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河在“几”字河道右下方,以一个华丽转身进入三门峡。三门峡黄河湿地滩涂宽阔、水草丰美,冬季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气温稳定、阳光充足,河面极少封冻。白天鹅对三门峡的青睐,就来自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世纪90年代,三门峡黄河湿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越冬觅食,其中数量形成较大规模且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天鹅。天鹅别称鸿鹄,常见有7个品种,来三门峡越冬的主要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大天鹅,以及部分小天鹅、疣鼻天鹅。一湖天鹅半城河。随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白天鹅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2022年来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达到1.6万只,占全国3/4以上;栖息的野生鸟类从20年前的175种增加到如今的315种,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黄河湿地嬉戏成趣……</p> <p class="ql-block">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故称仁寿建塔。为供奉舍利由尼姑道秀主持建筑,塔体为木塔。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宝轮寺塔(砖塔)。因其塔内回声类似蛤蟆的叫声,俗称“蛤蟆塔”。</p><p class="ql-block"> 宝轮寺塔为13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周长21.6米。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使得塔身外形呈抛物线状。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宝轮寺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桥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宝轮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叫声洪亮。后来,有人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了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亮了。其实,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p><p class="ql-block"> 游人立于宝轮寺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越逼真、越响亮,故俗称“蛤蟆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