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之犁桥水镇、杏花村

yxl

<p class="ql-block">犁桥水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联乡。景区占地310亩,总投资9.6亿元建设,由水镇、漫园、老街、民宿四大功能园区构成。景区拥有119栋古建民居,8条古建街道以及临水错落分布的亭台楼榭,建有古戏台、古县衙、古绣楼、当铺、更楼、三元门、古祠堂、书苑、万丰塔、文昌阁和龙王庙等。</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经过几年的修缮,现在一炮而红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河流交错,桥梁如织,是一个充满浓郁江南风情的水乡小镇。</p> <p class="ql-block">老街长约800米,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街道铺筑青石板,恬静悠长的青石巷,穿过青石小桥,漫步于街巷间,仿佛穿越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清画卷里。</p> <p class="ql-block">一抹残红留恋处,小桥流水入画中!</p> <p class="ql-block">犁桥水镇的河水清澈见底,河畔的野花开得正盛,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p> <p class="ql-block">想像一下,在江南春雨时节,沏一壶清茶,斜依楹边,观细雨绵绵溶入水中,又是怎样一种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看着水系中央树着的长杆,尚不知为何用,直到看到这表演,才知这江南水乡不光有柔情和蜜意,也有着令人震撼的胆略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整个小镇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其中包括古桥、古亭、古巷和码头等许多古老的建筑。古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古亭下人们交流着生活,古巷中则传来鸟儿的啁啾声,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犁桥水镇,青瓦白墙更显古朴典雅,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古老的迎客松树、石板巷、白墙黑瓦的民居,处处都是满满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万丰塔为七层古塔,万丰塔里陈列300余尊古代精美木造像,多为明、清时期遗存,涉及儒、释、道文化。</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喜欢江南水乡那种柔情婉约的情调,一定要来犁桥水镇,相比于游客爆棚的江浙古镇,这里更加岁月静好,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犁桥水镇,腹中尚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杏花村”以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而闻名遐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而,现在全国冠名“杏花村”的至少有十几个地方,如安徽池州、山西汾阳、山东梁山、江苏南京、甘肃东乡、湖北麻城等地都有杏花村。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各地纷纷请古代名人“回家”,其中池州、汾阳竞争最为激烈,并诉诸法律对簿公堂,汾阳的杏花村酒早已享誉天下,而池州的杏花村典故也由来已久,经北京市中院、高院和国家工商总局最后裁定:两地的商标各自有效,“酒”在山西,“玩”在安徽,都是杏花村的品牌,十年争辨总算尘埃落定!</p> <p class="ql-block">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时任池州刺史的诗人杜牧在杏花村游春遇雨,面对杏花微雨的美景,即兴吟出七绝《清明》 。</p> <p class="ql-block">杏花亭右侧方有三尊塑像,近两米高,从左到右分别是李白,昭明太子,和杜牧。李白三次到池州,九上九华山。九华山原来叫九子山,因李白的一句"遥望九华峰"而得名。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昭明太子曾在池州住了十几年,池州为昭明太子封地。</p> <p class="ql-block">六朝长廊以廊、轩、亭三者和谐构成,为唐代建筑风格,廊内以不同形式展现了千载诗人地、千年黄公酒、千古杏花村的变迁历史,感受千年诗村特有的诗、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郎遂,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编辑《杏花村志》十二卷传世。在我国志苑中,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可谓凤毛麟角,被搜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恐怕唯有贵池《杏花村志》</p> <p class="ql-block">来到怀杜轩,杜即杜牧也。轩里有杜牧雕像,杜牧坐在一张桌后,旁边两女子一左一右,让人产生一种不太庄重的联想。前边介绍屏上强调了杜牧的文学才华,但也朋白写着他为"风流太守",为官者当庄重厚沉,谨言慎行,勤政为民。风流者不宜为官,如杜牧;率纵者不宜为官,如李白;爱游者不宜为官,如苏轼。</p> <p class="ql-block">焕堂是郎遂以前住的宅子。郎遂一生不求出仕,却以《杏花村志》扬名。学者就不该去做官,清静自守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不知为什么,焕堂里边一个房间被布置成一个婚房的样子,最里间三面墙壁被覆以红布,正壁红布间一个大大的"喜"字。</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一大夫第,承载了李白的一段过往,四壁都挂着李白的诗,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所以名曰青莲馆。池州唐朝时叫秋浦,后改为贵池,近代才改为池州,李白的秋浦歌系列诗词就在这儿所作,那首有名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黄公酒,源于唐朝池州府杏花村黄公酒垆,由酿酒大师黄广润所创。黄公酒选用“香泉井”(又名“黄公井”)之水,以秘技酿成。其色泽纯净,香味醇和,口感纯正,回味悠长,堪称酒中奇葩。杜牧的《清明》一诗更使杏花村和黄公酒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寻访。</p> <p class="ql-block">又见一大夫第,改成一小饭店,中堂上书“香闻十里黄公酒,誉满千秋杜牧诗”!</p> <p class="ql-block">湖畔的水榭,在这儿品茶、饮酒、吟诗都是绝佳之处,与这儿的诗、酒文化倒也非常契合!</p> <p class="ql-block">结束游览时,眼见一段残垣断壁和废弃古井,应该是修旧如旧的杰作。自晚清以后,杏花村屡遭劫难,早已面目全非。复建杏花村,一直是池州人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梦想,现在池州市政府矢志建设杏花村,以恢复杏花村原貌。复建杏花村牌坊、杏花村古井遗址、临街仿古建筑、黄公酒垆,而且力求再现唐风唐俗,以酒垆为载体,重现唐时饮食文化、酒文化以及杏花村的诗文化,我们这一趟也算是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