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访书法艺术家张振山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张振山出生在五十年代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幼年时期饱尝三年自然灾害之苦。</b><b>19岁那年他应征入伍到了部队,走进了海军话务连,接触了电码。在领导身边从事文稿的翻译、编辑,接收和发送等书写工作。从此他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他表现突出,在部队受到首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5年的军旅生活后,他复员回到了家乡。 </b></p><p class="ql-block"><b>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不甘寂寞,投身于商海之中,承包建筑工程,艰苦创业。由于行武之人出身,他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处世果断、干净利落,轰轰烈烈的干出了一番事业。</b></p><p class="ql-block"><b>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到了地方,他始终坚持书法练习。他先后临帖颜体、欧体,楷书、行书、草书,一练就是50多个春秋。为了节省纸墨,他迷上了水写地书。随着住所的不断搬迁,他总是随遇而安,从家乡练到了郑州,从南三环练到了连云路、碧云路,一直练到了文和路社区知了公寓。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街道旁、广场上、公园里都留下了他那熟悉的身影,爽朗的笑声,神韵飘逸、遒劲有力的字迹......古人写字用墨水以缸来衡量,而他写字用水却以吨来计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先生为人谦和,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对慕名前来求教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精心指导。他一生处事低调,淡泊名利。他先后加入了多个书画协会,获得了很多头衔。参加过无数次书法大赛活动,曾多次荣获奖品和荣誉证书。如今他已年过古稀,与老伴相濡以沫,身居斗室,姬养天年,乐在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张振山老师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冬的一天上午,我有幸拜访了张振山老师。走进他的斗室,让人耳目一新。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作品,写字台上有条理的摆放着文房四宝,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还在散发着墨香。张老师虽已年过古稀,身体却很健壮,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露出果敢、坚毅。他很和善、朴实、平易近人,说话幽默、诙谐、风趣。交谈中得知他行武出身,一生酷爱书法。对每一个汉字,不管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他都能一一写出来,并且每个字每种字体,有多少个写法,他也能熟练地写下来。人们送他称号“书法活字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牛明知夕阳晚,勿须扬鞭自奋蹄。如今张老师已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白天除了经常外出参加各个书协邀请的活动,进行指导、学习、交流外,在家还要伏案练习书法。晚上,坚持水写地书,雷打不动。每天19点后那些地书爱好者就会陆陆续续来到知了广场与张老师一起练字、切磋交流,一直练到夜间10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毕生最大的愿望是:为书法艺术鞠躬尽瘁,尽微薄之力,让祖国这个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扬光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