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仙子的美篇 . 2024年11月15日 . 颐和园

花仙子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5日,我们昨日约好上午9点在地铁北宫门站见。今日,红姥姥要帮忙和阿姨(保姆)一同照看外孙女,另外俩人一个忙于“开门红”工作、一个轻伤继续休养。</p><p class="ql-block">对大自然的美景,从来都是心生向往,因而在初冬,去颐和园邂逅更多美景。</p><p class="ql-block">鲜艳的槭树和乌桕树的彩叶,把后山装扮的如此美丽。此刻的这份悠闲,恰似这里的风景,宁静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后溪河两岸,黄栌树、乌桕树、银杏树等彩叶,把山林、河岸装饰的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秋韵,一半在彩叶。漫步在后山石板路,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松树的清香味道,一切都是这么惬意。</p><p class="ql-block">美中不足的是今天的天气,多云且轻度雾霾,偶有微弱的阳光穿透云层,从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细碎光线,也是转瞬即逝。</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这是通往画中游的小路,而且,从前确实可以从山间小路,经过一座小院(画中游景区的最后面的建筑群),穿过院落走过廊亭,到前边的画中游中心游览区。可是,现在小院门上锁了。</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前山松树成林,曲径通幽。由山上走到这里,在此处又上山,到画中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茶楼,可在此休息,吃点小吃喝壶茶。沿坡道台阶而上,可前往画中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画中游,是万寿山前山一组重要的观景建筑群。倚山而建,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于画中,故名“画中游”。</p><p class="ql-block">画中游建筑群,由画中游殿、澄辉阁、爱山楼、爱山亭、借秋楼、借秋亭、石牌楼、垂花门、湖山真意及游廊组成,亭台楼阁别具特色,登阁眺望昆明湖,仿佛身处画中。</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西堤,水中树木的倒影,构成了一幅令人惊喜的水墨丹青,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不禁感叹来自大自然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耕织园西侧,一棵银杏树,诠释了秋末冬初的美!</p><p class="ql-block">两天前的第一场冬雨,使得银杏树叶纷纷飘落,金黄的银杏树叶,好似给地面铺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温暖的色彩,使得这个初冬也变得有了温度。</p><p class="ql-block">相约在冬季,邂逅这份灿烂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秋去冬来,树木开始凋零,落叶纷纷,秋天最美的色彩逐渐落幕。</p><p class="ql-block">看那金黄色的树叶轻轻飘落,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为清凉的初冬增添一抹色彩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西堤 . 景明楼南,13日的冬雨过后,树木的“金叶”纷纷飘落,满地尽是黄金叶。这就是古人感叹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场景吧,美的宛如油画。</p> <p class="ql-block">去过颐和园那么多次,才知道昆明湖南端的那个圆形小岛叫“凤凰墩”,是清乾隆时仿无锡运河中的黄埠墩而筑。据说岛上原有一座会波楼,楼顶安装了一只镀金铜凤凰,可随风转动,预测风力大小。1860年因英法联军入侵,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而被毁,道光年间因财政拮据无力维持废弃,光绪年间曾建一凉亭,后亦废。现在的亭子是上世纪50年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深秋已尽,大自然的画笔悄然在勾绘,染上一层深邃且凝重的色调,那些曾经翠绿的荷叶,如今已变得枯黄,最终在冬季里会无奈地飘零而下。这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季节交替的无情。</p><p class="ql-block">然而,“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 </p><p class="ql-block">期待下一个深秋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