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阆中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南充市代管,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阆中市总面积为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户籍人口为800225人。阆中市自古以来就是巴蜀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自元朝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以来,历代均为川北地区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阆中市被誉为“其境内的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设,被誉为“风水古城”,还拥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杜甫曾在此留下名句“阆州城南天下稀”。</p> <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时,我们走进了阆中古城。</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古树,茶桌,以及桌上摆放的热水瓶,都是古城和古城人悠闲生活的最好写照。</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路边小景</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虽有改造,但还是尽量保持着古城的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道上都是各种门店,售卖当地特色小吃或商品。但似乎没有感觉浓厚的商业气息,透出的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李姓人在李家厨房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店取名真是牛啊!</p> <p class="ql-block">伤心凉粉是一道闻名四川的特色传统小吃,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因凉粉的佐料麻辣味大,使顾客吃完后鼻涕眼泪直流,貌似伤心,故名“伤心凉粉”。去年因商标注册在四川引发法律纠纷,使之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张飞牛肉是阆中的特产。</p> <p class="ql-block">走街串巷的货郎担许是配合旅游发展之需刻意保留着的古城特色。我们小时候常见挑着各种小吃的货郎担。这位货郎配合默契,迎合我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中天楼,又名四牌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是古城的风水坐标所在,古城的街道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古人修建中天楼时非常讲究选址,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四围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在此修建了中天楼。</p><p class="ql-block">中天楼始建于唐,毀于民国,2006年重建,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与古城风貌协调统一,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p> <p class="ql-block">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山水格局尽收眼底。<span style="font-size:18px;">娄兄在楼上召唤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从雕塑馆进入中天楼。楼道又窄又陡,只容一人上下,需要互相谦让,才能运行通畅。</p> <p class="ql-block">二楼厅堂摆放着伏羲雕塑。伏羲乃三皇之首,百帝之先。他是中华人文的始祖,创制了先天八卦。</p> <p class="ql-block">中天楼上俯瞰古城。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p> <p class="ql-block">如今,中天楼不仅是阆中古城文化的见证,也成为了热门景点。游客登上楼顶俯瞰廊中风光,感受古城的独特韵味和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陆先生在这里放飞无人机,将中天楼周围一网打尽,拍出有立体感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有几处非常值得去的地方,我们首先去了廊中文庙。文庙即孔庙,是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地方文庙又是地方官学教授儒学的学府,也称学宫。阆中原有保宁府文庙和阆中县文庙。县文庙旧地址位于城北郊,明崇祯年间迁东门外(今县学坝),清咸丰元年(1851)迁此,后屡有损毁,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幸存。2013年全面修复竣工,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体现文庙定型规制模式,并具阆中地域特色,是崇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这青砖铺成的长长的通道,被称为“礼门义路”。"礼门义路"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只有"君子"才能由"礼门、义路"入文庙,出入"圣域"、"贤关"。这充分显示了神圣的礼制,为读书人昭示了道德规范,蕴涵着治国安邦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天镇星、文曲星、魁星。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有"尊圣如尊天"之意;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p> <p class="ql-block">拌池,也叫洋池或半月池、浮水,上有拱桥称"洋桥",古有学府前建水池振兴学业之说,天子之学称"辟雍",诸<span style="font-size:18px;">侯之学称"洋宫",是古代官学的标志。周围</span>水池环绕,<span style="font-size:18px;">池水只能半之,</span>故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拌</span>池",科举时代,新入学的秀才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过洋桥从棂星门进孔庙,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洋"。</p> <p class="ql-block">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去围坛,环植以杏,名为"杏坛"。</p> <p class="ql-block">展室墙壁上是孔子思想精髓的语录。</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对面的照壁很美。</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文庙已不成学府,也再无人在此研学读书。然而走进这圣堂,参观者依旧可以感受儒家之学并从中获益。这就是文庙修建的意义所在。中华子孙世世代代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才使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找到了张桓侯祠,又名汉桓侯祠、张飞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span>位于阆中古城西街。它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张飞去世后不久就建造的。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张桓侯祠为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张飞庙里面保存了张飞最真实的塑像,展示了他一生的战绩,以及他的兵器盔甲等遗物。</p> <p class="ql-block">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灵庥舃奕四个字的正确读音,牌匾意为英灵光耀万载,永远护佑阆中。张桓侯祠能经历两千年保存完好,并不断修缮扩建,说明张飞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地位崇高。</p> <p class="ql-block">原本以为张飞就是力大无比的一介武将,但参观后刷新了我的认知。三国时期他是阆中镇守一方的太守。有勇有谋,知人善任,保境安民,发展农桑,有“虎臣良牧”的尊称。与昨日在翠云廊见到的张飞雕塑、张飞柏相互佐证。</p> <p class="ql-block">张飞庙的修复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街边随拍,看谁抓的准,拿的到?</p> <p class="ql-block">这是川北县衙,按现在的话就是县政府。门前的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何等亲民为民!</p> <p class="ql-block">戒石坊。戒石刻官箴,为宋太宗创建。明太祖令各州县立戒石碑于衙署堂前并建亭保护。清代改为牌坊,称"戒石坊"。</p><p class="ql-block">公生明从来都应该是政府及官员的规范要求。</p> <p class="ql-block">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书写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强调官员应廉洁奉公。</p> <p class="ql-block">展示古代官员的廉洁自律精神的碑庭。</p> <p class="ql-block">贡院,科举时代学子们应考的场所。清顺治初年,廊中为四川省会,故在此设置了四川贡院,共举行了五科乡试。如今的贡院系川北道台黎学锦重修,2000年增修,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场,也是全国罕见的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树立着三块石碑,石碑上刻着的是中国科举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贡院坐北向南,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包括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和明远楼等,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贡院里的状元英杰馆,阆中院士馆。</p> <p class="ql-block">在阆中古城内,贡院是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详细信息,欣赏到保存完好的清代科举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贡院对面的广场上用青铜做成的雕塑,对称的六条蛇头弯曲形成门状,顶头是编钟。按照汉字的说文解字,可以理解为“阆”。</p> <p class="ql-block">古街巷弄,青砖黛瓦,是古城独有的静谧与祥和,也留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年的沧桑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是央视走进阆中,拍摄春节文化节目,阆中人过春节专题片的古院落。</span></p> <p class="ql-block">胡家院,建于清康熙年(1703年)建宅至今,胡氏后人一直居住于此。经胡氏后代子孙不断修缮,现为大四合院格局,占地1384平方米,建筑总合1279平方米,胡氏家族世代行医,悬壶济世,现仍完整的保留了古家庭医馆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家院2011年入选"南充最美十大古院落",属阆中市古民宅重点保护单位。整座宅院堂屋、厢房、书房、卧室、中医问诊室、配药房、敬奉堂等保存完好,古朴典雅、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居家文化,院内集参观、难宿、品茶、休闲为一体,能感受清幽、淡雅、慵懒的民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庭院展现着多样的温婉风情。</p> <p class="ql-block">因为集中时间快到,我们只能戛然止步,无论贡院,县衙还是民居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留出来,陆先生为大家买了当地特色小吃带上车。</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让我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12点,旅友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停车场,大家都能自觉遵守时间,表现出良好的契约精神。</p><p class="ql-block">按照行程,我们从阆中前往150公里外的仪陇县,参观朱德故里。</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很给力,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一路青山绿水,景色怡然。</p> <p class="ql-block">朱德故里景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面积52.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5.6平方公里。景区内有状若五星的琳琅山,形似官帽的轿顶山,酷似党徽的锤镰石,宛如青龙偃月刀的关刀山,貌似中国地形图的感恩池。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瞻仰伟人故里,学习伟人品格的红色旅游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同桌旅友在此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4年8月14日,胡绵涛总书记到四川仪陇视察时,参观了朱德故里和纪念馆、作出了"一定要把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2006年朱德诞辰12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对朱德故居纪念馆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并以“人民的光荣”、“我们的总司令”为主题,丰富充实了朱德生平的陈列,生动展示了他光辉的一生,表现出他伟大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的思想风范。</p> <p class="ql-block">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一生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的斗争历程。同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斗争历程紧密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人民的光荣”是毛主席在朱总司令60岁生日时对他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满怀崇敬之情,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将我们带回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看得出她是将这份工作视作神圣使命,用心用情用功。</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的语音语调极具感染力,我们不由自主放慢脚步,认真聆听。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的朱德怀着强烈的爱国救民思想,投笔从戎。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以及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中,驰骋疆场,战功卓著,成为滇军名将。从现实的斗争中,他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救中国,在徘徊和苦闷中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中国的希望。1922年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远赴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伟大道路。</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岁月里他为人民的利益、始终不畏艰险,不知疲倦的英勇奋战。从"朱毛红军"的大旗在井冈山树起,到新中国如巨人般屹立于世界东方,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胜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946年12月1日在延安,中央为朱总司令60大寿举行祝寿活动。</p> <p class="ql-block">《朱德的扁担》被收入到小学生语文课本。</p> <p class="ql-block">雕塑表现朱总司令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朱总司令荣膺元帅。</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年事已高,仍然担负着党和国家繁重的领导工作。从北国大草原到南国橡胶林,从茫茫戈整滩到海疆军舰上,到处都留下他光辉的足迹。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探索适含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展馆参观结束,讲解员带着我们步行前往朱德故居继续参观,并有机会与她攀谈,得知她是四川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毕业的,通过公开招聘考入展览馆的,到这里工作才三个月。当我们提出与她合影时,她告诉我们身着军装是讲解专用的服装,所以规定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天,当地出现干旱,14岁的朱德在此发现了水源,与村民一起挖井,解决了用水问题。当地人为此取名琳琅井。</p> <p class="ql-block">1996年纪念朱德诞辰110周年时当地政府在井台外竖有大理石保护标志碑。井台北面是一座高3米、宽5米的照壁,照壁正中刻有“琳琅井”三个行书大字,照壁上面是一座“饮水思源”六角亭,亭内立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正面刻有“饮水思源”,背面刻有“琳琅井记”。</p> <p class="ql-block">朱德故居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已有19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一代文豪郭沫若亲笔书赠。</p> <p class="ql-block">1895年1月由于地主逼租退佃,朱家被迫迁居此处。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做起了煮酒作坊。</p> <p class="ql-block">纺线、织布、缫丝机</p> <p class="ql-block">一路参观,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党的第一代领袖之一的朱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的不朽贡献就是一座永远的丰碑!朱德是总司令,又是普通一兵,他是委员长,又是人民公仆。毛主席曾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他是"人民的光荣"、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面旗帜。他用自己不懈奋斗的一生实践了"革命到底"的誓言。他所走过的是一条伟大的道路,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然。人民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景仰他。</p> <p class="ql-block">作为5A级景区,除了朱德故里作为核心景区,还有琳琅山、柏杨湖、蓬莱阁、插旗山景区和马鞍古镇,诸如客家文化,农耕文化及自然景观可以游览,我们的行程未作安排。因此,景交车直接送我们到停车场。离开景区,我们便前往巴中。</p> <p class="ql-block">18点左右我们来到巴中市。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巴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光雾山风景区是我们此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大巴行驶到市区,正值交通高峰时段,山区城市的道路又窄,驾驶员师傅绕了两圈才找到就餐饭店。</p> <p class="ql-block">饭店的楼梯两侧的巴中格言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两位先生都姓娄,但此娄非彼楼。大家能一起旅游还能同桌,也是缘分不浅。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月光之星酒店。</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2024.11.17</p>