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与享受

穆怀书

<p class="ql-block">  11月19日(周二)。天津日报团泊湖副刊刊发拙文《洗浴与享受》。感谢张继芳老师的精心采编!感谢各位老师和亲们的赏阅分享!</p> <p class="ql-block">洗浴与享受</p><p class="ql-block">穆怀书</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总是琢磨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比如说,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离不开水,直到一生终了最后还要用净水把身子洗干净才能去天国。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把洗澡叫“洗浴”。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第一时间就是用净水把身子洗干净,而且几乎每天都要洗个澡,我的小孩已经满月了睁着大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每天睡觉前都要洗个温水澡,才去入睡。有一天,孩子很晚了就是不睡觉,琢磨了好半天想起来忘了给孩子洗澡了。小的时候,家里有个大木盆,时不时母亲给我洗澡的样子记得很清楚。 </p><p class="ql-block"> 到了十几岁,每个星期都要去西北角群众浴池洗澡。自己去或和好朋友一起去,去澡堂子洗澡,早早去,池子里刚放的新水,清净的很,当做游泳池在水里游玩,玩够了就去洗淋浴,肥皂随便用,那时没有沐浴液。“里请您呐,鞋帽扣篓”服务员响亮亲切的嗓音召唤来洗澡的客人。小孩子洗完澡晾干身子穿上衣服就走,不像大人沏上一壶茶,吃上几块青萝卜,还要在包厢睡上一觉。在节粮度荒的困难时期,有一次我自己去北小道子一家澡堂子去洗澡,在水池里泡了一会儿,忽然感觉眼前发黑,我赶紧爬出池塘躺在地上忍着。大人们都过来看,有的说,这孩子是饿的肚子里我嘴里塞了一块糖。过了一会儿们心里舒服多了,就坐起来。那些大人嘱咐:“宝贝儿,赶紧回家找点吃的,是饿坏了。”我喜欢游泳,上了初中以后,由于几次在子牙河看到溺水淹死人的情景,不敢在子牙河、海河游泳,就坐有轨电车到十月影院对面的第四游泳池游泳,在澡堂子饿昏的情景总在心头,每次去游泳就让母亲烙个糖饼带着,以防万一。</p><p class="ql-block"> 下乡到草原放牧,夏天还好些,也要到很远的小河边去拉水,到了冬天根本就不用想洗澡,喝的奶茶都是用雪水,每天简单漱漱口用很少的一点水擦擦脸。后来调到旗乌兰牧骑文工团。也是没有洗澡的条件。只是用洗衣盆放上热水擦擦身上而已。不过也有享受洗浴乐趣的的时候,不久我调入森林警察支队恩和中队,恩和乡是一个俄罗斯民族乡,当地老乡大多是俄罗斯族血统,住房用原木搭建,当地人称木窠楞。不论是起居,还是日常生活,保持着俄罗斯风情。每家大多有单独的洗浴房,小木屋大约有四、五平方米。屋里用石头搭一个锅灶烧木头柈子,有一个木长凳,脚下有一木栅踏板,还有脸盆、水舀。提前烧热锅灶,然后向石头上浇水,随着“滋滋”做响的声音,山石散出的蒸汽弥漫小木屋,伴着松树作烧柴的木香,身上的汗水出透了,搓去身上多日的皴,打上香皂,用脸盆盛满烧热的山泉水,从头顶冲下犹如醍醐灌顶,痛快!现在还是忘不了那山野石头的热气、红松原木屋的清香气味—-洗桑拿原生态。</p><p class="ql-block"> 回到城里,洗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劝业场上班职工浴池每天非常忙,该洗澡时还是要去洗。旁边有华清池历史悠久的浴池,可那点工资,想也不敢想。借父亲单位发的洗浴票,在南市玉清池洗过一次,那也是至今保留的历史建筑。在劝业场有一条规定洗澡不准带家属。我想,凡是有浴室的单位,恐怕都有这个规定。那时孩子刚六岁我带着他去上班,放在场幼儿园,可不让带孩子洗澡,真是麻烦事。于是,我就请后勤师傅焊了一副三脚架,拿回家拧在厕所墙上,然后买了一只大号塑料桶,底部装上一只小水嘴龙头,烧好热水把水桶举上三脚架,一个很好的淋浴装置装好了,就是专门给孩子装的。以后通了天然气,有了煤气热水器,解决了在家洗澡的难题。</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现在家家户户,不管是住楼房还是住平房,都安装了淋浴器,随时都可以洗澡,有条件的家庭还安装了浴缸,水给人们的享受和乐趣。如果嫌不过瘾还可以到大小不同、条件各异的洗浴池去洗浴,有温泉浴,有矿泉浴池。还是那句话,人自从来到人间,洗澡也好洗浴也好,总是离不开水的滋养,不是么?看过西安华清池御汤池,杨贵妃偌大的汤池让人嘘唏不已。洗浴不止是现代人生活的需求,自古便有洗浴享受的记载,特别是那些鲜花浴、牛奶浴、盐浴早已是人们洗浴享受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鱼儿离不来水。人类更是离不开水,据说,人体百分之八十都是水,无从考证。“近山者仁,近水者智”,是孔子说的。‌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提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智者喜欢水,因为水善于变化;仁者喜欢山,因为山稳重宁静。‌孔子通过水与山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如何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智者因能适应变化而快乐,仁者因心境宁静而长寿。洗浴与享受,把智者近水的哲理联系起来是否有些牵强。我想,自古以来人类离不开水的滋养,因为它是智者的生命源泉。2024.10</p> <p class="ql-block">井老:穆怀书老师:好文!通过洗浴写出了城市、草原及俄罗斯民族居民的风情。</p><p class="ql-block">您的作品津味十足。一句“里请您了,鞋帽扣篓”把我们带入天津的老澡堂子。那时澡堂子的服务员定兴人多,澡堂子不时响起定兴口音的“xx先生、外面有人找”,这是服务员代客找人。那时到澡堂子泡澡是一种享受。您说的泡了一会,眼发黑、不好受,这叫晕堂子。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放在澡堂子平台上过过风,就好了。这在澡堂子也是常发生的。</p><p class="ql-block">文章写的好!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津味小说。[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作协会员、天津知青文学社成员、《山西作家》创联编辑、《天津散文》编辑部编辑。作品散见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工人报、中老年时报及网络平台。专著我的下乡回忆录《追梦呼伦贝尔》获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一等奖、散文专辑《闲草集》多篇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