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他于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1966年8月24日因遭受迫害投湖自尽,1978年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称号.</h3> <h3>【人物简介】<br>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累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br>北京满族正红旗人。<br>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br></h3> <h3>【主要作品】<br>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四世同堂》、《猫城记》、《火葬》、《正红旗下》、《马》、《离婚》、《牛天赐传》、《惶惑》<br>中篇小说:《阳光》、《月牙儿》、《我这一辈子》<br>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火车集》、《贫血集》、《蛤藻集》、《柳家大院》、《微神》、《断魂枪》<br>剧本:《龙须沟》、《茶馆》、《桃李春风》、《残雾》、《大地龙蛇》、《神拳》、《方珍珠》<br>散文集:《福星集》、《我爱新北京》、《养花》<br>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br>文集:《老舍文集》<br>杂文集:《出口成章》<br></h3> <h3>【主要主题】<br>平凡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文坛上难得的“风土人情画家” 。他能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出北京城里的风物,将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四季变迁、社会氛围,一直写到三教九流的喜怒哀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能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社会冲突,从而引发读者对民族精神的深挖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于平凡中见不凡。</h3> <h3>【创作历程】<br><br>〈旅居英国期间〉<br><br>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讲师,教学形式多样,他在英国完成了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奠定了老舍幽默小说家的地位先后居住4个地方,在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居住最长,在这里对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细致的观察,其中也反映在作品中,工作待遇不高,还得把一部分拿出寄给国内家人,衣着简朴,经济困难在英国朋友不多,感情上对其较为复杂,他与艾支顿相处密切,从其朋友身上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情形,他讨厌英国人的固执,高傲,重功利,种族和阶级歧视他对英国感受是矛盾的佩服英国人的负责任,守纪律,公私分明,极强的独立精神和互助精<br>神<br></h3> <h3>〈归国后〉<br><br>1930年回国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创作了长篇小说《离婚》,编写了10余万字《文学概论讲义》1931-1934年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先后完成《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四部长篇小说1935-1936年到青岛山东大学教书,1935年夏天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1936年辞去教职从事写作<br></h3> <h3>〈全国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br><br>抗战爆发初期<br>在重庆时期(1938-1945年)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创作,创作观念和作品内容发生变化<br>抗战胜利(1946年初)<br>重庆飞往上海,赴美国讲学,创作了《四世同堂》<br>全国解放前期<br>1949年回到了他的故乡北京<br></h3> <h3>〈五六十年代〉<br><br>创作了很多重要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紧密贴合时代,人民生活,语言上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有很强的感染力,投身各种社会活动,代表中国作家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介绍中国文学,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批斗<br></h3> <h3>【作品赏析与解读】<br>《茶馆》<br> <br>《茶馆》宛如一幅老北京的风情画卷,展现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社会变迁,观罢令人感慨万千。<br> <br>从这部作品中,我首先体会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他精明能干、善于应酬,一心想要把茶馆经营好。然而,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尽管他不断改良茶馆,却依然无法摆脱被时代碾碎的命运。这让我看到了个体力量在历史巨轮前的渺小,也让我明白社会的稳定对普通人生活的重要性。<br> <br>剧中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鲜明。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于说出“大清国要完”,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骨气;松二爷则胆小怕事,但又善良温和。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让我懂得不能简单地评判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其多面性,而且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是多么难能可贵。<br> <br>同时,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从太监买媳妇到特务横行,从封建贵族的荒淫到贫苦百姓的苦难,这一系列场景无不刺痛人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如今所处的公平、自由、繁荣的社会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br> <br>从《茶馆》中,我学到了要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像常四爷那样保持骨气和善良。而且,我们也要关注社会问题,努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让更多的人能在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h3> <h3>【文学成就】<br><br>〈文学奖项与荣誉〉<br><br>老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这充分肯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贡献.<br> <br>〈开创“京味小说”〉<br> <br>老舍的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是现代“京味小说”的源头,也是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如《骆驼祥子》通过描写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展现了旧北京的社会风貌;《四世同堂》以小羊圈胡同为背景,刻画了抗战时期北京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与抗争.<br> <br>〈戏剧创作的贡献〉<br> <br>他的戏剧作品能够反映时代与个人命运的纠葛,体现不同时代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例如《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展现了从戊戌变法到解放战争前夕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揭示了旧中国的黑暗腐败;《龙须沟》则描写了北京龙须沟一带劳动人民生活和命运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中国的建设.<br> <br>〈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br> <br>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具有幽默风趣的总体风格特色。他善于运用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出他作为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底.<br> <br>〈文学思想的影响〉<br> <br>老舍强调文学的自由表达和形式美好,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也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他以平民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人道主义的善恶观为出发点,探索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之路,其文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h3> <h3>【个人感悟】<br><br>老舍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社会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洞察。<br><br>从《骆驼祥子》中,能感悟到社会的残酷对人的无情碾压。祥子起初怀揣买车的梦想,像勤劳的蚂蚁般努力,但在黑暗、混乱、贫穷的社会环境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最终被吞噬。这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悲哀,也看到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如何扭曲人性的。<br><br>《茶馆》则是一幅旧时代的众生相。在小小的茶馆里,三教九流汇聚,每个人都在为生活挣扎。这里面有无奈顺应时代的,有妄图改变却无力的,展现出历史变迁中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腐朽,深刻批判了旧中国的黑暗和罪恶,也让人体会到时代洪流对普通人的巨大冲击。<br><br>《四世同堂》更是一部民族史诗,它让我们看到在战争的阴霾下,人性的光辉与弱点。有坚守民族大义的,有卖国求荣的,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变化反映出民族在危难关头的挣扎与觉醒,彰显了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个体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h3> <h3>图片:潘晓冉、韩超然、张琪曼<br>文字:张钏钰、赵彤彤、李琳<br>排版:付钰滢、张雨婷<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