136年始建成。山陕会馆作为赊店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承载着义,也寓于丽,寓于文化。山陕会馆耗银80多万两,那巨幅的琉璃照壁,琉璃屋顶,其奢华堪比御用。石雕的柱、木雕的廊、砖雕的墙,每一寸都写着精美。那供人看戏的万人庭院、供人参拜的关公老爷,抚慰了多少商旅的孤独。山陕会馆,不只是一个商人聚会之所,更是赊店的灵魂聚集地。 山陕会馆馆内亭台楼阁,飞檐走壁,琉璃瓦顶,金色装饰,砖雕、木雕、石雕、斗拱、彩绘,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极具艺术感,建筑技艺登峰造极,就连国家文物保护专家也赞其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可与皇宫媲美,被慈禧太后列为第七行宫。慈禧太后御赐“龙、虎”二字,可见赊店之辉煌,得皇恩之浩大。慈禧太后所题“龙”、“虎”二字至今仍镶嵌在大殿檐下的墙壁上,号称“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建筑和装饰艺术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状态,它把北方古建筑的雄浑壮观与南方古建筑的严谨柔美融为一体,更使其成为中国古建筑的经典之作。 赊店山陕会馆遗址很有气势,也很有看头,我只是走马观花的见啥拍啥,它的建筑风格别样,雕龙画凤,福气满满。看一眼让人流连忘返,因时间关系,感觉瞧瞧表面就震撼至极。<br> 在赊店山陕会馆,处处所见皆“义”字当头,所见牌坊、楹联及榜书皆显“义气”二字,才流传了—句“赊旗赊酒不赊义”一说。 <b>琉璃照壁,</b>山陕会馆前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照壁。“照壁”亦称“影壁”,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独特样式。“照壁”在会馆的最南面,高15米、宽10米,单护歇山顶式,正背两面装饰行龙、牡丹图案,南壁图案有凤穿牡丹、五龙捧圣、鹤立青莲等,北壁图案有四狮斗宝、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整个照壁设计巧妙,色泽绚丽,构成了古代建筑不拘一格的独特风格。 山陕会馆将照壁建得富丽堂皇,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功效,使整组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观。照壁壁面的艺术构图多姿多彩,大致可归为两种类型:盒子式和海漫式。而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则为海漫式与盒子式和谐结合的独特艺术样式。“九龙口”长、宽各2米,诸龙之间,相互交错,藏头露尾,层层迭压,琉璃照壁今日之所以保存的如此完整,得益于“文革”时,时任馆长用锯末铺底,上铺水泥白灰,大书一红色“忠”字,得以保全,今日四边亦有痕迹可见。其壁面之豪华,构图之巧妙,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会馆内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中轴线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琉璃照壁、悬鉴楼、月台与石牌坊、大拜殿与大座殿、关公读春秋台。会馆的前部是“三龙戏珠”琉璃浮雕大照壁,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图案精巧,构图艺术,金碧辉煌,堪称为民间艺术的杰作。 山陕会馆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至宝的民间商会建筑。整栋建筑用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比如色彩绚丽的琉璃,造型精美的重檐,精雕细琢的墓室雕刻,被故宫博物院政府院长高度称赞,辉煌壮丽,天下第一。<br> <b>悬鉴楼,</b>是个三层戏楼,有“中国古戏楼之最”的美称,兴建于清嘉庆年间,楼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南为山门,檐廊宽敞,面北为戏台,这种勾连搭结构独具匠心,极富特色。已故中国古建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校长杨廷宝先生称赞悬鉴楼为“华夏古戏楼的典范之作”。 每到逢年过节,悬鉴楼就热闹起来,台上演出的是在赊店最受欢迎的民间戏曲乐调。据说乐调是由晋商从山西带来,融合了当地的旋律而形成的。当初山陕会馆经常大戏不断,不过有的时候可不完全是为了热闹。山陕会馆的行规规定,赊店的商户们如果哪一家出现了被顾客投诉的情况,就要花钱开戏三天以示警戒,而这还仅仅是最轻的处罚。 <b>春秋楼,</b>山陕会馆主院有座春秋楼,因敬奉关羽夜读《春秋》而得名。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高十丈十尺。民谣传说,“赊店有座春秋楼,半截插到天里头”。春秋楼巍峨壮观,金碧辉煌,雕饰彩绘,巧夺天工,极其华丽,堪称神州一绝。咸丰七年(1857年)捻军以“被子蘸桐油”燃大火七天七夜而烧毁。现仅存遗址,高台铸有关公读春秋铜像。 山陕会馆主体建筑大拜殿两侧是药王殿与马王殿,北门是大座殿,其间以高架过道相连,形成会馆之神殿区。 大殿两侧是七十二行祖师堂,里面塑造了各行各业的手艺祖师爷像。 <b> 潘龙井,</b>山陕会馆水井。据说在挖井出水时,出现了一青一黑两条大蛇,相传是潘河上游黑龙潭龙王之子,于是取名“潘龙井”。会馆内无论有多大的雨水,都会通过潘龙井而渗入地下,被两条青龙吸取,不外流,不积存。所有建筑也从来不会出现潮湿现象,这对保护建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依不舍的从山陕会馆出来,开始在古镇街巷游走行摄。按图索骥,不知不觉来到了“火神庙”。<br> <b>火神庙,</b>建于道光元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为敬火神而建的木结构建筑。<br> 火神庙牌楼座北向南,前额刻“光天垂象”,背额刻“利民永生”,其上有栩栩如生的龙、凤、海马、麒麟等,四角挑起,灰筒子瓦覆盖,下部左右数层木结构,上部六角挑起,整个建筑结构严密,非常壮观。因河南前几天连降大雨,火神庙被水所淹,谢绝参观,内部未能瞻仰。 赊店古镇有九门,这个只有皇城才有的待遇,源于东汉始皇帝刘秀的恩宠。而之后的荣耀,却完全靠着自身的努力。凭借着南水北陆的枢纽优势,赊店成了商贾云集之地,南来的在这里下船,北上的在这里上马。 <b> 福建会馆,</b>位于全镇地势最高点南瓷器街南端,建于嘉庆元年。整体建筑布局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br> 福建会馆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万里茶道之中转站。 <b>广盛镖局,</b>由清嘉庆六年出生于山西祁县官宦武术世家的镖头戴二闾来赊店,在1802年创立了广盛镖局,广盛镖局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大镖局,堪称为“华中第一镖局”。位于赊店瓷器街北端,五间门头,中为高大门楼,门前树一高高的旗杆,上悬“广盛镖”镖旗,内为一进三的大院落,分设会客厅、签押房、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扬等,成为赊店旅游的著名景观。 广盛镖局,其镖主要走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张家口、天津等地。戴二闾凭借“戴家拳”而誉满天下,据说当年活动范围遍及半个中国。 “一声喝武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道尽走镖人的辛苦和期盼。 <b>蔚盛长票号,</b>位于赊旗店最繁华的瓷器街路西,创建于清道光六年,是中原第一家私立银行蔚盛长票号,银两流通之巨大,而有蔚盛长票号,可在全国汇兑银票。 除此之外,赊店古镇还拥有国内仅存的清代最完整的税务衙署厘金局,至乾嘉年间,赊店发展已到达鼎盛。 <b>赊店老酒,</b>始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从“仪狄造酒杯康润色”到“刘秀赊旗”,可谓源源流长。赊店老酒在生产上自始至终采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运用当地上等高粱、优质小麦为原料,入三百年泥池老窖、优质矿泉水加浆,久储自然老化,科学降度,精心酿制而成。酒体丰满,清澈透明,浓郁芳香,醇和协调,纯正爽净。酒度高而不烈,低而不淡之特色。特别是不加化学香料,顺其自然,喝后不上头、不口渴,被誉为“酒中之秀”、“中原佳酿”。 赊店的酒很有名,来到此地,这儿的酒自然是不能不提的,两千多年前,“酒神”仪狄为大禹酿酒,因大臣饮酒过量,举止失态,大禹认为酒必误国,便把仪狄驱逐出宫。仪狄出宫后流落中原,发现这里水清甘洌,两岸五谷飘香,认为此地必出好酒,便在赵河岸边结庐酿酒,并把酿酒技艺传授给乡民,一段天长地久的佳酿传说因此展开。 赊店自刘秀在镇上刘记酒馆赊旗起义称帝后,赊店酒就成为了宫廷御用贡酒,在王孙贵族中备受推崇,赊店老酒也是赊店主打土特产。<br> 今天的刘记酒馆,虽然并不是1900年前的那一家,但是一样“刘”姓,依然让更多来此的游人有了亲近的理由。而且小酒馆里至今流传着一个习俗,凡是酒馆的客人,先饮三杯赊店老酒,若不晕不醉,下面的酒就可以赊账。不知道有多少人扛不住,醉里几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赊了酒,豪情踌躇。不管怎样,总会让人生出欲望,三两知己坐下来,推杯换盏,心事出怀。 <b>赊店古城墙,</b>是清咸丰三年(1853年)起建造城墙,清咸丰八年竣工,城墙以青石为墙基,夯土为墙心,周设九座城门。 赊店古镇原仅为一座土寨,后于咸丰三年在全镇集资兴建砖石城垣,咸丰八年续建完成。城垣布局呈宽大的“金鱼”形,暗寓商家“如鱼得水、年年有余”的理念。最独特的是开设了九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二层高飞檐挑角的城门楼,周长十八华里,高11.6米,十分壮观。 赊店,外环潘河和越河穿镇而过,据说,当时的赊店镇有72条古街道、36条胡同,500多家商号,可谓南船北马,商铺林立,相当繁华。赊店有“天下店,数赊店”、“金汉口,银赊店”的美誉,人称“中原第一古镇”。货有百种,街街不同。旗有千面,家家不重。白天,车水马龙,南来北往,步履匆匆。夜晚,河上泛舟,听戏唱曲,灯火通明。虽然是曾经,但是那样的街市,那样的繁华,作为全国四大商贸重镇之一,已不是寻常。 赊店是一座既冷门却又高调的古镇。说它冷门,是因为知道的人不多,算是一座原生态古镇。说它高调,是因为这个古镇有诸多桂冠,它号称“中原第一古镇”,也是全国唯一的具有9座城门的古镇,还曾入选2014全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镇”,排名仅次于浙江乌镇。而在赊店古镇,慢慢了解,可以从一个大殿基石,都可以讲述一段故事。 踏着脚下石板路慢慢欣赏,心情就自然融入了这个古老的古镇。赊店古镇相比于江南的古镇少了一些温婉秀丽。但有着“中原第一古镇”之美名的赊店古镇,却保存了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城基、码头、会馆和街道,因商而兴、因商而荣,可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北方建筑艺术博物馆。 <b>摄影、制作:</b>佛 缘<br><b>文字、编辑:</b>张永胜<br>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有些照片用手机拍摄,像素有限,聊作到此一游以记录为主吧)!喜欢我的作品请在下方点赞、点评、关注,欢迎欣赏、收藏和分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