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汤的享乐与回味

胡杨树

<h3>东汤的享乐与回味<br><br> 我第一次来东汤镇,大约是1996年初冬季节,我们10位天天被工作“憋屈”的同事,设法出门放放风,打了个“公”与“私”之间的“擦边球”,乘坐了一公一私的两辆小车,周末的傍晚向东汤进发了。<br> 当时,似乎我们谁都没有去过东汤,只凭着“温泉洗浴”的品牌认知,去体验想象中的放松与快乐。201国道正在建设之中,我们沿途走走停停,一路打听,终于被引向了土城子的路口。忍着饥饿,再行进十多分钟,又遇见一个年轻的拖拉机手,他告诉我们:你们马上就到垓(读GAI,街的土语)了。大家心里即刻亮堂了。<br> 当晚,我们就在游泳馆附近的一家小旅店住下,简简单单的吃喝住,都让大家兴奋不已。第二天上午,我们就开斋进入了游泳馆。其实,从设施上来看,这里比五龙背相比并不先进,对我们而言就是图个“新鲜”。冲浪、游水、洗浴,乐此不疲。这是我们难得享受到的福利。<br> 当我第二次来到东汤的时候,已是几年之后,参与新单位的团建活动。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感染着我,新文化、新气象、新生活都在鼓舞着大家积极奋进。之后,东汤就和五龙背一样,成为我们工作之余的学习、培训、休闲、娱乐的圣地了。久而久之,也再没有什么新鲜感了。<br> 东汤再次激发了我的热情是在去年的夏季。我们的“欢乐大家庭”队伍要设计“一日游”活动,我在《丹东旅游指南》中不经意发现了“东汤叆河风景区”的介绍。原来,东汤的魅力不仅仅是久负盛名的温泉洗浴,它还有大量的自然风光。于是,我们来到了“神仙谷旅游休闲区”和“东汤叆河温泉度假村”。在古渡口转了近一个小时,这里河面平缓、波光潋滟、山水如画,幽静而怡人。之后,大家又坐在度假村河岸的凉亭上,嬉笑、拍摄,任微风吹拂,饱眼着深闺中的美景。东汤的迷人和美妙,在我的心中迅速升华了。<br> 今年1月,陶淑珍、叶文锦夫妻邀请我们几位同学和家属来东汤度假,借此机会,我自报奋勇地为大家做了导游,沿着东汤河、叆河周边转了两次。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东汤的冬季美景,大家的感受都非常美好。<br> 转眼,冬天又到来了。考虑到我们兄弟姐妹的家庭聚会不能总围绕着饭圈文化,便邀请大家一起来东汤休闲洗浴。<br> 上午到达宾馆,泡过第一轮澡,吃罢午餐之后,九人的队伍就自然分化出两支:一队心照不宣地围上了麻将桌,另一对就得由我负责,去逛逛周边的山水。由于二哥的腿行走不便,我们便驱车在河边和山沟里转了两个多小时,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乡镇风貌,再次重现在我的面前。<br> 河水中潇洒游荡的野鸭子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新奇,倒是泥沙中奔跑的鱼儿让我们大惑不解。先是猜测它们是乌龟,但乌龟爬行的速度总不会这么快吧?形体也没有这么瘦长。思前想后,终于从“沙里咕子”鱼这个名字悟出了点道理。<br> 二十多年前,我的印象里,东汤镇的街道只有东起下屯桥、西至汤后桥这1公里左右的街道。而如今,不仅该街延长了,且两桥以北的又开辟了好大一片商业区域。看到人们从山里拎下了矿泉水,我们就朝着山泉的方向行驶。终于看到了矿泉井,有几十个饮料桶在排队接水。一位老大姐告诉我:你既然开车来,就不妨再往上走一走,上面的井水流急,人少。于是,我们又往山上去,果然,在几百米远的地方,又见到井水。那些打水的人很善良,看我们只带了一个水桶,便让我们先打了。据说,再往上去,还有一口水井。当我们转到了另一条山路的时候,仍然看到人们拎着水桶。看来,这里的好几个山坡都有矿泉眼。我们的“开心果”雯雯,回到酒店后,立马开始烧水、沏茶、冲咖啡,忙得不亦乐乎。<br> 吃过晚餐,在第二轮泡澡之前,我又起意出门看看镇上的夜景。此时,在镇上游逛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来此度假的外地人。在这个小镇里,至少有几百家温泉酒店或宾馆,“圣泉”、“御泉”、“神泉”、“天泉”等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千年养生古泉。各类商业、服务业网点星罗棋布,把政府大楼都挤进了一个胡同里了。难忘的御圣泉露天浴场、迎宾温泉酒店,是我在这里最早相识的地方,对此,我至今仍保持着留恋之情<br> 顺着汤后河向北行,在水一方、御澜厅、万豪、喜来登等各式风格建筑一个挨着一个,另外,还有诸如弘景圣泉湾等高档寓所园区,也显得格外精致。镇中心的圣泉广场、汤河栈道上的神泉广场,是广场舞最集中的地方,热热闹闹,喜气洋洋。<br>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抢先再到传说中的“圣泉寺”去探求历史。打听当地百姓,他告诉我:皇帝御题的“第一圣泉”、“第二圣泉”那两口老井,曾经就在路边上,近些年才被掩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真得怪我之前没有把握好结识它们的机会了。<br> 吃罢早餐,在计划第三次泡澡之前,我们又结队到街边商业网点游逛。笨猪肉、茧蛹、卤水豆腐、铁皮柿子等是当地较为出名的土特产品。我们每家都花点钱,也为此次活动增添了一份乐趣。<br>  东汤的短暂旅行,再次坚定了我的信念:风景在眼里,也在心里,更在你的脚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