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7日,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首届中老年合唱节在威海盛大开幕。这不仅仅是一次合唱比赛,更是一场规格高、规模大、专业水准高的音乐盛会。</p> <p class="ql-block">十月中旬深秋的北方清晨,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姐妹们纷纷穿上了厚外套抵御着渐凉的天气。候车室里我们带着即将奔赴赛场为女团争光的心头热望整装待发,<span style="font-size:18px;">团委们赫然打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横幅,此刻我们心里充满期待和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每一张笑脸都应该被定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从北京到威海的高铁上,站在前排中间的是我们的团长,年逾古稀,是全团的老大姐,她对团里的妹妹们总是那么亲切而温暖、关怀而体贴。她在家排行老二,但团里的姐妹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二姐”,她真的就像我们自家的姐姐。其余我们几位都是高声部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参赛的场地威海大剧院,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大约3.2万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主剧场观众席分上下两层,可容纳1000名观众。</p> <p class="ql-block">彩排现场,元气满满、胸有成竹、信心满怀!</p> <p class="ql-block">自信和笑意都洋溢在每一个姐妹们的脸上!</p> <p class="ql-block">彩排上场前老师在面授机宜,看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脸严肃、认真倾听的神情,</span>生怕漏掉老师说的每一个关键、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身披战袍,这是我们最珍爱的一套演出服。</p> <p class="ql-block">我帮🍊戴好了帽子。蒙古族服饰有多种风格和样式,搭配的帽子也很精致、点睛,且戴法很有讲究。看看这个效果才是最佳的:帽子前脸要稍稍压低,冒顶微微前倾,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橙子妹妹,我好像看到了蒙古族女性既含蓄、柔美又端庄、高贵的气质。我悄悄拍下了这张照片很是喜欢。</p> <p class="ql-block">我们演唱的第一首曲目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听听我们的声音有没有小阿妹的风采和甜美呢?</p> <p class="ql-block">第二首歌曲是无伴奏合唱《四海》,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是草原牧民在席间大家酒酣耳热时唱起的欢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用蒙语演唱。</span>歌词大意是:在这个欢乐时刻,让我们高高举起圣洁的奶酒,放声高歌!再现和歌颂了草原牧民幸福、欢乐的美好生活,演唱效果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演唱完毕在台上合影。我们的舞台造型、服装、精神面貌是不是都很出彩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下台后主办方安排的集体合照,这次赛事组织规范有序,全程秩序井然,从入场、彩排到退场、拍照采访,还有专家现场点评以及演出全程录像,都很专业严谨,我们再次打起横幅!</p> <p class="ql-block">临时接受采访,是团里交给我的任务。既没有看到采访提纲,也没有准备时间,仓促应对。虽得到了团里老师和团友们的普遍赞扬,但在我看来也仅是完成了任务,自己并不满意。</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指挥老师和钢琴伴奏老师,她们是母女、是蒙古族,也是我们心中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获奖后的全体合照,记录下了每一个荣誉都是女团成长和进步的见证。手捧奖杯在我们心中如此沉甸甸,因为她不折不扣的展示了我们女团的实力!同时也凝聚了我们每个团员的艰辛努力和汗水!对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我们感到格外珍惜,请给</span>我们为女团荣誉而战的拼搏精神喝彩!请为我们对合唱热爱、执着的精神点赞!</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高声部全体合影,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入团不久的新队员,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应当给我们自己一个怒赞,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获奖了,我俩也美滋滋和老师、团长二姐拍照。</p> <p class="ql-block">在演出地点威海大剧院拍全体合影,有纪念意义,横幅呢?打起来!</p> <p class="ql-block">还是我们仨!</p> <p class="ql-block">我们仨和二姐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演出获奖后的第二天我们在餐厅合影,那天晚餐席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弹冠相庆、推杯换盏的热闹场面</span>,有的只是冷静反思后再次从零开始、努力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二日游开始了,第一站看“布鲁维斯号”。这是2022年9月搁浅于威海成山镇附近海域的一艘巴拿马货船“BLUE WAYS”。搁浅进水后船上25人遇险,我国有关部门派遣军力成功救助全部遇险人员。因拖运费用高,船主一直未将轮船拉走脱浅。</p><p class="ql-block">重点是这艘沉船从船体外形,到离岸距离、再到倾斜角度,都非常适于观赏、拍照,因此这艘神秘孤寂的巨轮成了当下最火的“出片”景点之一。作为拍照背景,搁浅巨轮的独特存在和视觉冲击,也将附近海岸变成了一个热门网红景点。我们也来打个卡,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登刘公岛。刘公岛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但千万别轻视这个小岛,因为它地处黄海北端,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共扼渤海咽喉,是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据文物考证,在战国时,岛上就有人居住,相传此岛为“海上刘氏别业”,故称刘岛或刘家岛、刘公岛。另有传说:刘公是汉朝皇族一支,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来到此岛,岛上曾有魏黄初碑记。也有传说:早年曾有船遇风漂泊该岛,遇老夫老母刘姓者搭救,为感救生之恩,遂为之立庙祭祀,称刘公庙。《威海卫志》也记载,岛上有刘公、刘母祠,“瓦屋数楹,泥塑双像”。这就是刘公岛名称的由来吧。</p> <p class="ql-block">岛上峰峦起伏,北部陡峭险峻,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高达87%,漫步岛上满眼绿意葱茏,我们犹如登上海上仙山,又犹入“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岛上常年雨水丰沛、气温适中、气候温和,此刻虽已深秋也特别温润,<span style="font-size:18px;">湿度很大、很干净,润肤养颜,</span>是我最喜欢的气候和环境,真想就此住下来体验一下下岛民的生活,捞捞鱼虾、喂喂海鸥,岂不美哉?</p> <p class="ql-block">1985年,刘公岛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开始对外开放,现在已成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在刘公岛留下的大量历史印迹,是我此行登岛游览的最深切期待。</p> <p class="ql-block">岛上人文景观丰富独特,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下至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北洋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都没有时间仔细观看,跟团行动就是这样连走马观花都做不到,留待下次一定给自己安排一个岛上随心游。</p> <p class="ql-block">想要了解岛上这些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就需要回顾一下晚清中国海防建设和近代海军创办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其实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后,林则徐就提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购买、仿造西方军舰、</span>建立近代海军的想法,但当时对世界大势一无了解的清政府还沉醉在中国是世界中心的“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认为向远逊于我大清的 “蛮夷之邦”“师夷造船”有失“天朝”体制,所以林则徐的构想遭到了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期间,英法侵略军从海上进攻中国,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直打到北京西郊,对清政府震动很大。此时有一些人也开始认识到加强近代海防的重要性了,这距林则徐提出的建立近代海军的想法已整整过去了20年,西方列强的海军战舰已由蒸汽舰逐步取代了帆船。</p> <p class="ql-block">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上洋洋万言的《筹议海防折》,使清政府开始较以往重视海军建设,并开始北洋海军的初创。但与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面临的险恶的国际形势相比,清政府对海防建设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所以海军近代化的发展历程非常缓慢。</p> <p class="ql-block">1884年(清光绪十年),清政府开始在威海卫建设海军基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洋水师进驻刘公岛。第二年</span>北洋舰队编成,同时开始修建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提督署及海岸炮台、铁码头、船坞、弹药库等军事设施,至1891年(光绪十七年)相继竣工。但除了北洋水师由李鸿章亲手创办发展较快之外,其它广东、福建、南洋三支水师的发展仍步履艰难、缓慢。</p> <p class="ql-block">1884年8月中法马尾海战爆发,当时清政府既没有做战争准备,也没<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统一的海军指挥机构,可以说“事权不一,呼应不灵”。结果是福建水师仓促应战,</span>遭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此后清政府才开始真正重视海防并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首先是推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于1885年10月迅速创立,这才有了清政府海军管理的最高机构,通称海军衙门,或称海署。海军衙门实际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执掌实权。</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海军公所”即北洋海军提督署,于1887年清光绪十二年设立,习惯称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机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海军公所”四个字为李鸿章亲自手书,提督署</span>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里面有三层院落,各个职能部门有序排列,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新中国成立后,提督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使用,1985年4月移交了地方文物部门。</p> <p class="ql-block">“海军公所”西南200米处是丁汝昌的府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丁汝昌虽陆军出身,但因李鸿章举荐重用任北洋水师提督。在任职期间对海防建设、北洋海军的发展可谓呕心沥血,尽职尽责也颇有建树。比如</span>根据丁汝昌的建议,清廷在威海刘公岛设立水师学堂,培养驾驶、指挥军官;在大沽、旅顺设立水雷学堂,培养鱼雷军官;在山海关设立武备学堂,在威海设立枪炮学堂,培养各级专业军官等等。</p><p class="ql-block"> 1888年丁汝昌开始在此居住,1895年甲午战败日军占领刘公岛后这里被洗劫一空。后英国强租威海卫及刘公岛时,这里被辟为英军将校俱乐部,新中国成立后做了海军营房。1989年5月寓所经过修复对外开放,1997年6月辟建为丁汝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是重要基地。岛上先后设立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兴建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海军学校,海军官邸、营房、铁码头、炮台等一大批军事设施。现在岛上还保留的有制造局、码头、船坞、学校、操场、仓库等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指挥北洋舰队坚持抵抗日军的围攻,并严词拒绝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美国人马格禄等的逼降,服毒自尽。</p> <p class="ql-block">水师学堂,在丁汝昌住处西北约300米处,于1890年建成,是继天津水师学堂、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之后,清政府兴办的第三所水师学堂。战争中损毁严重,现存有东西辕门、马厅、照壁、堞墙和小戏台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最东端,由北洋海军聘用的德国人、要塞工程师汉纳根设计,于1891年建成。炮台起初设有1880式24厘米口径德国克虏伯大炮2门,后又增设不同口径炮十几门。炮台有砖石结构的地道,依山而建的兵舍,隐蔽坚固。在威海卫战役中东泓炮台重创日军多艘,但也遭到严重损毁,东泓炮台是甲午战争海防炮台的代表性遗址。</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基督教堂,欧式风格,从窗户的形状看略带有哥特式建筑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于1995年6月建成开放的中日</span>甲午战争博物馆,高18米,造型奇特,好似雄视东方的战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巍峨挺拔。</span>有一尊高15米的北洋水师将领塑像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众游客纷纷猜想他是丁汝昌亦或是邓世昌?我认为他应该是近代中华民族英雄群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设序厅、北洋海军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9个展厅,采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和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历史过程,是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战争悲壮历史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陈在甲午战争纪念馆里的一张刘公岛地图,是日军在1895年3月绘制的清炮台及主要防务设施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岛上北洋水师的炮台指挥室。</p> <p class="ql-block">1894年9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绪二十年),</span>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1月,日军分水陆两路围攻威海卫,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水师拼死抗争25个昼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p> <p class="ql-block">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除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外,还允许日本军队驻扎威海卫,刘公岛也从1895年~1898年被日军占领三年多。</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成为其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之地。</p><p class="ql-block"> 193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英国政府又续租刘公岛10年。国民政府设威海卫管理公署对刘公岛进行管辖。 1933年,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进驻威海卫,司令谢刚哲将司令部设在刘公岛,海军教导队第一大队也驻在刘公岛。</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8年3月,日军再次占领刘公岛,日本在岛上设华北要港司令部,驻汪伪海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期间1940年11月,英军撤离刘公岛,至此英国租借刘公岛达42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1945年威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刘公岛。刘公岛设为威海卫市刘公岛镇公所。1947年10月6日,国民党军进犯威海,一度占领刘公岛,但随着国民党部队的不断溃败很快就撤出了,人民解放军再次进驻。</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看海、看海鸥!</p> <p class="ql-block">海风轻拂,开心、惬意!</p> <p class="ql-block">还是我们仨!</p> <p class="ql-block">醉了</p> <p class="ql-block">双眸对视,深情款款的姐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踏上刘公岛,就像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执着于对历史的敬畏和喜爱,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眷恋,我是那么不舍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远眺刘公岛,风景如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宁祥和。湛蓝的大海波光粼粼,远处,海天相接处一片朦胧,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海鸥在自由地翱翔,似乎在为那些逝去的英魂哀鸣,又似乎在为我们讲述着历史……</span>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威海,一座镶嵌在山东半岛东端的璀璨明珠,不仅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悠长。参赛是任务,游学也是此行重要的内容,带给我们的是更丰富的体验和收获。</p><p class="ql-block"> 2024.11.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