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新河董振堂红军中学的校园里,知识的火花时刻在闪耀,近日,高星老师作为智慧的领航员,带领学生一同开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奇妙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燃烧,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诸多科学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高老师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们通过分别尝试点燃小木条和煤块,观察到小木条容易点燃而煤块较难点燃,教师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的基本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详细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并通过动画演示,形象地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星老师说,“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灭火的原理也就不难理解。灭火,其实就是想方设法去破坏燃烧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灭火原理及方法的探究上,高星老师又设置了一个模拟火灾场景的小实验,在一个铁盘中放有一些点燃的蜡烛,周围放置了蒸馏水、沙子、湿布、扇子、剪刀、碳酸钠、稀盐酸等物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这些物品去灭火,观察哪种方法有效以及原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参与,有的用嘴吹灭;有的用蒸馏水浇灭;有的拿剪刀剪灭;有的拿沙子盖灭等等。经过实践后得出了不同的灭火方法对应的灭火原理:如用沙子灭火是隔绝氧气,用湿布覆盖是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等。高星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并进一步介绍了常见的灭火方法以及灭火器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想快速灭火,可以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常见的灭火器喷出的灭火剂,很多时候就是在可燃物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把氧气挡在外面,让火焰因为缺氧而熄灭。比如用湿棉被盖在着火的物体上,也是这个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可以降低温度,当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火自然就烧不起来了。像用水灭火,水蒸发的时候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迅速降低,大火也就熄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外,如果能直接把可燃物移走,那更是釜底抽薪,没有了可燃物,火也就失去了燃烧的根基,只能乖乖熄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星老师希望学生们能牢记并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面对火灾危险时,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做好家校安全的小卫士,为防患于未“燃”贡献自己的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