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半,我们乘坐赣M7OOO9大巴旅游車前往长沙,韶山观光旅游。我们是个大家庭,一共有52人。来自上饶市的上饶、横峰、铅山、弋阳、鄱阳以及景德镇市的珠山区、乐平市的礼林、镇桥、后港。</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钟,我们来到了长沙洋湖水街观光。</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我们来到了长沙步行街。并赠送了每人一份湖南特色小吃一一"老长沙臭豆腐",每人五块臭豆腐,价值十块钱。叫臭豆腐,实际上非常香嫩可口,外表油炸香脆并呈酱色,内里是洁白鲜嫩的豆腐,另有一番湖南长沙小吃风味。</p> <p class="ql-block">尝试了浏阳蒸菜的独特风味。</p> <p class="ql-block">瞻仰了长沙橘子洲毛主席巨大塑像。高32米,长83米,宽41米。32米代表毛主席写《沁园春长沙》时32岁。即一九二五年秋。83米代表毛主席83岁逝世。41米代表毛主席执行41年。</p> <p class="ql-block">来瞻仰毛主席的每天都是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在塑像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手举国旗同毛主席塑像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换了个地方,仍然在毛主席塑像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和同事徐冬汉同志在毛主席塑像广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湘江边望江亭。</p> <p class="ql-block">在湘江边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观看了由毛新宇任顾问,名导张艺谋导演的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剧情表述了毛主席走出韶山学习,参加革命,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指挥,使得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大转移,举行二万五千里长证,到陕北延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六曰下午,我们到了韶山烈士陵园,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瞻仰了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烈土纪念碑高耸云瑞。我们拾级而上,到达顶峰一共有448个台阶,大家不怕苦和累,有的满头大汗,有的气喘吁吁,还是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冲天干劲,一跃而上山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主席"六亲碑林“。里面并排矗立着:毛主席夫人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大弟毛泽民,二亲毛泽潭,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泽民之子毛楚雄。</p> <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七日早上六点,我们就到达了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只见毛主席铜像巍然矗立,背后青山巍巍,树木繁茂挺拔,前面的广场宽大平坦。据导游介绍,铜像高6米,底座4米10厘米,总高10米10厘米,象征着10月1日是建国日。上世纪1993年12月份,为庆祝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中央决定:从江苏南京用大卡车运送毛主席铜像到韶山广场。在途经井冈山时,大卡车突然开不动了,叫师傅检查维修,但找不到任何毛病和故障。当时有人建议说:是不是毛主席今天想到他亲自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看看。于是他们就在井冈山过了一个夜,第二天早晨,运送毛主席铜像的大卡车轻而易举的就发动了,铜像运到了韶山广场。当时是12月份,铜像广场周围方圆九十里的山上映山红奇迹般地盛开了。本来是在上半年三月底到四月初盛开的,可当时是12月份呀。再一个奇迹就是:本来当时天下着毛毛细雨,毛主席铜像一运到,天气晴朗,既出了太阳又出了月亮,真的是日月同辉。毛主席真的成神仙了。</p> <p class="ql-block">-∴来膽仰毛主席的人绕毛主席铜像漫步同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旅游团每人自动凑钱买了花篮,统一向毛主席铜像献花。并在铜像广场与铜像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向毛主席献花篮后,我们又去瞻仰毛主席故居。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生在此。1910年秋,毛主席为寻求真理,离家外出求学。1919年和192O年毛主席的母亲文氏和父亲相继去世。1921年2月,毛主席动员弟弟,弟媳和堂妹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离家外出参加革命。1925年6月,创建了中共韶山支部。也是农村第一个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毛主席故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又观光游览了慈悦书院。是毛主席小时候学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十一岁以天井为题,写了一首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十四岁外出求学,写了以呈父亲为题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又写了一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来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