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晚22:00,夜色如墨,下南泉站站长赵冀华正在家中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平静,瞬间让他警觉起来。电话那头,传来下南泉站副站长蔡启东带着焦急的声音:“站长,外勤周汉当班作业出务时,突然呼吸困难,情况很不好,可能撑不住了,现在该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赵冀华的心猛地一揪,但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他有条不紊地说道:“你听好,马上做好这几件事。第一,立刻拨打阜康市人民医院120急救电话,一定要跟急救中心讲清楚,让他们就近派车,千万别从阜康市派车,从阜康市过来得一个小时以后了,时间拖不起;第二,马上给车间、段指挥中心还有行调汇报,就说咱们这儿缺了一名外勤,尽量别安排待解列车;第三,赶紧给休班的外勤打电话,让他们做好回站替班的准备;第四,给段工会和劳人打电话,协调好家属那边,避免抢救的时候因为等家人签字耽误时间;第五,给在乌市休班的车站人员安排一下,让他们轮流去陪护;第六,如果周汉呼吸停止、心脏骤停,一定记住,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把他脖后抬高打开气道,在心窝处双臂直立按压30次,然后对嘴吹两口气,就这样反复进行,直到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p> <p class="ql-block"> 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赵冀华的每一个指令都清晰而坚定,他的周密安排,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为抢救危重病人周汉赢得了一线生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直到凌晨4:30,当得知周汉在副站长沙亚哈提的护送下,到达乌鲁木齐市肿瘤医院急救中心并脱离危险时,赵冀华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松了下来。第二天早上8:00,一夜未眠的赵冀华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小西沟肿瘤医院急救中心。他组织车站在乌市休班的人员,一同探望脱离生命危险的同事周汉,带去了段领导的深切关爱,也带去了车间领导的悉心呵护。那一刻,病房里充满了温暖,让周汉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下午13:30,段工会刘主席和王指导也匆匆赶来,带来了段领导的亲切慰问。这一份份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赵冀华从医院方面了解到,职工周汉虽然度过了危险期,但病情仍然潜藏着风险,建立陪护机制迫在眉睫。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安排在乌市休息的人员日夜分班进行陪护。直到21日早上5:40,赵冀华亲自把周汉的父母从高铁站接送到医院,并自掏腰包一千多元钱为周汉购买了营养品,将段领导的关怀、慰问以及后期医疗补助等事宜,一一嘱咐得明明白白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p> <p class="ql-block"> 赵冀华常说:“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家。”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始终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对同事的关爱。救人一命,这不仅仅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更是企业集体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动体现。在生死关头的严峻挑战面前,迅速做出决策、果断采取行动,这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也锤炼和提升着我们的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通过对周汉生命的全力救援,我们看到了段领导的关怀备至、车间领导的精心安排以及车站管理人员的迅速反应。这一切,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宝贵与脆弱,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更加明白共援同助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