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趁着初冬天气尚暖,我们决定周末去游览郯城的马陵山。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是条低山丘陵,海拔在80—180米之间,北起山东临沭县曹庄镇,南到江苏宿迁市骆马湖畔,随沭河古道一路逶迤南下,绵亘数百里,地形有平有险,平险相间,沟壑纵横,复杂多变,因战国时期马陵之战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这场神机妙算的马陵之战到底在哪里,由于年代久远,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听的最多的是郯城和新沂这两个地方,郯城这个是海峡两岸专家一致认定的,新沂那个是国内专家十分肯定的,其他虽有传说,有待论证。具体哪个真哪个假,我们不敢妄议。总之,我们出游看个风景足以,又不做军事研究,没必要追根溯源,于是就选择了离家近的。</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天空就阴沉起来,很快就飘起小雨,这是初冬的第一场雨,细细的雨丝,不急不躁慢慢悠悠的下,没有一点要停歇的意思。空气潮湿有些清冷,微风过处,吹落了一树繁华。我们跟着导航走的近道,一直沿着分沂入沭水道走,这是个过境人工河,河岸上的路很窄,有时错车都要你停我让才行。河两侧沃野千里,翠绿翠绿的麦苗给大地带来了勃勃<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机,</span>这是冬天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沭河两岸种植了很多树,它们沐阳而生,有着浓烈的自然之美,为萧瑟的冬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不论你走哪一条路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黄绿色树叶交相辉映,笔挺的树干整齐列队,忽明忽暗的光线躲來闪去……我们一路无言,静静的陶醉着。</p> <p class="ql-block">大约1个多小时,穿过一个小村庄来到目的地。入口并没有像其他景区那样有个大门,只是简单的有个标识—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为开放式。我们很纳闷,难道不是马陵山景区吗?跟门口的保安一打听。没错,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有两条路,一条顺着垒的台阶沿着山坡向上行,一条顺着木栈道沿着山沟往里行,我们选择了木栈道。</p> <p class="ql-block">跨入木栈道的瞬间,仿佛走进童话般的梦境里,久违的快乐也悄悄溜进心间。栈道在沟底曲曲折折高高低低伸向大山深处。两侧的山体五彩斑斓,金黄色的杨树、银杏树与红似火的枫树以及红黄相间的乌桕,错落有致地夹杂在常绿的山林间,每种色彩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将山林装扮的格外绚丽,如诗如画,妙趣横生。没有了虫鸣,鸟儿就叫的格外清脆,时而独奏,时而合鸣,行进的脚步声,踩踏落叶枯枝的沙沙声,合奏出一曲<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法比拟的天籁之音,</span>这一刻,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无条件接纳和清除。</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木栈道缓缓前行,抬头观赏两侧山体的各种树们的姿态,裸露的山体有摩崖石刻,沟底有淙淙流水。半山上隔两三百米就会有石亭,便于游客停歇观景。由于路面湿滑,我们遵循了“看景不走路”的原则,五六百米的路用了半个多小时,还要不停的为美景驻足打卡。老公开玩笑的说:“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中午时分温度有些回升,山林开始渐渐升腾起雾气,整个景色变得如梦如幻。栈道树林时隐时现,山体有时像蒙着面纱阿娜多姿的少女,宁静而雅致,有时像庄严的士兵,守护着这座大山。面对如此境界,老公放喉嚎叫,道曰:人在云中走,雾在人中行。我忽然心生一个奢望:树叶纷纷落下时,我是仙风道骨的侠客,在树尖上来回飞跃;又像孙膑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总之,我们放纵心灵,在清雾弥漫的山林中得到洗涤和滋养,与大自然的美丽相互交融。</p> <p class="ql-block">走过栈道,穿过竹林,来到片开阔地,这里有《马陵古道》,《隘塞死地》,《兵圣千古》等碑碣,还有马陵之战的示意图,《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篇中记述了马陵之战的用兵布局,其地形描述与郯城马陵山几乎一致,郯城马陵山区及古道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锅灶坑,证实了马陵山确曾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另外,卸甲营村、跑马岭、点将台等众多村名、地名都与马陵之战有关,进一步佐证了马陵之战的地点确为此地。真可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p> <p class="ql-block">再沿着山路往上走,在一块开阔地有一水泥假树,旁边立石,上刻:庞涓死于此地。据明万历年间《沂州志》载:“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据说:齐军诱敌于马陵,这里树木茂密,道狭地险。孙膑以1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道路两侧,约定在夜里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并预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庞涓点火照明,观看刻字时,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败。庞涓见大势已去,只得大叹“遂成竖子之名”,愤愧自杀。</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41年,齐魏交战,齐国军师孙膑采取“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策略大败魏军,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千百年来,一直被兵家所称道,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此战是军事家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战争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兵学智慧的实际应用,因此马陵古战场又被称为“写在大地上的孙子兵法”。自从有人类以来,战争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战争是残酷的,又是现实的。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兵家学说,最著名的莫过于《孙子兵法》了。我不禁想到圆明园遗址,我曾经去参观过一次,站在大水法遗址前,胸中很是郁结,不知道怎么排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不禁唏嘘“落后就要挨打”。</span>世界法则的本质就是丛林法则,只有我们强大了,有了足够保卫自己的军事实力,才会让敌人忌惮。也只有历尽苦难的民族才懂得和平的珍贵,而这份和平来自我们手中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环山一圈,有不同风格的步道,给不同喜好的游人有了不一样的游玩体验。我们沿着台阶下山,步子很稳。走在静谧的树林里,阳光透过枝条,斑驳地照在地上,脚下松软的落叶如棉花般的柔软,一阵风轻轻划过,落叶纷纷飘落,大山便有了回声。山路虽然没有水的浸润却有了三分意境的深远。我们一边讨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学习古人因地制宜、足智多谋的智慧,体会兵学文化的奥妙,一边感受马陵山的古道遗风,叹息穿越千年而不衰的经典之战。</p> <p class="ql-block">到了出口,回头远眺,马陵山并不算高,更像一个大山包。初冬的山林已微微褪去了秋的饱满与鲜艳,坦然的露出光秃的枝丫与粗糙的躯干。一条古道与景色融为一体,走在其间竟是一地的风景与故事。此时方才明白了这里为什么不叫马陵古道,而是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对待食物的态度,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山里的野味理所当然不容错过,这是我们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表现。饭店老板手艺不错,炖的野兔浸足了汤汁。小猫寻味而至,小主人宠溺的跟着它,互相的陪伴成就了彼此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顺着山路向上,准备翻山而过。到达山顶意外发现路边有个清泉寺。在山门口,一个老艺人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守着栩栩如生的面人。进了山门就是下坡,在山门和寺庙之间有个山涧,水已经干涸了,不过要是雨季的话这里一定是溪水潺潺。山涧中有几棵古树,树根紧紧的扎在石缝里。上坡后就来到了寺庙,规模不大,南北长31米,东西宽20.5米,占地约1亩左右。大殿3间,单歇式建筑。这里原来叫云门寺,始建于宋,兴于清,后改名清泉寺。寺内现存万历五年重修云门寺记事碑和几个无法辩识的石牌,寺前有一棵千年银杏树,它们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寺庙千年的过往。我们不论寺庙的宗教信仰,只要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就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庙很清净,周围树木茂盛,尤其是植于山涧两侧的水杉,在初冬的料峭风中,已然由翠绿色渐变为浪漫的赭红色,它们冲天矗立的挺拔身姿,透着一股成熟的韵味,阳光打在杉林上,宛如大自然无意中打翻了调色盘,呈现出红、金、绿交织的绚丽色彩,好似一幅唯美画卷,令人心生欢喜。远处被云雾环绕的山峦,与身旁层层叠叠金红色的水杉遥相呼应,装点出一处独特的宛若油画般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种美好的心情会温暖着我们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