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千里江山之彩,鉴战国红玛瑙之韵! 战国红玛瑙,简称战国红,自惊现于世以来,靠其独有的魅力,不捧自红,没炒亦火;不用装扮,闪亮登场,是那样的光鲜、大气、华美、典雅......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战国红的描述云: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战国红玛瑙是缟玛瑙的一种,属于非均质集合体的隐晶质石英质玉,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矿物,含少量斜硅石和少于1%的水,部分战国红玛瑙中可包裹水晶晶体。<br> 战国红玛瑙的摩氏硬度为6.5-7,折射率约为1.54,密度约为2.65,常见红黄、红白、黄白色相间的条带或细密纹带,通体呈半透明-微透明,呈玻璃光泽。 二十一世纪初,辽宁省西部朝阳下辖的北票市一座山村发现了一种矿物,它给文玩收藏界带来新的取向,它就是红缟玛瑙---辽宁朝阳北票战国红! 辽宁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中生代的化石群闻名于世,始祖鸟,木化玉为研究地球进化史提供重要佐证。 朝阳北票,这地方产煤,清时煤炭属于国家控制资源,挖煤要有龙票(特许经营证),所以这地方以龙票起名叫北四票,后来改北票。 北票战国红于2008年在辽宁省北票(县级市)的泉巨永、黑城子、宝国老三个乡镇交界的一座山上被发现,当地人叫玛瑙山。泉巨永乡存珠营子这个千年古村是战国红的重要产地,这里距北票市中心20多公里。 战国红与战国这段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西周时期,诸侯国燕国的燕昭王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其在位时,是燕国的疆域面积最大的时期,西起今山西省以东,东至今辽宁全省至丹东、大连。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个郡。现在市场上“蒙料”、“宣化料”、“上谷”玛瑙就产在曾经的燕国。<br> 燕设五郡后,燕国的制玉技术在“红山时期”的基础上更为成熟。据佟冬、丛佩远所著《中国东北史》一书中,谈到燕、秦时代制玉技术就很有名。书中说:“玛瑙珠饰色泽艳丽鲜红,光彩夺目。”<br> 朝阳北塔博物馆展出的五彩玛瑙罐,1984年在北塔天宫中被发现,是辽宁省十件国宝级文物之一。此罐内装两颗佛祖舍利和五颗珍珠,其色彩、质地、纹缟与现在的战国红极为相似。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玛瑙主要产自2个区域,一是辽宁阜新,被誉为“赤玉”;二是河北蔚县、宣化,被称为“琼玉”。 玛瑙古名为琼,琼则是赤玉,即红玛瑙。古代百科全书《广雅》载明:“玛瑙,非石非玉,自是一体。” 战国红属红缟玛瑙,但它又区别于红缟玛瑙。换言之,原来意义上的红缟玛瑙涵盖不了现在的战国红玛瑙,可以说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战国红如果按颜色、质地、纹缟、意韵能分多个类别,品种可达几百个之多。 战国红属于红缟玛瑙的一种,以产地命名可叫“北票红缟玛瑙”。之所以在民间叫做战国红,是因战国时期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饰物和北票红缟玛瑙近似,民间因此把此种玛瑙叫为战国红。 战国红玛瑙属岩石类观赏石。战国红玛瑙既符合切磨石的定位,又具色质石和纹理石的一些特征。 在战国时代,战国红玛瑙多用于贵族饰物,剑柄,珠串,环佩等。得益于玛瑙化学性质稳定,出土的战国红玛瑙依旧保持绚丽的色彩,土沁不多。 战国时期的鸡血红玛瑙环,应为玉组佩的构件之一。该文物于1982年出土于长沙市黄泥坑统战指挥部四号墓,现收藏于长沙博物馆。 而2011年辽宁葫芦岛市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发掘出土的玛瑙环,更是向世人证明了红缟玛瑙与几千年前战国饰物的渊源。 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58号墓出土的红玛瑙环(现藏于孔子博物馆),就是这一时期的文物。 限于战国红矿藏稀少和战国时的开采能力,在战国末期和汉初,此种红缟玛瑙饰物基本绝迹。 直到今时今日又先后在辽宁朝阳北票和河北张家口宣化等地,开采到一种天然玛瑙,这种玛瑙在形、色、丝等方面,都与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玛瑙饰品极其相近。 相似的缠丝纹缟,一样赤红如血、浓烈如火..... 战国红玛瑙,是指近年来开采于辽宁朝阳北票、河北宣化、浙江浦江等地的、至2015年6月10日为止在宝石学上被定义为红缟玛瑙的一种。 对比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出土文物与现今开采的战国红玛瑙,二者纹理、色彩、质地一脉相承,因此,命名为战国红玛瑙(简称战国红),可谓实至名归,充分体现了它深厚的历史渊源。 战国红玛瑙以红色为主,主要是因为内部含有铁、锰等氧化物质,这类化学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后就会呈现红色,战国红玛瑙还会对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呈现出被吸收光线的补色。<br> 战国红玛瑙除石英石外,还有斜硅石、方解石、赤铁矿、针铁矿、软锰矿和褐锰矿等矿物质,而这些矿物质造成战国红玛瑙的颜色差异,如软锰矿致黑、褐锰矿致褐黑、赤铁矿致红、针铁矿致黄后,两者共存则会出现橙红或橙黄。<br> 战国红颜色程度与矿物质的含量高低关系极大,石英石含量越高,色彩则越浅,而致色矿物含量越高,色彩则越深。 另外,矿物质含量的高低又呈现出地域差异,如辽北地区远比河北地区的颜色更为鲜艳。 <h3> 战国红玛瑙的色彩较为丰富,可见红、黄、白、黑之色。战国红玛瑙主要由赤铁矿、针铁矿和石英致色。其中,赤铁矿掌红,针铁矿管黄,石英稀释颜色,它们一起架构起战国红玛瑙的“颜色公式”:<br> <font color="#ed2308"><b> ★</b></font>鲜红色 = 赤铁矿+针铁矿:针铁矿含量越多,红色越明快。赤铁矿越多,红色越暗。<br> <font color="#ff8a00"> ★</font>黄色 = 针铁矿+石英:石英越多,黄色越浅。<br> <font color="#b06fbb"> ★</font>暗红 = 赤铁矿+石英:赤铁矿占了“大头”,石英含量较低。</h3> 战国红之间结构类型差异较小,主要是由石英石中的细粒、粗粒、短纤维和长纤维等结构构成。由于短纤维和长纤维的末端部位会带有红色或黄色的包裹体,这就非常容易导致战国红玛瑙表面呈现红色或黄色的条纹。 战国红玛瑙普遍产于火山岩,但是不同地区的战国红玛瑙又产生于不同的火山岩中围岩。辽北地区的战国红产于流纹岩中,由于流纹岩的酸性特质导致其粘性大,难以形成圆润的孔洞,战国红玛瑙形成时就会呈现形状不一、易剥离的特点。 河北地区的战国红产于安山岩中,色彩丰富且呈球形,剖开后可看见明显的同心环带结构,中间夹着石英石心。山东地区的战国红玛瑙普遍呈暗紫红色与白色斑状,玛瑙内部有填充物,局部可见气孔状构造。浙江地区的战国红则是呈块状结构,且以褐红色和灰白色为主。 国人素爱朱红明黄之色,观故宫之朱墙璃瓦和历朝皇帝之冕服便可知。这种玛瑙被发现后,因其主色为红黄二色,且色泽明丽、纹理井然,被人们视为难得的珍宝。颜色越明艳,色带纹理越清晰,则其价值越高。 惊心动魄的战国红产地面貌,在悬崖上寻找那个大地的舍利——战国红! 王时麒主编的《中国战国红》一书对战国红的定义是:特指具有艳丽色彩和繁复纹理的红缟玛瑙。战国红具有色彩艳丽,纹理繁复的独特风采。 战国红玛瑙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缟和色。缟即线、丝的意思,呈现平直排列带状条纹纹路。色即颜色,有主色和基色之分,主色为红、黄、黑、白、绿、紫色,基色为主色以外的其他颜色。 战国红玛瑙最多见的就是红色和黄色,相比红色战国红玛瑙,黄色战国红玛瑙较少见,黑色、白色、绿色、紫色过渡渐变色在战国红玛瑙中更为少见。 作为二氧化硅的衍生物,玛瑙为二氧化硅岩浆胶体灌入岩石(如玄武岩)缝隙结晶后形成。全世界玛瑙产地极多,玛瑙普遍具有的特性是具有缠丝,缟带,因掺杂其他矿物而具有颜色,中国人喜爱的云南宝山南红,即为红色。 而雨花石的缠丝也十分著名。战国红玛瑙同时兼具了玛瑙顶级的色和丝两种特点。其丝为红,黄色,丝间的过渡色则有红,黄,绿,紫,无色等多种。<br> 而各色在色谱上均有很宽泛的过度,黄色从土黄到明黄,红色从暗红到血红。如此之多的颜色和复杂的缠丝相结合,形成了战国红千变万化的特点,可谓极尽自然变化之能事。<br> 雪花向人类展示了水气凝结时的曼妙多姿;战国红也向我们呈现了岩浆涌入岩石缝隙时的无穷变化。 在玛瑙的形成过程中,易在中心部位形成水晶,或者水晶与玛瑙融合的结构。民间称之为矾。矾主要分软矾和硬矾,软矾硬度、密度低,属于瑕疵。硬矾密度大,硬度高,可抛光,有些还可形成漂亮的雪花状。个别大块原石中心还会形成水晶簇。 战国红原石中绝大多数都带有矾心,矾心多因质地松散,无法抛光,所以成品中如带有矾心,一般视为瑕疵。但有极少数的硬矾纯在,虽然也带有矾丝,但是依然可抛光,品质稍好。 战国红中也存在透明的玛瑙,此种玛瑙颜色有偏黑,偏白的,俗称冻料或青肉。除了矾心外,也有冻心的原石,冻料的纯在为战国红添加了透光性,使战国红具有更多变化。<br> 当冻料夹在红黄缠丝之间时,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现象,这种现象民间俗称动丝,闪丝,活丝,三维丝,形成条件是就是有色(多为红色,少数黄色)玛瑙缠丝之间填充了透明的冻料玛瑙层,且有色玛瑙缠丝间距很小,冻料玛瑙层可透光,在改变视线角度时,产生透光差异,视觉效果好像丝在动。<br> 战国红作为观赏石中图纹石类的切磨石,它的形式美,就是其切磨面上的自然美;战国红的图像有意象的,甚而具象的,但以抽象的为主,战国红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抽象美。 战国红的结构具有玛瑙的普遍特色,即缠丝为主,且折角突出。战国红主要的结构即是不同颜色的玛瑙色层叠加在一起,分界清晰,极少出现两色混合现象。当色层按一定规律多层叠加,就形成了缠丝结构。 战国红多为红黄色层叠,色层中会有紫、绿、白、黑等过渡色出现。扭曲是最明显的特性,除了千层板结构,所有的层叠结构都存在扭曲现象,不同色层的反复扭曲、折角才形成了战国红独一无二的美丽。 战国红多缠丝,当有色(多为红色,少数黄色)玛瑙缠丝之间填充了透明的冻料玛瑙层,且有色玛瑙缠丝间距很小,冻料玛瑙层可透光,在改变视线角度时,就产生透光差异,视觉效果好像丝在动。动丝以丝细、面积大、切面角度垂直为好。战国红动丝料较少,比较珍贵。动丝结构有些极细,可每毫米12支色丝,12支透明丝。 当玛瑙色层全部以平行方式层叠而不弯折扭曲,就形成了千层板。红、黄、透明色均有。千层板中还会出现金黄色,这种金黄色,一般只存在于千层板结构中,有些类似水晶中的钛晶。 战国红是玛瑙,但既不是战国时期的玛瑙,也不是现在市场上交易的玛瑙,它因形、质、色、纹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相似,而被称之为战国红玛瑙。战国红除具有普通玛瑙的特点外,其美学特征尤为突出。<br> ➤ 色彩美。战国红主色调红黄,红色红得艳丽,黄色黄得耀眼,是中国的国色,不仅主色调鲜明,而且丰富多彩,有几十种之多。斑斓绚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纯正协调。战国红的色泽为天然形成,没有一点人工作秀。无论主色调红、黄,还是其他颜色,即便少有的绿色和黑色,全为自然天成。战国红坚实硬重,颜色全为实色。既鲜艳夺目,又不浮不飘。而且战国红的色泽是从石体中透出的,表里如一,质纯色正。<br> ➤ 质感美。战国红质地坚韧、细密;质感温润通透,抚摸战国红让人产生快感,其乐无穷,美不胜收。战国红对光的反应敏感且具多样性。不仅色彩的艳丽程度增强,而且色泽产生了变幻,让人感到新奇和妙蕴。<br> ➤ 自然美。战国红打磨抛光的原石,会出现让人想象不到的各种图形和图案,可以说是“天绘”。特别是水草石、白缟石、三维石,是战国红自然美的生动体现。由于战国红色彩斑斓,俏色丰富突出,质地坚实温润,有着独特的雕刻切磨加工性能,为雕刻大师提供了发挥艺术创作的想象空间。<br> ➤ 纹理美。战国红的纹缟有别于普通的缟状玛瑙,石中生色,色中有纹,纹色共济,韵味十足。战国红纹缟线条走势有序,自然流畅,清晰可鉴,规则灵动,变幻莫测。特别在光的作用下,有些纹缟是呈立体“三维”状。手动则动,如梦似幻,神奇美妙,妙不可言。 ➤韵意美。战国红是天然形成的,很难做到每个部位都那么逼真。对意象的战国红只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尚可。但它五彩斑斓的色泽,灵动奇美的纹缟,就可以让人感觉生动活泼,神采流动,气韵高雅。对具象的战国红,看其是否形神兼备。那些未经雕琢或随形打磨的原石,会出现让人想象不到的各种图形和图案,这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可以说是“天绘”。 北票战国红也称“北红”,与云南保山的“南红”相对应。南红的美在温润上,战国红的美在变化上,战国红颜色多变,红、黄、白、黑,另外战国红的丝美轮美奂。战国红,于内红黄灿烂,于外光芒闪耀。 战国红玛瑙硬度在6.5左右,不透明。颜色浓艳纯正厚重,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红的似鸡血石,黄的似田黄石。一石上既有红缟又有黄缟者较为少见,比较珍贵。由于石皮较厚,质地脆弱,在打磨过程中随时会裂开,故均为粗加工,常见的多为战国红玛瑙手串、项链、耳坠,手镯和雕刻成品非常少见。由于料子珍贵,按照其天然生长的状况,手工磨制出来的珠子往往大小不一,可以看见天然生成的痕迹。 战国红通常形态简单,只有少数具有好的天然形态。如北票战国红,在地下埋藏时有些形体确实不小,但由于开采挖掘技术原始落后,致大变小,小变碎;宣化料多为球状,开采时对其形态损毁不那么严重,但体量大的也不多见。 诸如以上原因,战国红的形态与一般观赏石的形态不尽相同。因为战国红突出的质色品质,经常用来雕刻或切磨成工艺品和饰品。在鉴评中,必须强调自然流畅,富于表现力。无论是切磨的,还是雕刻的工艺品,都要求无裂痕、无修补、无瑕疵。<br> 战国红的色彩之美在玛瑙观赏石中是独一无二的。主色调为红、黄两色兼有其他,以红缟多见。红色,红得浓艳;黄色,黄得耀眼。看了让人眼睛发亮,心扉大开。 战国红传承久远、内涵丰厚、精美瑰丽,硬度为6.5-7.0度,超过了和田玉的硬度,和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的硬度几乎相同。 战国红以色彩绚丽吸引眼球,摄人心魄,它的主流色调,红黄二色,交相辉映,水乳交融,极具艺术张力,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色彩魅力也达到极致。<br> 战国红的的艳红黄丝路叠加形成奇妙的炫动,如梦如幻、变幻莫测、玄妙多姿,让人心旷神怡。战国红的质感光滑细腻,亮丽华贵,熠熠生辉,摄人心魄,尽显珠光宝气之华美,有名贵宝石的质美和视觉冲击力。 战国红玛瑙鲜艳的颜色和丰富而细腻的纹理使人们将其捧为珍宝。它传承了玛瑙家族灵活多变、奇妙无穷的特点,灵动的图纹仿佛钟集大自然的馈赠,给予人们以无穷的惊喜,是奇石爱好者们的心头好。 如果说每一方战国红的发现,都是一次怦然心动的邂逅,那么每一次战国红的置景,就是一次心灵相通的告白;每一个画面的精巧别致,都是自然天工的彰显;每一处蜿蜒的动丝,都是魂牵梦绕的眷恋...... 缟玛瑙是玛瑙家族中的一员,也是最为昂贵的一员,特点是条纹的玛瑙。现在人们常说的战国红,就是主要流行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的色彩。艳而不俗,娇而不媚,沉稳大气,符合东方哲学美感。 “缟”是古代山东出产的丝绸,相佳,质地优良,色彩艳丽,薄如蝉翼。正如《汉书》所言,“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这句成语本意是讲弓箭的力度,即也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缟丝,轻柔飘逸的美感。 战国红玛瑙,其色彩的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红、黄、白、黑等多种颜色相互交织、融合,形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红色如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奔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黄色似璀璨的阳光,明亮而温暖,给人以希望与喜悦之感;白色若冬日的初雪,纯净而圣洁,为玛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淡雅;黑色像深邃的夜空,神秘而深邃,使得整个色彩组合更具层次感与对比度。 战国红玛瑙的色彩分布不拘一格,或呈丝缕状缠绕,或成块状凝聚,每一块玛瑙都像是大自然精心创作的艺术品,独一无二,无可复制。 很多藏友迷恋战国红玛瑙的象形,红黄交汇,纹路变化,各种神秘的象形图案在玛瑙上展开。 中国战国红玛瑙色艳、彩丰、质佳、韵美;无人工沁色、作假、搞秀,全是自然天成;让人赏不完,看不够,人见人爱,爱不释手。 具总体上,战国红作为独具特色的罕见宝玉石品种,备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四大名玉的温润细腻的品质特性,同时具备彩宝绚烂多姿的美感,其瑰丽红黄色彩,代表了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内涵。 战国红的名字,真乃神赐,战: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而战国红最大的特征就是它那红黄相间的浓烈色彩。 作为中国人情有独钟的红与黄的色彩,是五千年文明的延续,炎黄子孙中的炎与黄,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炎指红色,黄既是黄色,战国红是所有宝石中唯一有着浓烈红黄色彩对比并且相间共融的品种,对这种色彩的追求,是炎黄子孙对华夏文化的一种继承。因此,也有人称战国红为“炎黄玉”。 “战国红”只三个字,既把一个奇石的名称放在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又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题名:毛主席去安源<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规格:9.5x10.9x8.5cm<br> 2021年第三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此方藏品为宣化战国红玛瑙原石自然开裂,未经任何打磨的天开石面,质地细腻,画面以艳丽而富有变化红黄为底色,辅以深浅不一的流纹,天然形成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红色主题画面。 此石虽属天画,但形神兼具,构图经典,画面之中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山巅之上,意气风发、一袭长衫的毛主席背负行囊,行走在山峦之间,红黄分明的俏色晕染让伟人在山势的衬托下,更显得高大,展示出“山高我为峰”的豪迈境界。<div> 藏家在配座上也独具匠心,在天工石体的基础上,以峰峦起伏的群山为背景造势,让承载着完整的石画的石体融入群峰之中,为画面提供了非常好的构图基础,让人一眼望去,毛主席立于山巅、高瞻远瞩的形象呼之欲出。</div> 藏品虽然出自大自然之手,但神奇的是竟然和著名画家刘春华1969年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神韵相似。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风靡全国、家喻户晓,被推上了“革命绘画样板”地位,共印刷了9亿多张,同时,它还被制成像章、邮票,公开发行,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1995年10月,在嘉德国际秋季拍卖会上,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由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以605万元的价格拍得。这幅身价百倍的油画,表现了毛泽东到安源煤矿开辟工作的时候,背着一把雨伞,穿着一身旧蓝布衣服,沿铁路一步步走到安源煤矿,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的火种的红色历史。<br> 整体上看,此方宣化战国红玛瑙画面人物生动突出,情境相融,画面构图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更为珍奇的是其人物表现细节真实,寥寥几条曲线以意传神,勾勒出伟人形象,艺术神韵令人惊叹!就整体来说,此石在奇纹、奇画的基础上又表现出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意蕴,可谓是兼具艺术性、历史性、稀有性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题名:伊甸园<div>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div><div>规格:4.6x5x2.4cm</div><div> 2019国石(潘家园)观赏石宝玉石文化(秋季)博览会暨首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br></div> ▲题名:龙女成佛<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规格:4.6x4.4x2.6cm<br> 2021年第三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 ▲题名:望江南<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规格:5.6x3.9x1.2cm<br> 2021年第三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 ▲题名:释迦牟尼<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规格:7.6x6.5x1.6cm<br> 2020年第二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此方宣化战国红玛瑙的图案作为人工切开天工之画,其画面以富有变化橙红色为底色,辅以深红深褐色的线条,天然形成栩栩如生的“释迦牟尼”头像。此石图文变幻丰富,颜色层次分明,质地细腻莹润,构图合理,主题突出,但见石上锦绣绚烂的红色霞光之中,释迦牟尼面色慈祥,双目低垂,一副庄严静穆、慈悲祥和之态,观之令人心生敬仰。 宣化战国红的画面纹理多变,形成的画面有花鸟鱼虫、山水动物等诸多题材,但能够形成如此生动真是的佛像画面的却极其少见。其画面细节生动,佛陀顶饰螺发,发髻高耸,面相端庄,神态安逸与真实造像毫无二致,真是一方难得的天造佛教供奉圣物。 此方战国红玛瑙主题高妙,集佛教深厚的文化性、宝玉石的珍贵性、画面石的形象性于一身,大自然妙造的好似佛法在石上留下的灵迹,可谓是一方底蕴深厚的珍藏。 ▲题名:求禅问道<div>石种:辽宁北票战国红玛瑙<br><div> 2019国石(潘家园)观赏石宝玉石文化(秋季)博览会暨首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特等奖。</div></div> ▲题名:盼<br>石种:战国红玛瑙<br> 2019国石(潘家园)观赏石宝玉石文化(秋季)博览会暨首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特等奖。 ▲题名:羽化飞升<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规格:4.4x3.3x1.8cm<br> 2020年第二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 ▲题名:七彩吉祥鸟<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div> 2019国石(潘家园)观赏石宝玉石文化(秋季)博览会暨首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最佳画面奖。<br></div> ▲图中为一对战国红玛瑙切片,其形态酷似鸟头。浓黄的色带勾勒出鸟的轮廓,渐变的黄色仿佛鸟喙,晶洞似鸟眼,整个鸟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人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造物之神奇。 ▲题名:泳客<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br>规格:3.5x2.5x1.2cm<br> 2019国石(潘家园)观赏石宝玉石文化(秋季)博览会暨首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这块战国红画面石妙韵天成,恰巧和中国当代知名油画家刘炜的油画名作《泳客》极其相似,石上画面从构图、色彩到人物形态、都如出一辙,展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此石画面精美、质地细腻稀有,以文化作为依托,呈现出名画之画面神韵,让其显得尤为珍贵。<br> ▲刘炜《泳客》1994年“第二十二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上以1437.5万元成交。当代名画《泳客》在上亿年形成的战国红美石上显现,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藏品的珍贵。 ▲题名:中国龙 <div>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br>规格:92X73X70 cm </div><div>重量:640克</div><div> 此方宣化战国红象形石与人类早期红山文化出土的C形玉龙遥相呼应,C形玉龙被誉为“中华玉雕第一龙”,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国宝,让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龙文化。龙是一种神灵,它能兴云作雨,并能幻化成人形,它是灵异神物亦是万兽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也是龙的传人,龙的精神是顽强不屈的,传说中的龙都是无比强大的,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与挫折也能挺直脊梁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这正是千百年来对中国人最好的写照!</div> ▲题名:《长明灯》Eternal Fire<br>石种:河北宣化上谷战国红<div>规格:55X52X35/55X52X30mm<br></div><div> 此作品于2016年12月问世,2017年9月刊登在《石头上的艺术》并展览在飞狐艺术馆,2018年9月发表在《中国战国红倡议书》,2019年获得观赏石网络博览会画面石专场金奖,2020年刊登在《中国图纹石》战国红玛瑙专版。</div><div> 《达摩破相论》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燃,燃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燃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燃世间酥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酥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div> ▲题名:中国龙 <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div>规格:左67X73X30 cm 右:68X70X28 cm<br>重量:320克<br></div><div> 此对战国红象形原石主要以缟质为主,它色差大,象形图案边界明显,图案居中,图案占比合理适中,完美的诠释了一对憨态可掬的老牛。牛头与神话和传说紧密相关,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在一些地区,牛头饰品被认为具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此外,牛头也与财富、成功、健康和生命力相关联。</div> ▲题名:西王母和九尾狐<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div>规格:64X55X23 cm</div><div>重量:110克<br></div><div> 此方宣化战国红象形石完美映衬了黄为尊红为贵的玛瑙特征,运用了红黄两色构出西王母和九尾狐的精美图案,此石象形图案占石面比例较大,图案边界及色差明显,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九尾狐是君主的祥瑞征兆,有《山海经图赞九尾狐赞》,有专门列进史书的十则九尾狐祥瑞事件。这应该承自汉代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里,君主有德九尾狐就会出现之说。总之,这时期的九尾狐形象堪为顶峰了。同时,汉代人认为九尾狐是西王母的使者。西王母有三神兽,三足乌为西王母寻找珍食玉装,玉兔为西王母捣长生不老之药,而九尾狐则作为西王母的使者和坐骑,以供传唤之用。汉代人在墓中刻上他们的画像,祈求另一世界的长生。所以此时,九尾狐也是长生的神使。</div> ▲题名:九曲黄河龙<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br>规格:左8.5×6.6×5.6cm 右8.2×6.6×4.6cm<div>重量:920克</div><div> 华夏文明之传承以黄河流域之文化为本源,黄河流域孕育的人民既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延续与传承,黄色成为帝王专属,九亦是最大之阳数,九五之尊帝王之数,而龙又代指君王,此石其龙之造型更是巧夺天工神似天然的黄河九字型河流走势,像一条蜿蜒的巨龙。自古以来人们以九曲黄河为我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遂取名《九曲黄河龙》。</div> ▲题名:鸳鸯<br>石种:河北宣化战国红<div> 鸳鸯,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鸳鸯,比鸭小,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此料子对开后,里面刚好是一对鸳鸯,十分稀有!</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