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游北京4——国博

玉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至今已走过112年的光辉历程。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高端大气又不失庄重和优雅,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1月6日清晨,我和老伴乘地铁来到国博。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入口处早早就排起了长龙,好在60岁以上有绿色通道,我们很快通过了安检,进入大厅,到“大咖说讲师团”老师指定的地点报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宽敞明亮的大厅,夺眼光滑的大理石地面,阳光从外面照进来,把博物馆照射得蓬碧金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国博共有48个展厅‌,馆藏文物数量丰富,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藏品143万余件。 “古代中国”展位于B一层‌‌,是国博最精彩的部分,宝物云集,荟萃了不少地方博物馆的精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在讲解老师的引领下进入展厅,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金银器……在静静地诉说着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此次参观以被评为全国永久不能出境的195件文物收藏在国博的20件展品为主要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永久不能出境的20件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母戊鼎:商后期铸品(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礼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虢季子白盘‌:西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曾被用作喂马后被刘铭传觅得并献给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盂” 青铜鼎:西周时期。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孝端皇后凤冠‌:明朝。全称为“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1957年10月20日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冠上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子龙鼎‌:商代末期。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是迄今所知最大的商代青铜圆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羊青铜方尊:商代晚期。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西汉时期铜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遗址。以干栏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后期。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墓地。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裸体浮雕彩陶壶:新石器时代晚期。1974年在青海省乐都县柳湾一带征集所得。马家窑文化,器身靠上位置,有一个堆塑的裸体全身人像并涂以黑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船形彩陶壶:新石器时代。1958年陕西省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泥质红陶,器身横置,上部两端突尖,颇像一只小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镂雕旋纹象牙梳‌:远古时期。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用象牙制成,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三国时期吴国文物。1955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赵史岗吴墓出土。虎子腹部明确标明了制作时间和瓷工的姓名,是迄今考古发现中带有准确纪年款识最早的一件瓷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朝。195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玉龙‌:即红山玉龙,新石器时代。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由一整块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滇王之印‌:西汉。1956年出自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赐滇王之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鎏金嵌玉龙首银带钩:战国中期魏国。装饰品,1951年11月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釉仰覆莲花尊:魏晋南北朝。194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封氏墓。该尊器形硕大,釉色青绿温润,是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代中国”按照时间更迭顺序把各个朝代的国宝呈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制陶</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由简单的手工捏塑、模制、泥片贴塑,再到泥条盘筑、慢轮修整,进而产生了快轮制陶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商朝的强盛:</b><span style="font-size:15px;">约在公元前16世纪,成汤率领商族趁夏乱起兵,灭夏,建立了商朝。商初建都于亳,后经数次迁徙,约在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直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灭亡。盘庚迁殷之后,商朝进入了强盛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玉石器加工:二里头文化时期,玉石器雕琢更加精细,出现了新的装饰纹样以及在青铜上镶嵌绿松石的工艺。商代的玉石器加工工艺取得了明显进步,器类更多,其中的人物、动物造型生动传神,通常装饰程式化的纹样,反映出艺术发展的成熟。西周时期,玉石器被赋予丰富的礼制内涵,其中由多件玉饰结成的玉佩与玉覆面尤具时代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辽宋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公元136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国家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是值得参观游览的理想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案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