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棵红枣树

北国之春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深秋,天高云淡日暖风轻。骑上我的小毛驴,开启今天的“乡村一时游”。</p><p class="ql-block"> 打开抖音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看路上的风景。走在“村村通”硬化路面上,方便快捷。乡村道路如今又平坦又光滑,不用再担心掉在泥坑里。记得上小学时,最怕下雨天,一到阴雨连绵,路面上的泥泞足足能漫过脚背,几百米长的泥泞路要小心翼翼趟过去才能到我们的小学堂。那时头上没有伞,脚下没有胶皮鞋,每家孩子都得在风雨中奔跑。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象我们上学时的艰苦。但就是那艰苦的条件培养了我们六零后七零后们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品格,也锻造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家乡那棵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有过多少童年的往事?记着我曾走过的路。”怀旧歌曲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是呀,何不再骑着我的小毛驴回家走一圈,把童年的脚印复习一遍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村庄从西往东分别有“白水沟”、“陈营子”、“稻垛子”美好名称。我家住在陈营子,“稻垛子”——多么美气的名字!我的上上辈们给自己村庄起这么个美好而吉祥的名字时,一定怀着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渴盼!记忆中的稻垛子后面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旱田,种着许多旱庄稼:有麻、棉花、大豆、花生、红薯等。妈妈常带着我去那里劳作。妈妈打棉花叉我捕蝴蝶,棉花开花时,粉色的,一大朵一大朵,满眼都是。每朵花的根部是深红色,有许多花柱,柱头上有许多花粉,每朵花都是小昆虫的世界,棉花地是我的乐园。正当我沉浸在捉蚂蚱的世界时,耳边会传来:“宝贝,在哪里?来吃锅巴啦”?妈妈见不到我时总会喊一声,“来啦!”我稚嫩地回答,“是𬉼锅巴吗?吃𬉼锅巴可捡钱呢!”小时的我对捡钱充满了幻想,因为哥哥姐姐们都说“吃𬉼锅巴能捡钱”的道理,我当然深信不疑。果然,那天我捡了二分钱。圆圆的硬币上有两颗麦穗,多么饱满!多么清晰的记忆!那天我激动了一下午,见到谁都炫耀一下自己捡的二分钱,连做梦都是香甜的呀。那也许是我第一次捡钱。秋天妈妈带我摘棉花,棉花朵朵毛茸茸软乎乎的。把一朵洁白的棉花掰下来放在妈妈的筐里,满满一筐送到公家仓库里可以给妈妈记几个公分。那是生产队按公分领劳动报酬的年月,也许那是我第一次劳动吧。</p> <p class="ql-block">一抬头看见了“稻垛子”前面的一块大泥塘,泥塘里如今长满了茂盛的蒲草和莲叶。一片片莲叶着上深绿色,莲叶间的小莲蓬在向我招手。曾记得这里有过一次捉鱼大会,家家户户的男主人或会捉鱼的大男孩都下到池塘里。有人拿鸡罩罩鱼,有人拿网兜兜鱼,有人拿鱼叉叉鱼。池塘里的水很少,七、八岁的孩子也在里面浑水摸鱼。甩上来岸的有草鱼、有乌鱼、有鲶鱼,大的有二三斤重。岸上的姐姐妹妹们拾自家人甩的鱼。此时的岸上有胖嘟嘟的鲫鱼、会唱歌的小黄鱼,会爬行的乌龟甲鱼等等。呵!简直是“捉鱼大会”比赛哪!童年时每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世界,什么水生物都有:水下面有鱼鳖虾蟹等;水草上有红蜻蜓,黄蜻蜓,大头蜻蜓等。水上水下都是快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路上偶遇了一位耄耋老人,我赶紧下了车向老人家问好。老人耳朵有点背,紧紧拉着我的手问:“你是谁家的闺女呀?”我大声告诉他,“陈克喜的老闺女,你记得不?”。“呵呵”老人一边笑一边说“哦,记得——记得——那是我的老邻居啊,你妈叫姚志英,对不?”我心里顿时涌出一股暖流。90多岁的老人记忆力还这么好,耳朵虽然有点背,但不影响交流。他们和我父亲母亲是邻居,在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了一辈子,如今在祖国富裕强大的时候安享晚年,多么幸福!可怜我爸爸妈妈去世太早,没能赶上好时候。我口袋里此时没装半毛钱,钱全都成了数字放在微信支付里。老人家一定没有智能手机二维码,此时我要是能掏出二百元现金来表达对父亲老朋友的敬意,该多好!</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一草一木已非昨日的一草一木。父辈们大都已故去。想起母亲的辛劳,想起父辈的耕耘,想起儿时的片段,多么美好!</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那棵红枣树,依然花香如故……</p><p class="ql-block"> 2014.10.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