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点燃精神的花火,美丽与温暖同行——读诗人大畜《留守儿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尤溪|纪圣强</p> <p class="ql-block"> 诗缘情而发,是真情流露。兴而未尽,愤而不平,哀而难诉,引歌而发,畅然胸怀,如沐春风,自然通达。 </p><p class="ql-block"> 文以载道,诗亦如是。诗可兴、观、群、怨。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诗不会局限个人情感,而发挥其载道功能:关注时下,为生活赋能,挖掘真善美,给予人间温情。 </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诗人大畜《留守儿童》于《闽文》一书显现了出来。留守儿童是乡村普遍问题之一,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只能由家中老人监护或在亲朋家寄养。 </p><p class="ql-block"> 隔代和非亲教育导致他们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难以得到有效监护。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我们不妨先看看诗人笔下的“留守儿童”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守儿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大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的父母很遥远</p><p class="ql-block">听说在另外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你信以为真</p><p class="ql-block">难怪每次见到就像做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守住清贫的岁月</p><p class="ql-block">看古村迅速衰老</p><p class="ql-block">你不敢抱怨</p><p class="ql-block">爷爷讲不出新鲜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常常睡前暗想</p><p class="ql-block">从小留守</p><p class="ql-block">慢慢就养成习惯</p><p class="ql-block">老了才不像奶奶总哀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曾于遥远的海岛从事教育,如今又在乡村工作,对大畜笔下的“留守儿童”自是心有感触。诗中留守儿童质朴、童真、懂事,又无奈得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 “父母很遥远”,难以改变的现实,是孩子最真实的感触。或许,这问话题,他已反反复复问了又问。得到的答案却是“在另外一个世界”。孩子只能不情愿地选择相信。 </p><p class="ql-block"> 他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心的答案。“在另外一个世界”,有了答案,他可以安慰自己,父母没有走远。</p><p class="ql-block"> “在另外一个世界”,自己就依偎在父母温暖的怀抱。 是啊,这是多美的梦境!父母满心欢喜归来,自己也像生活在梦境。相聚总是短暂,不是梦境,却希望是梦境。梦还可以长一些。 </p><p class="ql-block"> 这份温暖多停留片刻该有多好啊!父母改变不了现实,自己也无能为力。依依惜别之后,继续躲在梦中,多少个日夜在“另一个世界”与父母相聚。 </p><p class="ql-block">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清贫的,没有尘事的喧嚣繁华,只有无尽的寂寞。村庄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去往繁华的都市。热闹的农家小院,只剩老人和孩子。</p><p class="ql-block"> 此刻,乡村似乎老去,走向人生的衰退期。长住人口逐渐老龄化,就像诗人大畜《留守老人》描述的“老人守着村庄,守着空旷的日子,那种雄鸡一叫,沸腾整个村子的唱和,被年轻农妇带走”。 </p><p class="ql-block"> 乡村留下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相依为命,孩子的生活少了父母的精细照料。孩子物质的清贫毋庸置疑,这并不可怕,大多数孩子并不在乎自己是否吃得好,穿得暖。这样的生活他们早已习惯。 </p><p class="ql-block"> 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清贫,孩子渴望获得父母的关爱,也渴望知道外界的精彩。会讲故事的爷爷,再也讲不出新鲜的故事,甚至那有关父母的故事也越来越少。重复单调的故事是老人对孩子执着的爱,也是孩子最大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懂事的孩子不敢抱怨,依旧认真地倾听。他知道爷爷已经尽力,他只能自己仰望星空,想象宇宙外面的世界,想象与父母在一起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听着奶奶一声一声的叹息,阳光下的皱纹有太多岁月的沧桑。想必,奶奶小时候也留守过吧。老了依旧留守在乡村,奶奶留守了一辈子,也没能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孩子的命运。 </p><p class="ql-block"> 回首青春,她能留下的只有一声声叹息。他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可作为留守儿童,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他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奶奶的无奈,也是自己的无奈。他只能偷偷告诉自己清贫也好,孤独也好,凄凉也好,无奈也好,只要一切习惯了就好。</p><p class="ql-block"> 这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并没有让他生活因此改变。他和他生活的村子在岁月的流河里愈显得清瘦了。 </p><p class="ql-block"> 诗人大畜以第二人称的手法将读者与留守儿童拉近。他像一位知心伙伴在与孩子倾谈。他用自己的真诚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精神的剖析,呈现出一位孤独而坚强的留守儿童形象。这样的人物塑造引入深思,时刻提醒我们在关注留守儿童物资需求同时更应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p><p class="ql-block"> 点亮精神的火花,让美丽与温暖同行!只要孩子的心暖了,一切也都将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年1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注:大畜,原名刘建朝,20世纪80年代出生,闽中人氏,中国诗歌协会会员,福建作家协会会员,福建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三明学院学报》编辑,出版诗集《闽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纪圣强,男,1988年出生,福建尤溪人。作品散见《齐鲁文学》《今日蒸阳》《闽文》《尤溪文艺》《尤溪教育研究》《长江诗歌》《白天鹅诗刊》《风沙诗刊》等期刊杂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