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行进中的红军(翻拍于《地球上的红飘带》)</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7日的那天晚上,在甘溪通往包溪山路的大竹林旁,杨秀林夫妇招呼家里的两个小孩睡下,他俩又坐下用手抺了一个多小时的玉米棒。大约是在晚上11点过,正当他俩准备起身休息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杨秀林顺手操起放在厢房屋门后的柴刀,几大步窜到堂屋大门旁,冲着门外大声质问道:“是谁,这么晚了,还来找我家有什么事?”一个微弱的声音很快就从屋外传来: “老乡,我是路过这里的红军,白天在甘溪打仗受了伤,晚上跟着部队突围时,由于行走不便,黑黝黝的跟在后面,走着走着便掉队迷路了。老乡,这会儿我实在走不动了,想在你家借宿一晚,待明天一早再去追赶部队。行吗?”说完外面又传来了两声吃力的咳喘声。杨秀林一听说是今天在山那边与桂军打仗的红军,他扭头垦求地向一旁端着桐油灯站着的媳妇递出了一个征询的眼神。他媳妇也用眼向着他对视了一下,便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杨秀林便赶紧将手中握着的砍柴刀放下,急忙打开了堂屋大门。</p><p class="ql-block">顺着那打开的大门,借着室内向外照射的微弱昏暗的桐油灯光,杨秀林夫妇看见在自家堂屋大门旁的板壁边,靠着一个脸色苍白,头发散乱,身穿灰色军服,周身都沾有血迹的中年男子。杨秀林赶紧迈出大门坎,将那人搀扶进屋坐下。他媳妇也赶快端着油灯去厨房生火烧水,并将自已男人的旧衣服拿出一套。</p><p class="ql-block">那一晚,杨秀林夫妇一直忙到凌晨一点过,才为那位受伤的红军清洗完伤口并包扎好换上衣服。待那位伤员一切都收拾好后,杨秀林的媳妇又端了一大碗热稀饭进来递给那伤员,那位受伤的红军吃完稀饭后,便从身上摸出了一点零钱递给杨秀林夫妇,杨秀林夫妇执意不收,但那人还是执意要给,说吃饭给钱,是他们红军定的纪律,不能违背。杨秀林夫妇谦让一会儿后,见那位红军伤员执意要给,他媳妇只好将钱接过来。从与那位红军伤员的交谈中,杨秀林夫妇才得知,伤员是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政治处的一名干部,在白天的战斗中受了伤,下午随部队撤退转移时,因行走缓慢,加之天黑路不熟,在山坡上走着走着,就掉队迷路了,没办法,他只好一人独自在后面朝着大概方向摸着向前追赶。杨秀林夫妇听后,便劝说道:“你一人在后面追赶部队太危险,今天下午甘溪区的蔡树清区长就带着民团四处搜抓象你这样被打散掉队的人,稍有不对便开枪打死,我下午听到从甘溪那边逃过来的人说,在山那边的一个小山洼里,有十几个象你这样受伤的兵,都被他们围在那全部打死了。你不如就在我这里,找个地方给你躲藏几天,待这阵清剿、抓捕、搜杀的风声过后,我再送你下山去寻找你们的部队要安全一些。住在我这里,你就放心吧,有我们在,就有你在。”</p> <p class="ql-block">战斗中的红军(翻拍于《地球上的红飘带》)</p> <p class="ql-block">那位受伤的红军听了杨秀林夫妇的话后,思考一小会儿后,便同意了,在杨秀林夫妇的安排下,那位红军伤员就躲藏在离他家侧面不远处的一个废弃了多年,上面和周围都布满了荊棘和茅草的烧炭窑洞里养伤,几天后,杨秀林夫妇见当地民团已停止搜查抓捕,那位躲藏在烧炭窑洞里的红军伤员伤已愈。在杨秀林夫妇的帮助下,红军伤员悄悄下山,到杨秀林事先为他联系好的一位好心的大户人家当帮工隐藏起来。就这样,这位红军伤员在山下靠打帮工,安全隐蔽的生活了一年多时间,1936年的1月,当红二、六军团再次路过石阡时,得以安全归队。</p> <p class="ql-block">百姓不舍送红军(翻拍于《地球上的红飘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