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一、滨湖尼亚加拉小镇</div> “滨湖尼亚加拉”小镇,位于尼亚加拉河与安大略湖汇合处,最早是印第安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原名巴特勒堡。1781年,美国保皇党人逃亡至此,改名为纽瓦克镇。 1792年,定名为“尼亚加拉”,成为加拿大的首都,但因靠美国边境太近,1797年,将首都迁往约克(今多伦多 )。1812年,美加战争爆发,美军占领了尼亚加拉镇,后美军撤退时,将小镇破坏, 英国人重建。1880年,为与尼亚加拉瀑布城区别,取名滨湖尼亚加拉。 滨湖尼亚加拉小镇,幽静整洁,马路宽阔。大部分游客漫步在街上溜达,也有部分游客选择乘坐马车游览,舒适又省力。 小镇居民,大多数拥有独立的别墅小院,精心打理,风格各异。 小镇上的威尔士亲王酒店,始建于1864年,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能够感受到浓郁的英伦风情。因酒店保存了中国清代的瓷器,两把龙椅和中式木雕九龙屏,曾经命名为龙酒店,1901年,英国威尔士王子下榻这里后,更名为威尔士亲王酒店,接待过不少英国皇室成员。下午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彩虹,让我们惊喜。 尚未到南瓜节,已有商家在橱窗前摆放丰收的南瓜和鲜花。每年10月31日被称为南瓜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又称为“万圣节”或“鬼节”。 小镇帽子店橱窗,中间塔型钟楼图案,是座纪念碑,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小镇出去征战而牺牲的将士而建,如今成为滨湖尼亚加拉小镇的地标性建筑。因钟楼纪念碑正在维修,周围帘布遮挡,无法拍摄。 沿街的老建筑,大多已改建成精致的专卖店,有的是咖啡馆和餐吧,或是充满艺术感的画廊,环境十分优美。 传说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经到访风光旖旎的滨湖尼亚加拉小镇,但目前所能查找到的资料,都没有萧伯纳到访滨湖尼亚加拉小镇年代和细节,很可能是误传。镇上有一家近代的以萧伯纳名字命名的餐馆,名为“萧咖啡&葡萄酒吧”(Shaw Cafe & Wine Bar)。 餐馆旁边的喷水池里,矗立一尊大文豪萧伯纳手拄拐杖的雕像,以纪念这位戏剧大师。雕像的说明铜牌,简单的介绍了萧伯纳,显示雕像于1996年由私人捐助建立。<div>萧伯纳(1856年—1950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后加入英国国籍,职业生涯在英国。1925年,因一部悲剧《圣女贞德》的创作,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文豪。萧伯纳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卖花女》,后改编成音乐剧《窈窕淑女》,并被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上演。1933年曾访问中国上海、北京等地,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鲁迅、林语堂等都见过萧伯纳。<br></div> 1962年,当地律师兼剧作家在商人的支持下,将镇上的法院审判庭,改建为可容纳327名观众的剧场(现名法院剧院),举行了一个夏天的“向萧伯纳致敬”的戏剧演出,取得巨大成功。此后每年的4月至10月,成为萧伯纳戏剧节。法院剧院(Court house theatre),建于1840年,是1962年首次上演肖伯纳戏剧的剧场。 <p class="ql-block">1973年建成的萧伯纳戏剧节剧院,有856个座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特鲁多观看了首演。</p><p class="ql-block">萧伯纳戏剧节不仅是小镇的文化盛事,也成为北美最大和最成功的戏剧节,每年吸引大批萧伯纳戏剧的爱好者来到小镇观戏。</p> 皇家乔治剧院,是萧伯纳戏剧节的三个演出剧院之一,拥有305个座位,始建于1915年,原址是一家铁匠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驻守小镇的士兵们的娱乐场所,后改建为剧院。现因建筑地基出现问题,计划在2025年关闭。<br> 滨湖尼亚加拉小镇的特色面包房,刚出炉的各色面包圈的香气,飘散在空气里。 我们买了几个特色面包圈,坐在尼亚加拉河与安大略湖交汇处的岸边长椅上,慢慢品尝 感受过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波澜壮阔,来到滨湖尼亚加拉小镇,小镇的安宁和幽静,让游客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小镇临水而建,与美国纽约州杨斯顿村的古城堡隔水相望。 湖边绿草茵茵,初秋飘落的枯黄树叶点缀其间,仿佛大自然的神笔绘就的图画。 二、哈尔顿县的电气铁路和博物馆 加拿大的很多城市都有铁路博物馆,如蒙特利尔铁路博物馆,艾伯塔中央铁路博物馆,多伦多铁路博物馆等等,而电气铁路博物馆只有一家,位于安大略省哈尔顿县。<div>电气铁路博物馆是个小众博物馆,由安大略电动铁路历史协会拥有和运营,这些火车都是退役的列车,所有服务人员都是退休的员工。游客到此,可以乘坐老式电气火车游玩,也可以参观在厂房内展示的老式电气火车。</div> 原属于多伦多铁路公司的 327号电气机车,1893年建造,1915年退役,被遗弃在仓库中,1921年被多伦多交通局报废。1934年,为庆祝多伦多建城100周年,多伦多交通局修复了机车,作为街车使用,直至1968年再次退役。古老的车厢,充满着原始的设计,保持了19世纪的时代风貌。<br> 电气铁路博物馆的罗克伍德车站,是博物馆西端的终点站,不时有电气列车停靠,搭载游客后,在2公里长的风景轨道线上运行,前往远方的下一站。单列电气列车,又称为街车,是加拿大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电气铁路和博物馆,于1972年向公众开放,特色是可以乘坐修复后的古老列车,亲身体验十九世纪的古董列车的乘车感觉。 走进老古董电气列车的车头,看到只有控制手柄,操作极其简单,坐上驾驶座,模仿当机车驾驶员,秀一下存在感。 老古董电气列车的车厢,宽敞明亮,木质结构,装饰典雅,皮制座椅,彰显奢华。 列车员都是爷爷辈的,身穿铁路制服,头戴铁路制式帽,很和蔼,很勤奋,责任心强。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为年青人服务,在国内少见,但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在许多国家都能见到。 我们乘坐的8号列车到达东端咖啡馆站,这是8号街车的终点。其他街车还有一站,到达东端终点站,即草甸车站。<div>8号列车是博物馆的文物之一,原为伦敦和斯坦利港铁路城际列车,1915年建造,1957年结束客运服务,又在货运服务中运行了几年,最终退役。1971年被博物馆购买,修复后,在博物馆区域内运营。<br><div><br></div></div> 东端咖啡馆站,得名于一辆古董街车改装成的东端咖啡馆,游客可以上车购买咖啡,在车旁遮阳伞下品味,然后步行前往不远处的草甸车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人物和物体会被淘汰,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是真实的车轮也无一例外。 这里是老旧街车的墓地,修复不了的铁路列车静卧在铁轨上,日晒雨淋,残破如废铁一堆。 铁路列车的修复车间。捐赠或购买的老旧列车来到这里,经过修复、维护、保养,重新焕发青春,又可以在博物馆区域内运行或进入展馆。 东端环路,是博物馆区域内环形的铁路轨道,可以让街车顺利往返。 草甸车站,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铁路车站,现已废弃,成为博物馆东端的终点站,所有返回主入口(罗克伍德站)的街车都会在此停靠,然后搭乘游客开往罗克伍德站。<br> 修复后的古董列车,再次骑上铁轨,驰骋在博物馆区域内的专用道上。哈尔顿县的电气铁路和博物馆也成为安大略省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运营铁路博物馆。<br> 报废的货车车厢,经过简单的装饰,成为一件展示品。 博物馆在一座大型厂房内,大门口就是一辆教练机车,是培训机车驾驶员的场所,实物培训,有利于实习驾驶员尽快掌握机车驾驶技能。 厂房内展示着各种历史街车和工作车,还有一系列的图片资料、纪念品和档案材料。 展出的多伦多铁路公司1326号机车,1910年由多伦多铁路公司建造,1951年退役,是多伦多最后的一辆木制街车,也是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文物,从此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越来越多。 多伦多市政铁路55号街车,1915年由美国建造,1954年退役,同年被博物馆购买,这是博物馆建立初始购买的第二辆机车。<br> 博物馆1983年从伦敦仙境公园收购的伦敦机车,1901年由加拿大建造,1935年退役。古董式的机车优雅而神秘,默默地沉浸在历史的回忆中。 不同时期的街车,车厢内的装饰风格也不一样。十九世纪的车厢都是木结构,二十世纪的车厢都是钢结构。历史沉淀在每一个展物里,值得认真地回味。 797号机车,原为美国普林斯顿的城际列车,据说是现存唯一的普林斯顿的城际列车,1915年由美国制造,车厢内有独特的行李摆放位置。从1916年开始,列车提供行李、特快和客运服务,直到1955年客运服务结束退役。1999年被博物馆收购,正在等待修复工作。<br> 城际列车的又一种车厢,舒适实用,简约大方。 一辆大型的现代电气机车,1981年建造。2019年,特别设计了色彩斑斓,艺术感十足的彩绘,以纪念在多伦多行驶了40年并即将退役的该型机车。2020年,博物馆购得该机车。 安大略电动铁路历史协会,由一群铁路爱好者组成,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成立于1954年。他们希望拯救多伦多交通局更多的老旧电气铁路列车,免于被送往废品场的悲剧下场。他们自愿维护、恢复和运营博物馆,一年又一年的迎接了众多的游客。<div>对于游客而言,行万里路,无论是穿行在异国他乡的风景里,还是漫步在祖国大地的山水之间,千万不要错过那里的博物馆。在历史遗迹前沉思,在历史长河中溯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升华自己的思维。<br></div> 2024年10月6日至7日游览<div>2024年11月24日完成游记</div>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