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云端 教研同行——用好结构化教具,培养学生数感

诗和远方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材使用水平,11月19日,丰城市新城小学数学老师们相遇云端,集体参加了“人教云教研”网络第二阶段的培训学习。</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活动,我们一起观摩了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教师梁凝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再认识》课例,并听取了专家教授的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结构化学具,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她通过数蛋“神器”这个生活中的结构化实物,让学生感受10个一数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十进制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数。然后通过数棒“神器”,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辅以语言进行表征,直观与语言结合,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并感悟一和十的十进制关系。其次,通过计数“神器”——计数器,让学生感受位值制,规定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不同的大小。最后,通过生活中的应用——巧拿货物,结束本课。</p> <p class="ql-block">  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十”及“十进制”“位值制”。</p><p class="ql-block"> 借助现实素材和认数工具,让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p><p class="ql-block"> 充分挖掘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按群计数的好处;用好小棒和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在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在数数和写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自然数概念蕴含的十进制和位值制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p> <p class="ql-block">  刘加霞教授点评道:梁老师的课,结构化的学具用的特别好,是有层次的。从直观到半具体,半抽象再到抽象的。 利用这样的有结构的学具进行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学习,勤做笔记 ,学思结合,体会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在于1.激发学生产生"真问题”,有“真探究"需求。2.开展有“高阶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云端学习结束之后,老师们积极讨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结构化学具的使用,帮助学生从不同层次感受十进制和位值制,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在数学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材使用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相遇云端,教研同行,我辈任重道远,应不断努力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