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名师之光 赋能专业成长——“三坊”联动参加“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

“三名+”建设

<p class="ql-block"> 名师之路,相伴而行。 2024年11 月 15日至17日,“王娟学带+”“严彩丽学带+”“石芳学带+”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参加了“名师之路”第27届“双新”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化学习教学观摩研讨会,领略专家与名师的教学风采,享受精彩绝伦的语文盛宴。</p> 【华夏魂魄 最美诗词】 <p class="ql-block"> 刘恋老师的课堂《走近诗仙李白》,学生追随李白的诗句,学神奇的夸张、品浪漫的想象、悟超凡的境界,课堂在一曲《将进酒》的激昂中达到高潮。王崧舟老师带来了不寻常的诗词之旅——《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课堂以任务情境为主线,以教师吟诵范读为引领, 以学生主动探索为核心,有声、有色、有诗味、有诗境,学生获得了心灵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周其星老师的一节精彩的现代诗课例——《惊奇之诗》,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的诗意瞬间。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修辞之妙,更学会了四步成诗法,创作出一首首情感真挚的现代诗。赵志祥老师在执教《凉州词》时,打破了常规古诗词教学模式,以各种形式的诵读为核心,平仄起伏,低吟浅唱,营造了一个古诗词学习的生动情境。赵老师亲自演绎了沉郁哀婉与豪放激昂两种截然不同的吟诵风格,令在场的每位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沉浸在诗词的独特魅力之中,感叹连连,收获满满。</p> 【 心弦共鸣 思辩飞扬】 <p class="ql-block">  王文丽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巧借巴金美文启智,品鉴语言之美,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王老师巧设“卧”与“躺”的区别、“鸟与树的关系”思考点,激发学生潜能。王老师在讲座中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并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在变中去追求不变的语文教学”。</p> <p class="ql-block">  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朋友》思辨课润物无声。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俗语入手,虞老师引领学生通过歌曲《朋友》和皮斯阿司的故事,探索朋友的不同层次,最终升华至“有福你享,有难我当”的崇高境界。他强调思辨的重要性,提倡在质疑与辩论中强化独立思考,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p> 【整合资源 单元教学】 <p class="ql-block">  王林波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陈忠云执教的《海滨小城》、鱼利明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汇集成了三年级第六单元的整体教学。三节课均聚焦于我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设置清晰任务,搭建学习支架,抓关键句悟情,引导学生深刻感知祖国山河壮丽,唤醒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p> <p class="ql-block">  在研讨环节中,王林波、陈忠云与鱼利明三位老师针对“大单元教学”的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实践经验,为在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启示。</p> 【细读文本 探秘巨匠】 <p class="ql-block">  张学伟老师在《少年闰土》课堂上,将阅读做为纽带,串联整个教学。他妙用对比,挖掘文本深层含义,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洞悉文章精髓,感受角色心境变迁。张艳芬老师执教的《有的人》引导学生捕捉字里行间的情感波澜,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读促思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作品的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肖绍国老师的示范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透过周晔那纯净无瑕的视角,感受自家伯父慈爱形象,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回忆录可以如此定格、如此细腻。这堂课,是肖老师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告白,也是他对下一代寄予厚望的美好愿景——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人。</p> <p class="ql-block">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名师的艺术感课堂,为老师们做了专业的引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教育精神。理论思想的浸润,课堂实例的展示,让老师们找到了教育发展的新起点。赋能成长,蓄势前行。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让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p> <p class="ql-block"> 编辑: 张李娜</p><p class="ql-block"> 审核: 严彩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